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学堂|刘保和:实证气滞(四逆散证)如何“抓主症”

 qlxzwx 2015-05-21

'悦读中医'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1989年暑假一开始,笔者即带学生去承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农民诊治疾病。到此的第二天上午,在某小学临靠操场的教室内诊病。病人都坐在长凳上等候就诊。突然有一50岁的男子“啊”地大叫一声,其呼喊声震惊了医生和待诊病人,大家都奇怪地瞅着他,却未见有何异常。可是,他却立刻走出室外,骑上自己的自行车,飞快地在操场上转圈骑行。约半小时后,他又坐在凳子上,但不过10分钟,又大叫一声。笔者见此情景,赶紧问他哪里不舒服,其他病人也赶快让他看病。

他说他就是承德人,距此地10公里,4年前因与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隔10分钟到20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觉舒服,否则即胸闷难忍。去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病,已花去4000元,仍无效,今天听闻石家庄来医生了,就过来看病了。

笔者立刻想到了这是典型的肝气病,肝气横逆,冲激于胸则胸闷难忍,必大喊一声才能使郁闷之气得以排出。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声为呼,……在志为怒”;《难经·四十九难》曰:“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更使笔者联想到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词中有一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活生生地勾勒出将军之官愤懑不平、直抒胸臆的激昂刚烈状态。此病患者也是如此。

再查其腹诊、脉诊、舌诊,均具典型四逆散主症,于是开出四逆散原方。

当时每付药仅3角钱,嘱其服两剂后到招待所再来复诊。

两天后的早晨,他来到了招待所,非常高兴地说,吃了1剂药后胸即不闷了,也不呼叫了,太感谢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复发。

笔者嘱其再服7剂,并留下他的家庭地址,由随队来的本校当地学生在开学前去他家再随访一次。开学后,该学生说,已去过他家,知其疾病一直未复发。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前面已经引述了《伤寒论》关于四逆散方证的条文,兹从略。

这里主要谈四逆散证的腹诊特点。

据笔者临床体会,脐左压痛是四逆散证的必备主症,并且常兼脐右下少腹部压痛。

此右少腹压痛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的右外陵穴(在右天枢穴下1寸,任脉阴交穴向右旁开2寸取穴)。

四逆散是治疗肝气病的最主要方剂,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临床凡见病人脐左并伴脐右下少腹部压痛,舌质正常,但舌中有裂纹,苔薄白,脉沉弦偏细者,用此方必然有效。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