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断送微信群,执行活跃群价值

 汕头能率 2015-05-23

分享断送微信群,执行活跃群价值

——牛人故事汇群第三次转型探究

微信群的兴起,必定带来一场空前的商业形式的改变,但是,我们等到了什么?

互联网思维,社群经济,互联网+等等这些概念层出不穷,混乱了我们的视角,扰乱了我们思考的方向。

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个新名词,和逗比,节操,Duang,并无差异。

唯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反倒是那些每天辛勤耕耘于自己朋友圈的微商们。他们能迅速席卷微信手机端,占据了朋友圈。

而那些号称大咖的牛人们,还在等待时机崛起。而有的人已经在做大牛们瞧不起的微商,并挣得盘满钵满。当然,我不过也就当热闹看看。

玩微信群之初,一个山东的罗友曾经告诉我:所有的微信群都无法逃脱死群的噩运。

他的理由很简单:从新奇到无聊不过就是一个过程而已。

那一次,他在群里成了众矢之的。或许群友当初抨击他的原因是出于纯粹对群的感情维护。那么经历了几个月,我再次想到他的话的时候,我也能深切地发现,群的发展方向以及群的运营管理都有极大的不可持续性。


原因分析如下

群管理的核心化

群的建立基本是由一个人或者由几个人【团队】建立起来的,并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各类熟悉或陌生的微友加入。而微信群建立之初,很多人不管什么群,是群就抢着进。希望获得更多连接与分享。

好友进群,统一标识,确定规则,然后分享主题。

他【团队】挖空心思,死磕文章或书籍又或邀请外援,积极参与分享,提高群的活跃度,群友的参与度。

免费分享

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群友冲着分享而来,最终也因为无料分享而最终变成僵尸。

那么综上这两点

中心化运作的个人与团队,必须得有料,那么请问你比罗胖有料吗?罗胖还有制作团队在支持,甚至后来直接转用“腾讯《大家》的文章”。罗友何止千万,投稿的又有几人,被采用的更是少而又少。

如果你不能做到有料分享,走向死亡是一定的。

因为我不信任你比罗胖有料,不信任你的团队比罗胖的资源多。


当然,人是很聪明的,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很自然讲线下活动与线上分享同时开展,增强群友的粘性。从而带动额外的价值连接,增强了连接。

于是线上分享主题越来越单薄,最终怎么样还是静候佳音。


还有一群人,他们提高进群的门槛,或收费又或是其他。使得群友们感觉:我是花了钱进群的,我不会随便离开。其实,收费只能被动提高群友粘性,群友缴费入群,提高了期望值,而摔得更惨的,受到最多责问的也一定是这个聪明人。其实这是在透支个人的信誉度。

最终分享终结了微信群的生命。每个群友都变成了认真听课的好学生,无论你如何提倡,他们也无动于衷,最终还是无法走出怪圈。


还有一种群,我称之为“主题群”。他们每天根据各种因地制宜的情况,安排各类话题讨论。也时而热烈时而冷清,这就要求你的话题能不能调动群友的讨论气氛。因此也不够稳定,不具有可持续性。

那么这样说来,中心化运作,主题分享都是群主的痛心事。作为传统行业很容易早就此类“强势的中心化”运营。而“去中心化”这个新词已经强调了许久了,却依然调动不了其他的中心。

此时此刻,我又不得不提及一下微商。微商群,是我玩微信群这么久以来始终活跃的群。他们以产品销售作为纽带,用手机终端移动办公,他们绝大部分是有足够时间的女性,又以群的形式聚集,并相互连接,并且以群主为核心人物,做起了一个又一个项目。


就上面这些问题,联系自己的牛人故事汇,做几点分析。

本群(牛人故事汇)结构松散,无中心化,疏于管理,却又能共同抵制硬广等。

本群团队都是在做万美云集与创客展播之类的活动。据朋友分析,可能是这些活动提高了群的关注度,其实我也不知道。

这样的群,这里的群友很容易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此群群主可有可无,达到可以不需要管理的状态。当然,这是我迫切希望的。



细分群的玩法

1.按传统方式,以文案带动群建立

2.细分群核心架构为群主,群管理与群助理


文案内添加群二维码,以及群管理个人微信二维码。拉人进群。特别注意,群管理在被添加好友时,一定要备注入群朋友的统一标签。

群助理在群内准备好群规,所有入群小伙伴按要求修改,并接受任务。任务规定在24小时内完成,否则将被踢出该群。

群管理经过最终确定群内人员数量,进行分组命名,接下来接受每周一次的任务。


此细分群以“强执行力”为主导,人员限制,特殊群另议。

每周一次任务,分两次提交,初稿提交与终稿提交。提交时间由群管理统一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