分享

真情真感真丈夫

 半点寒心 2015-05-17

吴善翎为贾铮《情感流云》歌诗集写的序言

真情真感真丈夫

吴善翎

贾铮新作《情感流云》即将付梓,《新歌诗》邀我写一篇评介,书稿交到手上,沉甸甸的,有180多首。读上一遍便用好几天,可见写这么多该有多辛苦。读后第一感是:你要认识一个人,先读读他写的东西。古人说:“文如其人,”良有以也!

初识贾铮,是多年前一次去辽河油田的采风活动中。参加这次活动的,除省里作者,多是来自各市的青年词家,所以有许多陌生面孔。贾铮是鞍山的,因为在作品讨论中,比起其它作者,他的作品多了几分灵气。无论是选材,角度、结构和语言锤炼上,都比较成熟。在许多陌生面孔中,他是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从此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之后,我们又多次在会议上碰头,五年前,他被增选为省音乐文学学会的副主席,后来,我们又都是参加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荆州年会的代表,一路结伴同行,就这样,渐渐熟悉起来,如今竟成了忘年之交。

说起从事歌词创作的经历,他与我还真有许多“同病相怜”之处:我们都不是“科班出身”,都曾是剧团的演出人员,出于爱好而“不务正业”,最终半路出家,误入了“词途。”贾铮由专业团体中的业余,变成了业余队伍中的专业。凭我切身体验,他一路走来肯定会磕磕跘跘坎坎坷坷,会走得很艰难,走得很辛苦。但如今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如今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晴朗,走进了硕果累累的风光。

贾铮的少年时代,全家下放到了农村,文革后回城上了中学。毕业后又当兵入伍,复员后凭着音乐上的天赋考进了鞍山歌舞团。担任过独唱演员和晚会主持人,后来还涉足电视晚会搞策划和撰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贾铮就开始歌词创作,并很快就显露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二十多年来,他曾在《词刋》、《歌曲》、《音乐生活》、《鞍山文艺》、《鞍山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歌词百余首,并著有歌词集《相思月亮》。其中的二十多首作品在全国、省、巿获奖,由他作词和演唱的歌曲《相思月亮》,曾荣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金鼎歌曲奖;由汤灿演唱的歌曲《两袖清风》荣获中纪委反腐倡廉歌曲大赛创作三等奖和全国检察机关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歌曲二等奖;歌曲《哦,妈妈》获首届全国农民歌曲邀请赛优秀作品奖。另有多首作品获得各类评选的大奖。由于他在文艺创作和表演中的优异成就,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于鞍山市音乐艺术贡献奖。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贾铮获得了林林总总的许多荣誉,也积累了许多呕心沥血的优秀作品。

在《情感流云》这部新作中,贾铮把自己流云般难以捉摸的情感,梳理成了三个篇章,即《真爱篇》、《真情篇》、《真诚篇》。看得出作者要以一个“真”字统领全书,要把那来无影去无踪,虚无缥渺的情感纳入“真” 字的轨道,化为眼前的爱,身边的情,化为看得清、摸得着的凡人小事。再从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中,提练出一个人性化的、带有体温的“真”字来。

诚然,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形形色色的交往中,虚情、矫情、薄情、无情的故事无所不在,司空见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倒是真情、专情、柔情、痴情的角色成了凤毛麟角的稀有品,成了供人耻笑的,缺心眼的菜鸟。如此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感情骗术花样翻新,道德底线屡遭击穿,实在是令人惊悚,令人悲哀。不仅有违于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有悖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他的著作《渔父》中说:“真者,情之所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所以人们常说:真情是人间的至情。还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说明人们在交往中一贯珍视“真”字的份量。

真、善、美是艺术的核心价值。这三者之间应该是并行不悖,互为依存的。真实是美的基础,而虚假往往令人厌恶,假的只能与丑为伍,不可能激发起人们审美的愉悦。黑格尔在《美学》中既阐明了“真”与“美”的区别,又指出“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由此可见,真与美虽然有不同的范畴,但又是不可分割的。美的大树,必须根植于真的土垠。贾铮的《情感流云》,如果没有“真”字的依托,只能是浮光掠影的情感游戏,绝不可能成为感人至深的心灵呼唤。

为了便于叙述,也因篇幅所限,本文拟从《真爱篇》、《真情篇》、《真诚篇》这三个篇章中各选一首作品,通过分折,谈谈我对贾铮歌词的浅见。

首先说《真爱篇》。这里集中展现了爱情题材的歌词,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初恋、热恋、暗恋、失恋、分手、思念、回忆、期盼等等爱情生活中的所有桥段。我选出的是一首《思念挂在白亮的树上》: 

