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揭开《伤寒论》之秘

 一阴一阳谓之道 2015-05-21

揭开《伤寒论》之秘

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要确定病位、病因、病性、病机,其中病位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那么,《伤寒论》是怎样确定病位的?这是学习《伤寒论》的一个首要问题。

一、关于伤寒六经病位

人体十二经络是: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脬经。

通常认为,伤寒六经病位是:太阳病---足太阳脬经,阳明病---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少阳病---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太阴病---足太阴脾经,厥阴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少阴病---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从上可以看出,阳明病包括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厥阴病包括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少阴病包括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显然,阳明病、厥阴病、少阴病是按十二经络的手足经确定病位的。那么,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是否也是按十二经络的手足经确定病位的呢?太阳病是否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少阳病是否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太阴病是否包括手太阴肺经?当然应该包括。因此,太阳病的病位在膀胱和小肠,阳明病的病位在胃和大肠,少阳病的病位在三焦和胆,太阴病的病位在脾和肺,厥阴病的病位在心包和肝,少阴病的病位在心和肾。

二、关于伤寒六经传变

通常认为,伤寒六经病传变次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或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并将这一次序称作一般规律。实际上,伤寒六经传变没有规律可循。伤寒六经病有循经传,也有越经传,还有表里传;有两经或多经合病,也有两经并病,还有直中。可见,伤寒六经病并无必然的传变顺序,这是毫无疑问的。

三、关于伤寒六个阶段

通常认为,伤寒六经病是病邪传变的六个阶段,这是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认识的原因是,认为伤寒是按六经次序传变的,故应分为六个阶段。伤寒六经病变本无规律可循,故无六阶段可言。

总之,伤寒六经病变是对人体十二经病变的概括。人体十二经既包括脏腑,又包括经络。《伤寒论》以手足三阳经和三阴经论病,将人体疾病分为六个大类。由此可见,中医的医药学起源于中医的针灸学。

以上是本人学习《伤寒论》的基本观点,仅供讨论。本观点所涉及的很多具体内容不作赘述,见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