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妄语戳、翻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5-17
      


      最早听人说过“站桩翻子”,据说有个歌诀,什么“伸手印堂,缩手鼻梁”之类。估计讲的是攻击的原则。对人的头面部位进行攻击,对方容易受到威胁,破坏防御的节奏。翻子漂亮,脆快,劈劈啪啪。当然这是有功夫的人才能实现的。


      记得当年我刚到D城,头几个月,总是失眠。起得特别早。往往出门转个溜够,天才微亮。一看表,才四点。很气馁。一次转到一个广场,有一拨就着曙光晨练打拳的。就坐在路边看,人家也不忌讳。那拳打的又脆又刚,套路不长,打完呼呼喘。运动量不小。现在想起来,那拨人当时练的可能就是翻子。不过练的水平不是特别的好。后来对这个城市渐渐熟悉了,知道哪里的公园适合练拳,哪里卖茶,哪里卖书。但很奇怪,即使再早起,也遇不到在广场极早晨练的人了。他们好像随着我的失眠一起,消失了。

       都说翻子发力迅猛,动作密集,架势起俯闪动,动作一气呵成。讲究“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炮”,据说它的抱门一律是“旗鼓势”。我一概不懂,不敢胡说。
        翻子拳有八闪翻,又结合出绵掌翻子、戳脚翻子、鹰爪翻子,D城还有罕见的螺旋翻子,这么多好拳,听着都过瘾。我——一样也没见过。只见过有人单练翻子的“一步三拳”,用的却是很舒缓很沉着的练法。这里大概有个养、练或是内、外的分别吧。

       



      提翻子,往往会提到戳脚。一位师哥技击上很有天赋,他在入师门前学过八卦、形意,也接触过戳脚,他做戳脚的丁腿,巧妙。不会的遇到,迎面骨就惨了。戳脚分文、武趟子,矫捷刚健。据说有“飘、跛、蹶、撩、圈、抹、跺、戳、提、点、抖、踹”等技法。技法丰富,也重功力。真有看上去文文弱弱,起个低腿能踢断碗口木桩或几层板砖的。


       W老当年因公赴北,耽于行程,滞留某地半月有余。冬日北地,惊风拥沙,地冻天寒。他处于锻炼的习惯就抽空到所住不远处的一个荒芜的类似现在街心公园处练拳活动。某日去,见此偏僻处另有数人在练。穿着棉衣,臃肿,练的不少都是腿上的招数。象是戳脚之类的。一群人练腿法,动作舒展,比较显眼,他本想就着兴致多看几眼,又怕人家忌讳,就换个地方练自己的去了。W老说,那大概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我记得老人那次说着说着,不知怎么还说到了他年青时候工作上的事情。说他年青的时候,人人都不富裕,但似乎心理压力也没如今这么大。D城多坡,他每天要骑车上班要经过一个很陡很长的坡,累得够呛。每次在上坡的时候就盼着等下坡的时候可以不蹬,一溜到底,御风而下。我记得他说着说着就笑了,伸出手臂模仿不扶车把的姿态,头略略偏向另侧,仿佛真的有风正从面前吹拂而过。

    

      老师偶然提到过师门前辈与旧武林的交往,说有一位石姓老人。戳脚门,好功夫。现在的人对过往的高明的武术人的事迹多已感到隔膜,不过很多知道翻子拳、戳脚拳的据说都知道这位石姓老人。
      练拳的人,说到翻子、戳脚,在北京都知道吴斌楼,在北地很多人都知道于伯谦、胡奉三。国术盛行的时代,高明的武者凭一身技艺沉浮世上,留下不少传奇。如今这些名字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他们的名字就象夜晚的星星,亮过了,又黯淡下去。只有那拳,一直传了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