皎洁的月光/ 铺开朦胧的雾帐/ 远处灯火点点/ 我歇足在松软的雪床// 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思念挂在白亮的树上/ 是谁画出这道风景/ 凝成这般空灵的模样// 宁静总是压抑的气息/ 暗淡不会泯灭希望/ 向着星空喊你的名字/ 让心情长出美丽的翅膀 

贾铮的爱情歌词,字里行间总透着一种淡淡的诗意美。这首作品也不例外,即使不谱上曲,也是一首很美的抒情短诗。它的篇幅不长,就是在词中也算是小品。因而更显示出语言凝练、意境鲜明、结构精巧的特色。简约的文字中,展示出的是一个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使作品既有空灵之美,又有含蓄之美。

空灵之美和含蓄之美并非空空如也,扑朔迷离;而应是虚中含实,回味无穷。比如这首歌词的最后四句,就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抒情主人公因为思念而走进了月色朦胧的雪地,宁静中的孤寂暗暗滋生出压抑的心绪,但主人公并没有颓丧和失落,而是解下思念的重负,挂在闪着銀光的雪枝上,冲破了灰暗的心幕,释放出满腔的压力,向着满天星斗,大声呼唤爱人的名字,于是所有的压抑一扫而光,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愉悦的心情在雪后的夜空插翅飞翔。

优美而又含蓄的语言,美丽而又空灵的意境,表达出一种言犹未尽,品而有味的美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意美。我一贯主张写词的人要学点诗,二十年前,著名词家于沙就提出过“我把歌词当诗写” 的主张,当时也引起过一番争论。但我却以为他说的有点道理。歌词不是顺口溜、打油诗,也不是押韵的标语口号。歌词虽然是用来唱的,但也要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不能一强调“听觉艺术” 就必须得像说话一样淺显、直白。歌词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单纯的信息交流工具,而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就一定要给人以美感,让人从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艺术理论家莱辛说过:艺术作品“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而且长期地反复玩索。”有些人总是怕人听不懂,并以此来非难歌词的诗意美和含蓄美,这实质上是一种对受众不信任和不尊重的表现。高尔基曾批评一位作家:“写得不经济,话太冗长,有很多重复,还有很多说明,这些说明是您对自己和读者的智慧不信任的明显表示。”这种不信任反映在歌词创作中,就是写得满满的,写得白白的,写得平平的,最终就只能是水水的。 

我从《真情篇》中选出的是一首《相思月亮》,这是贾铮的获奖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尽管此前也许有人评介过这首歌词,但我仍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孩子:月亮,你看着我干啥/是不是也想你的爸爸/月亮,你为什么不说话/满天飘洒晶莹的泪花

爸爸:月亮,你多像天真的她/调皮地在云朵里玩耍/月亮,你真像可爱的她/团团的脸庞纯洁无瑕

孩子: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多想听听你讲的童话/爸爸,我真的好想你啊/没看见月亮也在生气吗

爸爸:宝贝,要耐心等着爸爸/黑猫警长还要把老鼠抓/宝贝,搂着月亮做个梦吧/你会看见天空洒满鲜花 

这是一首歌颂检察工作的歌曲,从广义上看,也是一首公、检、法系统的行业歌曲。作者避开了正面歌唱的常见手法,选取了一个最容易动情的侧面切入,以父女对话的角度,赞美了主人公忠诚职守,为国家利益,割舍了父女之情的崇高人格。它从内容到形式,与此类歌曲的传统写法相比,有很大的突破。按传统写法,战士在岗应该目不斜视,心无旁鹜,不允许心中闪现半点私心杂念,否则就是思想开小差。但《相思月亮》塑造的人物,却是个公而不忘私,虽然人在岗位,但心中还有女儿,还有牵挂。这是对传统形象一种颠覆性的突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既是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战士,又是个有亲情有人性的父亲。完全改变了冷冰冰,硬梆梆,铁面无情,六亲不认的“专政机器”式的形象。

记得鲁迅先生有两句诗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依我看《相思月亮》恰恰就刻画了一个既忠诚又有情的“真丈夫”,惟其有情,才拥有了艺术感染力。它的成功就在于作者抓住了浓浓的父女之情,并不着痕迹地予以巧妙的展开。这是说歌词的内容。

再从形式上看,歌曲采用对唱。以时空对话的方式,表现父女二人由不同时空,借助月亮传递相思之情。由于审美想象中的时空,是一种诗化的时空,所以一定会比生活中真实的时空更具美的色彩。歌词中诗化时空的巧妙安排与运用,大大地增强了艺术作品的美感,形成了美妙而独特的意境。它就像电影、电视艺术一样,凸现了画面感,通过画面的切换和对比,构筑起人化或艺术化的时空,这样就使作品跳跃着生命的律动。

