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国平:如何让不同学生都学到数学知识

 许愿真 2015-05-24

  新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都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阶段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大,做不完的作业,机械的重复的数学题,使得很学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甚至学数学“无用论”在学校中盛行,进一步造成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

  课堂教学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讲的内容比较“大锅饭”,对所有同学来说是千遍一律。时间久了之后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造成在一节课有限时间很难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有所成。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更多是达到教学目标,解决基础知识、重难点,学习进一步的巩固要在课后--尤其是课后作业上解决。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是“一样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那么什么作业能更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呢?分层作业。

  “数学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分层作业”可以面向不同学生而言的,让基础薄弱学生加强基础,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以往的数学作业学生完成的都是同一份作业、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分层作业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一般情况下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很多教师觉得进行作业分层后加大教学任务,带来工作量。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把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题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必作题大家必须做,选作题对学困生可以自主选择,做多、做对可以进行鼓励等措施,加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等生则要求都必做甚至解题方式可以多样化,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样分层作业可以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层看似把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实则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分层作业设计是让基础性的知识扎根于全体学生,夯实基础,然后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延伸。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