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为中心:罗杰斯

 灵藏阁 2015-05-23

这么多心理学家中,我最钟情的是罗杰斯。如今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是三种理论体系,第一行为主义;第二精神分析;第三就是存在—人本主义。而我,比较倾向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中的运用。而提到人本主义心理学,自然就不能不提卡尔·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橡树园,他的青春期在一种自律、条理和独立的环境中度过。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他获得了临床与教育心理学的学位,吸收了奥托兰克和约翰杜威的影响,从经验中建立理论,相信人类行为的潜能,以及强调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等观点。

罗杰斯最为著名的是提出了以非指导性的或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以及他对治疗过程的创新性研究。他认为,行为并不是外部显示或周围刺激的机能,而是现象场的技能。罗杰斯把真正能够体验到这个世界的生物称为有机体。所有经验在一起就构成了有机体的现象场。除非通过共情,否则我们不能知道另一个人的现象场。(这句话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现象场中的一部分分化出来,就是自我。罗杰斯把自我定义为“有组织的,一致的完形概念,包括对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特征的知觉,对主体我或客体我与他人及生活不同方面之间关系的知觉,以及赋予这些知觉的价值。”他区分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与有机体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决定了 一个人的成熟程度与心理幸福感。有机体被认为具有唯一的动机力量,即自我实现的内驱力,与有机体想要保持并提升其自我的内驱力联系在一起的有两种重要的需要,即获得他人肯定的需要以及自我肯定的需要,罗杰斯认为个体的发展方向是成长,自我实现以及完满。

《卡尔·罗杰斯文选》中曾这样论述:“一个人看待他自己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伴随现实的自我概念,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的真实的感知。”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某一程度上预测你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点,已经被我全盘接受,不但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也培养女儿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更是在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讲,重视自己,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但是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前进的动力。我总是让学生问自己,此时此刻我是谁?如果在课堂上知道我是谁,就应该有符合课堂的表现;如果在课间十分钟,与同学游戏时知道我是谁,就不会做出伤害同学的动作;如果在家庭生活中,知道我是谁,就会有孝敬长辈的言行……

我信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在心理治疗中提出了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者与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不是医生与病人,也不是科学家与被试者,而是平等的。治疗者无条件积极关注求助者,让求助者产生一种安全感。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是建立咨询关系的五个条件。这对于我们班主任工作又有启示。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虽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治疗者与求助者的关系,但是运用罗杰斯所说的方式,我想,一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