《相思月亮》的语言也颇见功力,尤其是孩子的唱词,充满了稚气和童趣,以平实的童真,传递了纯美的感情。通篇只说父女间的思念之情,没有“神圣使命”、“光荣职责”之类的套话,最后只凭一句“黑猫警长还要把老鼠抓” 就叫醒了全篇,突出了主题,使前面看似无关主题的文字,句句都是绝妙的铺垫,字字都起到了烘托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作者谋篇布局的高明之处。 

《情感流云》中的最后一章《真诚篇》收入了许多赞颂友情的作品。我从中选了一首《酒之诗也—怀念有方老师》来充当话题。 

你走的那天/下了一场雪/天也知道/要把悲痛告诉我/你走的那天/我听了一早晨的音乐/不知道是你的召唤/还是你要告别

你曾经说过/送我一盆培育好的兰花/我答应却给忘了/你还说过/送你到乡下去/春天没到你却走了/只是要我给你写的字/还挂在墙上--/“诗之酒也,酒之诗也”

诗之酒也,酒之诗也/你那用酒酿成的诗/醇香甘美/我怎么也难以忘却/诗之酒也,酒之诗也/你那用诗挥洒的姿态/激情奔放/比酒还要浓烈

诗之酒也  酒之诗也 

这是一首为鞍山著名词家杨有方先生写的悼亡词。杨有方也是我的词友,当年也曾是省内崭露头角的青年词家。他出身基层,自学成才,是词界公认的文思敏捷,才华出众的人才。我与他因为不在同城,交往不多,但作为当时省内的重点作者,经常能在会议上见面。对于他的作品我一直比较推崇,不料他正值当写之年,却英年早逝,词界同仁们一直是深深痛惜的。这次见到这首作品,也勾起了我的悼念之情。

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作者采用了与逝者交谈的语气,从逝者离去那天下的一场雪说起,语调平缓娓娓说来,提到自己答应送他兰花,提到答应送他下乡…平平淡淡的闲聊,琐琐碎碎的小事,却好像在貌似平静的水流下面,翻腾着激荡的旋涡;又像是定时炸弹爆发前岑寂中的读秒声,俗话说:“于无声处听惊雷”,这种于平静中蕴含的巨大悲哀,比以强烈方式表达的悲哀还要强烈十倍。

作品的后片,话题引入了作者曾为逝者所写的八个大字:“诗之酒也,酒之诗也”。接着就借题发挥,以此来评价逝者的人品和文品—他用甘美醇香的酒酿成了诗;而他的诗情就永远像酒一样芳醇浓烈。看得出,作者与逝者是平日过从甚密,交往很深的至交,也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词友。

这是一首悼亡词,但词中既没有顿足捶胸的悲号,也没有泗涕滂沱的哀恸,但在平和中深藏着哀伤,字里行间都浸透了“真诚。”读完后却让人心头拂过一丝丝悲凉,久久难以释然。

词中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凭着回忆而产生的想象。亚里斯多德说:“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信息的储存、分析和综合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实质,作者就是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通过活跃的联想进行追忆,并由此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酿成了浓浓的.诗意之美。 

贾铮的作品来自生活,这是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留给他的丰厚礼物。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对曾经经历过的生活,细微观察和深入思索的结果。是生活的心灵化,或是心灵化的生活。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真实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简接的;可以说是亲自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凭借回忆或想象产生的。但心灵化的过程必须是真情实感,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装。所谓真情实感,必然是作者曾经体验过,并为之激动过的情感,不是搔首弄姿,也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它不是为了发表或其他目的而去舞文弄墨,弄虚作假,而是出自胸臆,发自肺腑不吐不快,不唱不畅的心灵之声。

说到底,歌词要用真心,抒真情,说真话,唱真感。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情感流云》用三个真字来命名三个篇章,我想,这既是作者的创作态度,也是他的人生追求。

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这本词集中字字皆真情,篇篇是佳作。当今社会,人要生存,要发展,谁也不能免俗,免不了偶而有违心之举。写歌词的,尤其是专职搞宣传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好好写,那是饭碗。但平心而论,贾铮的作品,剔除那些“需要”和应酬,绝大多数还可算得“词骨铮铮”。

另外我要强调,即使是宣传,它和艺术也不是绝对排斥,绝对对立的,比如那支唱遍全国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它就是兼顾了宣传和艺术,既是一首绝好的行业歌曲,又是人们喜闻乐唱的艺术品。其实,贾铮的《相思月亮》也应该是这样的作品,它歌颂了本行业—检察官中的“真丈夫”,又是一首吐露真情真感的,富有艺术性的好歌曲。我想这既达到了宣传的目,又让人领略到审美享受,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愿贾铮在今后的创作中,多写几首像《相思月亮》这样的作品,多塑造几个“真情真感真丈夫”式的形象,真字当先,一真到底,让歌词永远闪烁真字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