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朱屺瞻和“梅花草堂”

 海明山水 2015-05-22

笔者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被传唱数百年的名言无时无刻不在劝慰人们,任何珍贵成果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在中国美术史上,就有这么一处用辛勤刻苦的努力换来伟大艺术的地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梅花草堂”。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梅花草堂”和它主人的故事——





朱屺瞻(1892—1996年)


朱屺瞻,名增均,号起哉,又号二瞻老民,别署癖斯居、修竹吾庐、省庐等,江苏太仓市浏河镇人。系我国著名长寿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归国后主攻国画,擅长山水、花卉。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等。著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谭》等出版。


朱屺瞻的“梅花草堂”始建于1932年。


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朱屺瞻位于太仓浏河老家的画室不幸被日寇焚毁。硝烟过后,画室的墙上弹洞满壁,残乱不堪。后来朱屺瞻回到老宅遗址,将残败的余屋悉数拆除,重新修缮,始为新居取名“梅花草堂”,自号“梅花草堂主人”。



如今政府重修后的浏河“梅花草堂”一角


这座在浏河镇老宅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梅花草堂”是座江南田园风格的建筑,其中有国画和西画两个画室。整个园子占地十来亩,园中遍植梅花,又植种罗汉松、芭蕉、兰竹等,曲径通幽,清趣雅致。园中曾有一处日军空袭所留下的炸弹坑,朱屺瞻将之扩挖,蓄水为池,请画友姜丹书为其命名为“铁卵池”,以志不忘日寇的侵华战祸。


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寿、姜丹书、金维坚、吴茀之、张振铎等好友到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诗作画,共研艺事,欢聚数日而散。后来朱屺瞻又征集得齐白石、黄宾虹、王一亭、吴湖帆、贺天健、丁辅之等名家作梅花草堂图,汇为一册,亦传为佳话。



梅花草堂图 齐白石作


朱屺瞻的第二个“梅花草堂”建于抗战胜利之后。


1945年,朱屺瞻寓居上海,“梅花草堂”遂迁址于上海南市区淘砂场果育堂街。占地一亩六分,也是中西两间画室。油画室约百平米,国画室六十余平米;花园里种梅百余株,又缀植龙柏、樱桃、黄杨等树木,并附以假山,是处极为清雅的场所。当时沪上许多画家经常在此聚会,雅弹唱和,其乐融融。



朱屺瞻(左)与林风眠


一代中国画巨匠齐白石是朱屺瞻的至交,在朱屺瞻常用的书画印中有约六十余方印是白石老人为其刻的,故朱屺瞻自号“六十白石印富翁”,与齐白石自称“三百石印富翁”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白石刻“六十白石印富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齐白石刻“梅花草堂”印


1947年,齐白石为朱屺瞻的这处寓所题“梅花草堂”篆书匾额。在上款中,白石老人提及曾为朱屺瞻制“梅花草堂”印,又作《梅花草堂图》,如今题写“梅花草堂”横额,实感欣慰,喟叹道:“吾友(朱屺瞻)真与白石有缘也”。如今这块横匾被悬挂陈列于朱屺瞻艺术馆内,而“梅花草堂”则成为了两位大师结缘半生的最佳见证。



齐白石为朱屺瞻题写“梅花草堂”横额


朱屺瞻的第三个“梅花草堂”坐落在上海西区一栋新式里弄房内,二楼南面有一排大窗,轩敞明亮;室内陈设简单,只摆放几件家具;东面是一排壁橱,居中则摆放着一张大画桌,便是朱屺瞻每天站着作画的地方。屺老年过耄耋以后的许多作品就是在这间画室里完成的。


1991年朱屺瞻百岁生日时,家乡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划落了一院五室,分别为展厅、画室、起居室、会客厅等,欲辟为纪念馆供人参观。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赠送了《春风新长紫兰芽》、《老干横生色如铁》、《雨后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与感激之情。



朱屺瞻和孩子们在新建成的“梅花草堂”内(摄于90年代初)


朱屺瞻先生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因生活的变迁亦曾用过不少斋名,有“修竹吾庐”、“癖斯居”、“省庐”、“养菖蒲室”等等。但要说最负盛名的,当然还要数“梅花草堂”。那是因为朱屺瞻一生都喜爱梅花,他不仅画梅、种梅,又学习梅花“傲霜斗雪”不畏艰难的品格。他以“梅花草堂”三颜其居,其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珍贵难忘的艺术财富。因此“梅花草堂”也必将像其主人一样,清骨傲寒,百世流芳。



梅石图 朱屺瞻 1985年作



杨万里诗意图 朱屺瞻 1981年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