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洪武赶散初探

 botong 2015-05-23

王 荫

宋王朝被灭亡之后,即是蒙古入主中原,蒙古朝孛直金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到1271年忽必烈登基,定国号为元朝。

本文写“明代洪武赶散初探”,因为先有元末“十八条扁担起义”的张士诚,然后才有宋代“洪武赶散”。

一、张士诚其人其事

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苏北泰州(今大丰市白驹镇)草埝有个小名九四的儿童出生了,长大后名叫张士诚。他的弟弟小名九五,长大后名叫张士德。兄弟俩因家贫经过商议便以贩卖私盐赚钱糊口,张士德挑百十斤重的盐担子觉得费力,而他哥哥士诚身材高大,臂力过人,挑二百斤重的盐担子亦不在话下。

当时地方官衙只准买卖官盐收税,增加财政收入,而买卖私盐属偷税漏税,因此禁止贩卖私盐,官衙内设有缉私营,营兵每天都外出巡查卖私盐的。贩卖私盐的一旦被他们抓住就把盐收去充公,还叫他们把私盐担子挑到缉私营去,如敢犯犟,就会被打得半死不活,或者关在衙门内坐牢。

有一天,张士诚兄弟俩贩卖私盐时,不料被几名缉私营兵看到了,就叫他俩把私盐担子挑到缉私营去。张氏弟兄不理睬他们。缉私营兵就拿起皮鞭抽打他们。张士诚就将为首的营兵手中的皮鞭子夺过来对他说:我们张氏兄弟俩贩卖私盐是不得已混穷日子的。望你们谅解我们穷苦百姓。为首的缉私营兵说:少说费话,快把私盐担子挑着跟我们走!这时张士诚愤怒的举起皮鞭子就抽打对方,还用脚将他踢倒在地踩在脚下。这时缉私营兵跪在地上只喊爷爷饶命。其他几个营兵站在一旁也不敢动。张士诚说:起来,今天我原谅你们,但从今以后,不准你们欺压我们穷苦的贩卖私盐的老百姓。如不然,我就饶不了你们的狗命。对方说:是!是!是!张士诚对他们说:你在我的面前是不敢放肆的,我希望你遇到其他穷苦百姓卖私盐的,也要谅解他们,你们要睁只眼闭只眼放他们过去。是!是!小人一定做到。

张士诚回家以后,就把在路上碰到缉私营打斗的情况,告知他母亲与士英小妹(父亲已去世了)。小妹说:把点颜色他们看看也好。叫他们晓得我们穷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过了一宿,第二天早饭后,张士诚对他母亲和士英说:昨天晚上我睡上铺翻来覆去睡不着,经过深思熟虑我想我们兄弟俩老在家乡贩卖私盐混穷日子,不是办法。我们想到南方去贩卖私盐。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富裕,钱好赚些。但因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不放心。请士英小妹对母亲多加照顾。十六岁的士英妹妹当即表示说:请大哥、二哥放心,家中母亲由我照顾,但你们外出,也须多加小心。士诚说:请小妹放心,我们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兄弟俩说过以后就出门向草埝、白驹的亲友告别,说明自己外出到南方贩卖私盐能多赚些钱回来,把日子过得好些。母亲和小妹在家,请你们关心照顾。当时有十六名青年听说士诚大哥兄弟俩到南方贩卖私盐,他们也动心了,说是在家过穷日子,不如跟张大哥外去闯,其中有个姓赵的青年,还是张士英的未婚夫。张士诚想了想就数数人数共计十八个人,人多力量大,碰到缉私营的就同他们打斗,因此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就叫他们回去准备好工具与行李,明天早饭后,在白驹镇前面“陈氏宗祠”集中准备动身。

