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耻字

 黄毅弘 2015-05-18

”是“”的异体字。,金文耳,听心,感受)。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恥,辱也。从心,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耻,羞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耳”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异体字为“恥”,从耳,止声。

“耳”为听觉器官;“止”为停止、止息,也表示耳朵听不进去,或者不该让耳朵听到。因此“耳”“止”为“耻”,意为人不愿听到的言行。《说文-心部》:“耻,辱也。”本义为羞辱、侮辱。 如耻辱、羞耻、可耻。异体字“恥”从心,为内心、心理、心情。“恥”是听在耳中,耻在心中。强调了羞耻之感来自内心,没有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羞耻的。知耻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前提。在孔子那里,巧言令色为耻;国家政通人和,自己贫贱无为是耻;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贵显达也是耻。而孟子认为,“耻”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 ”。龚自珍清醒地意识到“教之耻为先”,耻关乎个人、关乎团体、关乎民族、关乎国家。知耻为为人之本,知耻也是治国之基。孔子认为,德、礼、政、刑对于治国安邦不可缺少,其中德、礼引导为先、为本,政、刑惩治为后、为标,没有内心的道德反省,外在的制裁改变不了世道人心。

  

会意字。小篆从心、从耳,表示听到过错后心中感到羞耻。楷书从耳、从止,表示闻过则知耻而止。本义是耻辱。

  

寿联之谜

从前,有个县官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千方百计吮吸人民血汗,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一天,他过生日大摆寿筵,有人特地写了一副对联送去。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县官接过寿联,看了老半天,也不解其中之意。旁边有人捂嘴而笑。

原来上联未写"八",下联未写"耻",意思是"忘(王)八无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