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思维”下的新一代电子税务局展望

 闲读古书 2015-05-24

  

 

“三大思维”下的新一代电子税务局展望

 

当前,税收现代化发展正处于关键攻坚阶段,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是我们能否取得新超越的关键环节。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我们研究思考、创新发展国税工作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树立“三大思维”建设新一代电子税务局已然成为我们推进税收现代化的突破口。

一、用“三大思维”检视传统税收信息系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一)传统系统构架面临功能整合、资源整合的巨大压力

“基于内网,面向税务人员日常操作为主+挂接外网办税”的传统系统构架模式,侧重支撑税收日常管理,更多关注税务人员应用体验,被动接受日益兴起的互联网应用。内网应用系统林立、数据分别存储,受困于内外网隔离,很多服务、执法应用无法全方位向外网延展,网上办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的空间无法打开。外网客户端功能缺乏整体规划、统一设计,各种单项应用“自生自灭”,纳税人多头登录、多头培训、多头接受服务的“碎片化”趋势不断加剧。内外网分割、线上线下脱节,线上办税功能不全,一些可以网上处理的事项还需纳税人往返税务部门,网上办税沦为实体办税的附加动作、甚至多余动作;外网应用形成的强大压力不断地向内网传导,冲击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短信、微信、移动客户端、电话、邮政、自助等多元化服务渠道,缺乏统一的后台支撑,游离于信息系统之外,资源无法共享、应用难以协同。这样的格局无法系统有效地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管方式和纳税服务方式的变革转型,无法形成基于互联环境的线上线下协同征管的新格局和02O的纳税服务新模式。这既是诺兰模型第一至三阶段向四、五阶段飞跃的必然,也是税收现代化实现新超越的战略机遇。

(二)传统系统功能架构下交付服务能力面临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税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架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纳税人数量急剧增加,以江苏国税为例,全省国税系统征管户数已达240万,年登录户次超过2亿,预计2018年将攀升至500万户,年登录户次超过10亿,税收信息系统应对客户量和业务流量的绝对数已经发生突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量级区间。在线业务流量的迅猛增长以及线上线下业务流程的打通,将根本地改变税收信息系统支持应用的格局。税收信息化应用,特别是网上应用的全面覆盖,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税收管理转型,处理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新常态。当前,税收征管信息系统采用传统的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架构,系统横向扩展能力差,纵向扩展能力有限,无法承载大并发量的冲击,依赖小型机累加为特征的基础实施粗放式扩张来支持应用的“天量”已经触及“天花板”。业务高峰时段,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用户响应时间长,用户体验不好;业务低谷时段,系统处理能力有余,资源空闲,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客观上形成税收信息系统交付服务能力日益衰减与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过剩、分散利用不足的冲突和矛盾。

(三) 传统系统构造逐步受到大数据浪潮的冲击

传统的税收信息系统,技术上多采用 “烟囱式”架构,功能设置上多以“税收管理职能导向+经验判断”为特征的模式进行规划,并以此来审视纳税人、管理纳税人,实施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一是固有的封闭的每个信息系统架构造成数据资源获取渠道单一狭窄、数据存储分散、信息孤岛现象加剧,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大数据资源;二是“数据—管理”逻辑倒置,依赖管理聚集数据,而不是基于数据的获取引导管理、深化管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等涉税行为轨迹没有数据认知,无法对纳税人行为特征进行大数据归集和描述,无法更加精确地认知纳税人的潜在需要和个性需求;也无法将纳税人的行为特征在数据层面上与涉税信用、遵从风险分析识别建立直接的关联,税收风险管理层次难以提升。

二、秉持“三大思维”探索建设新一代电子税务局

建设电子税务局就是推进税收工作的整体电子化,承载着税收现代化的梦想。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服务+执法=遵从”为核心、风险管理为导向、分级分类管理为重点、法治化、信息化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战略目标,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三大思维,颠覆传统软件设计路径。

总建设的思路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先进的现代税收管理深度融合,推进税收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可视化和智慧化进程,全方位引领、驱动税收管理现代化。

(一)把用户、业务、渠道资源全覆盖作为电子税务局的基本要求

用互联网思维开阔视野,打破“内外网安全隔离=内外网应用分割”的思想禁锢,以纳税人为中心,基于“互联网+内网”一体化搭建平台,内网、外网两个空间一体规划,推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覆盖,实现应用整合,将纳税人、征税人、社会公众、社会中介等全面纳入电子税务局的用户覆盖范围,将面向纳税人和税务管理人员的所有涉税业务纳入一个平台统一管理,实现所有业务在线统一运作、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要以电子税务局为统一平台,整合国税部门与纳税人的各类交互渠道,实现窗口、网络、自助终端、手机平板、热线电话、邮递、短信微信办税等各种办税渠道的统一管理、内容统一发布,后台统一支持、运维统一保障、资源统一调度,优势互补、一体运行。

(二)把国税私有云作为电子税务局的基础平台

树立云计算思维,深度运用云计算的资源池化、沙箱、降耦合、分布式集群、高可用等技术,破解传统架构的困局,最大化地发掘基础设施资源的应用潜力,提升对快速变化税务业务的支撑能力,适应用户数急剧增长、业务复杂度不断提升的趋势,提升信息系统各类涉税应用的服务交付能力,确保系统高性能与安全可靠。我们对通用服务器、存储等高性价比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将所有业务系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进行资源池化,通过云调度技术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和资源的快速交付,同时降低设备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采用沙箱技术建立应用支撑平台,为应用快速开发、快速发布提供支撑,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交付。采用云架构对IOE架构的传统技术平台进行系统改造,将信息系统进行“纵向分层、横向分割”,降低系统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对负载高的模块采用分布式集群模式部署,使系统实现弹性伸缩性,在千万级用户和大量复杂业务处理并存的情况下,都能实现业务的快速响应,提升系统承载能力,实现系统高性能。采用高可用技术,当计算节点发生故障时,服务自动漂移到可用的计算节点上继续运行,确保服务的高可靠。

(三)把推进税收管理方式全面转型作为电子税务局建设的主攻方向

建设电子税务局推动传统税收管理方式转型的着力点,一是打破线上征管难以突破、线上线下征管难以衔接的僵局,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税收征管新模式。二是打破传统税收征管习以为常的地区、区域等属地概念,探索建立O2O纳税服务新模式。三是打破“管理-数据-管理”的传统税收风险管理的封闭循环,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据-管理-数据”的税收风险管理新模式。四是打破层级管理与税收管理平行对应的空间壁垒,推进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跨层级、扁平化、集约化管理。五是基于互联网,打开通向税收大数据海洋之门,应用大数据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搜索引擎,采集互联网、税务网站、各类应用系统等用户行为信息,利用关联推荐模型挖掘用户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分析模型,构建电子税务局的用户体验评估指标,优化系统用户体验,深化风险监控,逐步确立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的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运行方式。

 

 

根据本人在今天全国税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