十八条扁担起义闯天下

张士诚领着队伍出发了。因为当时社会穷人多,民不聊生。“青蛙要命蛇要饱。”在家饿死,不如跟张士诚队伍去闯天下了。因此张士诚的队伍就日渐壮大。很快就闯到了高邮、泰州等地。张士诚驻在泰州城里整顿队伍军纪,约法三章:第一,遵守军纪;第二,不准欺压百姓;第三,不准糟蹋妇女;第四,损坏百姓家中物件,照价赔偿。如有违抗者概不轻饶,严加处罚。对奸污妇女者,纠至刑场问罪,以儆效由。张士诚为了显示自己队伍的威风。特制了一面“张”字大旗,由身高力大的士兵举着在前面引路,大旗迎风飘扬,威风凛凛的队伍迈步前进,引起路人注足观看。

张士诚的队伍壮大,由于军纪严明,深得民心,至正十四年在高邮称城王,国号周,年号天佑。渡过长江攻下常熟、湖州。势如破竹的南下取得更大的胜利。

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定都平江(苏州),登基称吴王。适逢苏州久旱不雨。乡村饥民拥进城内乞讨度日,夜宿街头巷尾。大人饥饿,小人哭啼,惨不认睹。张士诚因是乡村贫民出生,深知贫民的痛苦,令苏州外围富裕之地的各县县令到苏州城聚会,商讨赈济灾荒之事,各县县令准时来到苏州城,吴王亲自接待各县县令,说明苏州灾民因遭灾荒饥饿而痛苦,要求各县令大发慈悲之心,为本王分忧。各县县令都说赈济灾民亦是他们分内之事。财务军需大臣便同他们落实救济粮食数字,限期用粮船运到苏州城外各大粮库及时赈济灾民。当灾民们领到这批救济粮后,度过了冬寒的灾荒,感谢吴王的救命之恩。到了来年春天,都及时春耕播种,夏季又获丰收。他们都口念阿弥陀佛,夸赞吴王是他们的大恩人、大救星。而居住在苏州城内外的工商业户与居民的困难户同样领到救济粮,使关门的商店逐步开张营业,生意好转。尤其是农村村民获得丰收之后,经常进城购买生活必须品,使昔日冷落萧条的苏州城内的市场又恢复了繁华的景象。

吴王当时与众大臣对众多的灾民作好安顿之后,不是坐享其成。心中考虑的是今后事业问题。他在这年秋后又率领一批大军向外进军扩张。次年降元,受封为太尉后。仍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边,所得粮税,源源不断的运往苏州城内。吴王张士诚常年征战在外,至正二十三年(1367年)秋,朱元璋率兵攻破平江城。双方在交战中,张士诚的队伍被击毙者甚多。张士诚被生俘,押到南京,朱劝降,张不从。朱元璋便下令将张士诚押到城墙上,用弓弦将张勒死。时年四十六岁(1321-1357年),当年“十八条扁担起义”的一代豪杰以悲剧告终。但他的英名却是永留史册。

二、洪武赶散

朱元璋(1325年—1398年),安徽省凤阳县人。幼名重八,又名兴宗,长大成人时,名朱元璋,字国瑞。朱幼年家贫,在地主家放过牛,做过佃工。他父母去世后,便到皇觉寺出家为僧,拜师念诵经文,并向具有武功的师傅学习拳术棍棒的武功,将近一年时间,朱武功大有进步。但他转而一想,皇觉寺不是久留之地,朱元璋在至正十三年(1352年)春,便向寺内当家师与众位师兄弟告别。不久,便参加了郭子兴部红巾军。时间不长,便自立一军。韩林儿称帝时,朱为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年)出兵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废除了元代的苛政后,命诸将屯田。后又接受了军师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帝”的意见,养兵蓄锐,壮大了自己的军力。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龙凤十年(1364年)自称呈王。在龙凤十二年发布文告,咒骂红巾军为“妖”,杀害韩林儿。次年消灭了张士诚的残余势力。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逐步统一全国。

朱元璋称帝后,听军师说:苏州城内外的仕农工商对吴王张士诚仍怀有思念之情,若长此下去,对霸王不利。他打算先将为首的抓一批将其关押或斩首问罪,以儆效尤。军师说:“不行!为君者必须爱民,得民心者昌,穴民心者亡。”朱元璋问:那如何处置?军师说:依臣之见,可将闻门内外一带近干户的居民与仕农工商遗散到长江以北(苏北)落户去开垦荒地。

