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特别版:遇见幸福·深圳读书会活动(第10期)

 addccde 2015-05-21

   

本期主题:澳洲移民之旅-马清宁老师的感悟

 

  感恩马老师带病给我们分享她2014下半年在澳洲生活的感悟。感恩各组织者的付出。什么叫幸福?幸就是幸运的心态,福就是福报的行为。本来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就已经很幸运了,能够听别人的故事来反省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方向。没想到一走进门还收到了马老师从澳洲带来的礼物,接着提前来的清友们向我投来温暖的笑容,桌子上还摆满了清友带来的红枣和花生让我去品尝,好像进入了幸福的天堂。我走进天堂了吗?呵呵,不是,这是幸福读书会的现场。感恩这些老师们用她们的言行向我诠释什么叫幸福,让我感受到幸福。

   一开始马老师就说我要忏悔,为啥?说她没有照顾自己的身体,所以生病了。然后说通过澳洲人生活的方式的不同这面镜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需要去修正。张校长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不自恋,爱挑自己的刺。这是在自暴自弃吗?不是。依佛家来说我们都是“本自具足、本自圆满的”为何现在啥都感觉缺。就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毛病造成了这种感觉,只有把这些毛病都去掉,才能显现最圆满的自己。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用现代话灵修语言来说其实是在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的毛病发掘出来并修正是最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这次马老师在澳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看到了很多华人在国外的教育现状。她看到的现状是中国去那边的留学生在国外普遍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一团糟。学习上,由于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造成压力重重。不自律、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等劣根性在国外全部被暴露出来,并给外国人留下了中国人很差劲的印象。这些留学生由以前的什么都安排好了到出国后的什么都要自己来安排,一下子没过度过来,不知道整天该干什么事情了,于是乎就开始通过与人进行物质攀比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过着奢侈的生活。不过让人安慰的是这其中还是有少数留学生能转变过来,努力在学习生活中提升和改变自己。下面就是一个马老师所认识的一位在澳洲留学了三年的女学生对自己澳洲留学生活的思考和总结,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留学生的现状如何,以及他们的得与失。由于马老师嗓子不好,所以就让鲁君老师念,念一部分马老师就根据这部分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下面的留学生和马老师说的内容是经过我理解的,不是原话。

 

1.交不到朋友。

 

留学生:首先我们过去第一个碰到的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问题,就算我们在国内英语能够拿满分,到当地还是会不一样,因为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语言特色。你与人家交流的意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会有误解,所以造成交流困难。另外这留学生说总觉得别人有看不起中国人的地方,让人觉得不舒服,造成难真心去相处。

 

马老师:我们为什么会在国外有被别人看不起的地方?我们去国外移民和学习,就是觉得国外的什么东西比我们国内的好,是带着一个去享受和消费的思维去的。而外国人都是一种经营者的心态在生活,自己不好的方面就努力去改变让它变好,而不是逃避。看到我们这种行为当然打心底瞧不起,觉得我们像寄生虫一样。

 

我的感悟:我们被别人瞧不起,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瞧不起自己,内心有很深的自卑感。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要圆,崇洋媚外,把移民留学当成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去国外学习并不是想把别人好的东西学回来,然后回来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而是去贪图享受的。一个国家把你培养出来,你想到的居然是有一天要抛弃它,这种没有感恩心的行为当然会让人看不起。这种思想我也是从小被灌输的,我生长在农村,努力学习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天能进入城市,脱离掉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而从来没想过我哪一天要去回馈生我养我的地方。这跟留学生的想法不是一样的吗?

 

 

2.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留学生: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就是只要读书考试能拿一百分就好,其它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做。造成了我们在生活上的动手能力很差,一点小事情都解决不了。而到了国外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做,如洗碗、做饭、拖地等小事情到你要到外面去上学安排等大一点的事情,在澳洲很难请到一个人来为你做这些事情,即使请到了人工费也很贵。

 

马老师:她说这点她很深刻,因为你过去一开始生活就要干各种以前没干过的事情,如洗碗拖地啦、打扫卫生啦等等,以前可能是请保姆代替干了这些活,现在在那边你不干就没人帮你干。以前觉得这些事情没啥价值,而且以为自己工作能力那么强,干这些小事肯定没问题。现在一干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小事也要用心做才能做好。所以马老师现在那边以后不得不把自己的心沉下来,去面对这些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做好。

