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医生给孩子的道歉信】没好好陪你,你就长大了

 我的大脑袋 2015-05-23

本文为杏仁医生平台系统推送


【杏仁小编】这是同济医院一位医生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保证书”,透过这封普通的家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医生这个群体,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人,却承担着非凡的责任,他们用了毕生的精力为了帮助和拯救他人的健康、亲人,但是职业之外,他们自己也是儿女、是父母,却因为职责重大(关乎生命),常常牺牲的是自己家人哪怕是小小陪伴的心愿。




亲爱的笑笑 :


对不起,又是连续两天的“夹层”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昨天晚上收3个主动脉夹层病人,加班到晚上10点。今天做这3个夹层手术又到晚上11点。回想周末那两天也是这个节奏。

我承认我是铁打的,但你不是。我经常会内疚,如果说作为医生的我幸福感来自于治病救人,那么,作为我的宝贝,你的幸福感又来自于什么呢?

回想在你成长的每个瞬间,爸爸总会内疚。

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可是爸爸却从来没有带你去远一点的地方,春游也是在中山公园。因为那里离爸爸的医院近,万一病人有突发的情况,爸爸能最快地回来急救。

这两年过年的时候,爸爸都会陪你去看“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看完之后你总会开心地跟着唱“他的手掌也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可爸爸心里却一点都不是滋味,你还关切地问爸爸怎么了。

你8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去德国学习了,到你两岁才回来,你已经会走路了。那时候,牵着你,教你走路的人却不是爸爸。都说父爱如山,可我却从来不是你坚实的臂膀。虽然爸爸已经不能牵着你教你走路,但我保证,一定和你来一次只有爸爸和笑笑的旅行,哪怕只是一两天。

你3岁的时候上了医院的附属幼儿园,我很开心,因为你的幼儿园离我的病房只有不足300米的距离。现在,你6岁了,已经上了大班。三年来,我却从来没有送你上过学,也从未接过你放学。

就连有一次你在幼儿园突然吐得很厉害,老师非常着急地打电话通知我们来接你看病,也是你妈妈从单位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过来,而我那时就在离你那么近的手术台上。本是几分钟的距离,而我三年间竟然都没有去过。我保证,在你幼儿园毕业之前,一定会争取接送你一次。

记得有一天晚上十点多,病房里有一个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小宝宝突然发烧,爸爸需要留下来观察。妈妈心急如焚地给我打电话,说你在家里也发烧了。我也很想回家看你,带你去看病。

但是病房里这个小宝宝只有三个多月大,才刚刚闯过一道生死关,这一次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爸爸必须陪她一起度过。


那时,爸爸虽然担心你,但是爸爸除了是笑笑的爸爸,还是一个医生。所以我也把她当做了你,她也像爸爸的孩子一样需要呵护,守护她的健康就像是在守护你的健康一样,你长大了一定能懂。


当知道你的理想是当一名儿科的护士要去照顾小宝宝的时候,爸爸觉得既心疼又欣慰。一想到你也会像爸爸一样忙碌,没有办法照顾家人,爸爸很舍不得。但是爸爸知道你已经懂事了,知道医务人员的职责,也不会在爸爸需要临时离开你去加班的时候哭哭啼啼,还学会照顾别人,觉得很欣慰。

你经常会关心地问我,“你医院的事情做完了吗?”我不敢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紧急情况要待命。经常是很多天没办法看到活蹦乱跳的你,因为我上班时你还没醒,而我回家后你已经睡了。但我保证,我每天都一定会跟你说两句话,就是“早上好”和“晚安”,虽然我说的时候,你是闭着眼睛而我是湿着眼睛的……

有时,你看到我接电话,会主动说,“去吧!”爸爸很愧疚,但也为你感动。其实,爸爸的同事们,病房里的叔叔阿姨们也和我一样, 7点钟到病房,晚上10点出病房是常态。

他们也经常会在半夜里接到电话,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我们都曾记得芳芳阿姨的那封感谢信,她说,在那段难熬的时间里,“我们胜利了、你一定可以挺过来的、你会一天比一天好的。”医生亲切的问候及目光都能给了病人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鼓舞。在与疾病对抗的战争中,他们更需要我们。

等你长大,等你成为一名医务人员,你一定会更加了解爸爸和爸爸的同事们,你会因为病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而欣慰,会因为病人一次真诚的点赞而鼓舞,更会因为他们能顺利康复出院而满足,为他们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而祝福。到那时,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穿梭于病房和手术室的匆匆脚步,那些对家人无法实现承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你和妈妈、爷爷奶奶的理解。在爸爸心中,值得点赞的真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的家人,是你们的默默牺牲才成就了医生的治病救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更多家庭幸福。爸爸在心里为你点赞! 爸爸也保证一定会多抽一点时间来陪你。因为,再不陪你,你就长大了!


爸爸

2014年3月17日



作为一个医生,你需要去救死扶伤,这是你的本职。作为一个父亲,你需要去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你的天性。然后医生却只能夹在两者中间。左右摇摆,痛苦不堪。


妻子的话:
其实,我也曾抱怨,但6年过去了,我不抱怨了,因为你已经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儿科医生”了。你教会了我怎么观察小孩的体温,怎么看扁桃体,甚至教会我怎么做雾化,怎么给扁桃体局部涂药。

除了被你培养成“儿科医生”,结婚后我还成为了一个“女汉子”。家里家外,大事小事,你只定个方向,我负责忙前忙后。

笑笑现在也长大了,她还学会了你助人为乐的精神,要去当个小护士——作为妈妈我其实不大赞同这个想法,万一实现的话你们父女俩都那么忙碌辛苦,剩我一个多孤单哪,不过要是以后笑笑长大了还坚持选择这个职业,那我也只能做好后勤保障,每天骄傲地给你们父女俩送饭去啦!


为人父母,需要承担多少辛苦和非议,才能感受到:'我这孩子还没怎么抱就长大了'的那种无奈和心酸。


可是医生这个群体,却要常常经历自己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医生的忙碌,每天都会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中不停的上演着。

下文是其他医生朋友的故事:

魏 翔(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我和你一样,是一位父亲,我经常说,培养一个心脏外科医生需要10年的时间,而这正是你们的孩子成长的关键10年,我们与孩子在两条平行线上共同成长,却无法交叉。我们的努力都没有奉献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是更多的家庭。所以,我也为你们点赞,感谢团队中每一位医生护士的辛勤付出,也感谢你们家人的默默奉献,因为你们,才使更多患者重获心的健康,才使更多家庭幸福圆满。

潘友民(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
你的保证书让我看到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对我们职业的付出,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他们,为千千万万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的家庭后盾点赞!

严 丽(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我的孩子从不到2岁进幼儿园,到现在6岁半,我接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以至于,一周前我去接孩子的时候居然走错了路,在幼儿园附近绕了半个小时才找到地方。作为一个巨蟹座的女人,家庭的幸福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可作为一个医生,所有的都必须让路。看到这篇文章,我就想我能给我的家人什么保证呢?突然发现,我什么都保证不了。也许我可以保证只要不上夜班的晚上一定给他们讲个故事吧。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自己的医生,体谅自己的医生。医生有我们不为人知的坚信,在无数个夜班和门诊的背后,可能是自己远离家人孩子的付出。


您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医生前行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