朱元璋拍手称赞说:这个主意甚好!把他们赶到江北去开荒种地,除去眼前隐患,本王即可稳坐江山。军师说:事虽如此,但我们仍须用仁慈之心,对待这批遣散的百姓。我们不足把他们赶到江北去就算了事。而是按照一户五口之家计算,近千户人家,待测算好钱粮后,准备调动若干条船只聚集在城外大运河中待命。每户发给足够的纹银与足够的粮草,再动员他们按时上船开往苏北扬州、泰州、高邮、宗应、兴化以及盐渎县(盐城)庙湾(阜宁)、滨海等地去垦荒种地。凡是迁出户都登记注册,到时候不去也得去。朱元璋认为军师的计谋甚好,同意按此计而行。这就是“洪武赶散”。笔者王氏的老祖宗,原住在苏州阊门内,就是被“洪武赶散”赶到江北来的。

在《王氏宗谱》上记载着我们的老祖宗是苏州人。在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时,就把我们的祖先掩石公一家人赶到江北遥远的老盐城县北边离海滩不远的荒滩上插柴草为标、圈地开荒、种植庄稼、捕鱼烧盐为生。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当时住地叫长北滩,周围有二三十里方圆直属南边建阳长建里(南宋丞相陆秀夫故里)管辖。从我们老祖宗掩石公头一代算起,到笔者春字辈已是十七世了。阜宁县沟墩镇86岁的老人蔡宗旭收藏的《蔡氏宗谱》上也记载着他的老祖宗原住在苏州阊门,在洪武二年三月十八曰被赶散到江北阜宁县沟墩安家落户,插草为标,烧盐捕鱼、种庄稼为生的,世代相传到“宗”字辈了。凡是住在苏北的,不论他是姓赵、钱、孙、李还是姓周、吴、郑、王的……大都是被洪武皇帝赶到江北来的。但住苏北一带的居民中,不完全是被洪武赶散赶到江北来的,据盐城姚宗先生收藏的《姚氏宗谱》记载,其中有一部分居民是江西南昌一带做药材生意而流徙到苏北的,并在苏北落户安家。在盐阜地区姚姓以开药店为生的就很多。如昔日姚宏昌在建湖县湖垛镇开的药店名“天聚堂”。盐城新兴镇姚启康开的姚太生大药房,专营中药材批发,阜宁、建湖、射阳等地的中药房的药材大郁足从新兴镇姚人生大药房批购回去的。上冈镇姚栋成开的药店名“天福堂”。还有一家药店“姚绍堂”,南街北头还有两家药店叫“芝德堂”与“芝穗堂”,是姚氏兄弟俩开的。阜宁县城内开的姚人寿大药房,阜宁沟墩镇悬壶济世的姚绍安开的药店名“长春堂”。但有些姚姓子女以后不是继承父业开药店,而是改行了。如射阳县淮剧团编剧姚绍明的祖先就是从南昌来苏北盐阜区的。还有些姚姓后裔在地方上参加革命工作了。

朱元璋稳坐江山

朱元璋把住在苏州阊门内外的仕农工商赶到苏北去以后,免除了心头之患后,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奖励农民,均平赋役,兴修水利,并推出屯田减轻对工匠的奴役,同时抵制豪强贪吏,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制定《大明法律》,兴胡为庸、蓝玉等狱,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建国之初,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仰。但他在晚年思想起了变化,对当年与他同生死、共患难一同打天下创功立业的功臣们,不是继续论功行赏重用,却产生了怀疑妒忌的心理,巧言令色的把许多功臣置于死地。从而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朱元璋享年七十一岁。临终前传位给孙子朱允炆,登基时名为惠帝。


本文主要是写《明代洪武赶散故事》,至于赶散之后发生的事,不在本文交待之内,故不再赘述。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社科院著名史学家王春瑜、上海王春颖、《盐城晚报》社副总编夏泓泉、以及姚宗、建湖王桂田、张万康等同志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在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前夕写成。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笔者(原名王春友)时年88岁 

通讯处:盐城市解放南路八菱花园19楼2-204室

邮编:224005            电话:0515-884278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