 

我的感悟:我们之所以对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嗤之以鼻,在教育上就有误导。整个教育都是在教我们以后不要去做这些事情,做这些事情是没出息的。还是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很重,对任何事情都有高低贵贱之分,总觉得自己很高贵,做这些事情没啥价值。价值是啥?价值不就是人心的一种判断吗?是虚妄的,不停的变化的。我们要的其实不做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品质,而是在追求这件事所带来的高贵的感觉。这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内心自卑的表现。这点在我身上也体现得很严重,经常会不自觉的觉得环卫工人干的活、去餐厅搞卫生等这些活很抵挡。可是这些活看起来没啥价值,其实很有价值。如果我们让环卫工人罢工一天,这个城市一定臭气熏天,根本生活不下去。

 

3.思维方式的不一样。

 

留学生:在国内我们背书上的答案,然后考试的时候把书上的答案原原本本写下来就能拿满分。但是到了国外你如果答卷上的答案是老师PPT上的或者是课本上的,得到是0分。如果你的答案不是书本上的,你回答的内容是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不论答案对否,拿到的分数反而是高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一开始在国外会挂科的原因。人家看重的不是你的答案有多么完美,而是你的思维过程如何。

 

马老师:这其中有些学生思维方式改不过来,经过几次碰壁之后,发现只要试卷上的答案不是老师说过的,就能拿高分。于是乎就开始到网上去搜索答案,然后把答案写到试卷上去。我们辛辛苦苦的跑到国外去学习,用的还是原来的思维方式,寻找标准答案。这跟我们在国内学习有什么区别呢?会让孩子有什么大的变化呢?不仅没有让他学会别人的东西,反而学会了投机取巧。

   马老师自己对这点也深有感触,因为自己也是受这种寻求标准答案的教育成长起来的,所以到那边生活也是处处寻求标准答案,等着别人来给自己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如何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下在那边没辙了,因为你不去思考解决问题,没人会来帮你。只好自己开始慢慢改正这种习惯,去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

  还有在澳洲留学的华人父母对待小孩子的方式,跟国内父母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本质上一样,只是形式上不一样而已。国内父母喜欢跟风去拉着小孩子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并不去尊重小孩子内心的愿望。而在澳洲的华人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把汉语给断掉了,可是汉语学起来比英语难多了,于是乎就逼迫小孩子去上汉语补习班。无论是国内还是站在国外,父母思维方式不变,小孩子照样过得不开心,学不好东西。

    

我的感悟:从马老师分享留学生的那点,我看到了中国人在耍小聪明上的确很厉害。不过聪明反对聪明误,到头来啥都没学到。这个毛病在我身上也有,也经常会干类似这样的事情。

 

4.价值观的不一样。尊重,平等价值观在外国生活中的体现。

 

留学生:在国内有个性的人经常会被批判和冷落。所以我们国内大部分的人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一辈子差不多就是吃喝拉撒就完了。从来没有去想过自己内心真正想去过什么样的生活,也没有勇气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糊里糊涂过一生。而国外没个性那才叫不正常,每个人都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都在努力的追寻自己想过的生活。每个人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同时又互相尊重,所以生活并没有因为不同而变得混乱,反而都很和谐。

 

马老师:国外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去餐厅就餐,坐在餐桌旁边等待着自己点着的食物上来。这时候厨房的厨师跑过来说,你们点的东西我把料都配好了,食物也熟了一半。不过不好意思,我现在到下班的时间了,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得你们自己处理。我们在国内碰到这种情况肯定要抓狂了,肯定大叫叫老板过来。这个中国人也是这样做的把老板叫了过来,老板说我也不能强迫他去做事情。我还不愿意他加班,要他加班一个小时我还要支付一个小时的加班费呢。如果您愿意来支付这个一个小时的加班费,我可以跟他商量帮你们做好这份食物。这中国人和美国人最后都很无奈,只得乖乖的自己把事物拿去微波炉加热。另外他们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而且生活的品质比工作更重要。并不把两者混淆在一起,以至于工作的时候没做好工作,生活的时候又没享受好生活。

 

我的感悟:我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尊重,只有控制和独裁。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因为我是你爸爸(妈妈),所以你就要听我的话,要按我的指行事,没有为什么。所以我们也被教育成了这样,用这样一个荒谬的理由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另外就是我们都很贪,巴不得什么都拥有就好。过生活的时候希望能赚多点钱,赚钱的时候又想着去享受生活。造成最后工作也没做好,生活也没享受到。

 

 

5.外国人都很乐于助人。

 

留学生:自己在刚开始到澳洲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所以回家的时候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坐公交车回家,于是乎就去问当地的人。如果被问人他知道怎么去,他会详细的跟你讲清楚怎么去,甚至他会送你到达目的地。如果他不知道他会陪你一起问路线,知道帮你达成目标为止。反观她自己在国内对待问路人的态度觉得很羞愧。如果知道的话会随便指一下,不知道就只会说不知道。受外国人的影响也开始热情的给需要问路的人指路。

 

马老师:外国人对人都很真诚,不会像我们国内的人一样对任何人都是一副怀疑的态度。帮人都是真心真意的去帮,没有任何的目的。另外他们很看重诚信。像在平时列车上一般都没有查票的人,偶尔会有抽查,有一次一个学生就是因为逃票被查出来了,这个不诚信的标签就永远的跟随了他。无论他以后在这个国家做什么事情这个标签都会影响到他。如果你想摆脱这个不诚信的标签,我估计只有离开这个国家了。

 

我的感悟:我们现在社会变得很奇怪,你越对人真诚反而让人觉得怪怪的,你越真诚别人越觉得你对他有什么意图。碰到社会上的需要帮助的事情也会视而不见,一是内心冷漠。二是怕踩到陷阱,反而给自己生活带来麻烦。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仅限于利益交往。

 

在马老师分享结束后有几位在其它国家生活过的老师对于某些方面也都产生了共鸣。

   程老师在英国跟当地人生活过几个月,他说英国人在很多方面跟马老师说的很像。英国人也都是动手能力很强,从来不去想要去依靠谁。家里面的任何布置都是自己亲手完成。并不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唯一,而是努力的去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并且注重身体运动。程老师认识的那个英国人一辈子干的是一个看门的活,每天工作就两三个小时,其它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这是很抵挡的工作了,赚的钱应该也不多。但是人家的一辈子过得充实而且快乐。反观我们一天到晚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忙忙碌碌到死也不知道生活什么味道。在英国受到各方面保护的教会也很多,所以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注重自己灵性的提升。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她说一个八十岁的老奶奶每天开着车到处去帮助人,生活过得很快乐。我想如果国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英国人不正常,但究竟是谁不正常呢?你的心自然有判断。

  还有一位在德国生活过的女士也说了一件事,说国人在德国每天早早的就在超市门前排队,等待一开门就冲进超市横扫超市里面的奶粉,然后转卖到中国来。有些人还带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参与这件事情。自己到超市里面抢奶粉,然后让小孩子到外面看护好奶粉。她说她听到小孩在用身子护着他父母抢来的奶粉,然后嘴里还叫嚷着,不要过来,不要过来,这是我家的奶粉。造成德国人需要奶粉的时候没有货,破坏了当地的生活次序。这个场面给我的体会是小孩子很可怜,他在这样的场面中内心中会植入什么样的信念?一定会觉得生活就是要靠抢才能过下去,然后要想办法把抢来的东西保护好,患得患失的思维不就成功的被植入进去了?父母在当时的情况下给孩子种下了那个患得患失的因,将来当然收获的就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对周围很恐惧的小孩子。当时为了贪图哪一点小利,到之后要一辈子忍受他小孩子这中不良心性的折磨。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所以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在教育。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被灌输了多少这样的信念在脑海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被这些错误的观念驱使着,得不到幸福和快乐那是必然。

   听完这些老师们的分享,心里不免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凉,为什么我生活的国度是这个样子。内心给我的回应是你又在当受害者了吧,你觉得你是受害者那你就去看看镜子,看到底谁是施害者。那我该做点什么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你现在做的事情不就挺好吗?通过新教育的学习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把自己错误的思维和念头改变掉,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来改变,这不就把生活给改变了吗?谢谢内心的指引,这就叫天助自助者。新年特别版:遇见幸福·深圳读书会活动(第1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