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从四时五行看药性

 johnney908 2015-05-25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里面讲到人身五脏之气,象法于四时,治疗起来也要按照四时五行生克的规律方能治愈。那么,我们怎么从五行的角度来理解这里面讲的五脏所欲、五脏所苦、药性升降浮沉补泻呢?

 

一句话:万物类象,道法自然。

 

首先我们来看春天。在北方我们知道春天风很大,所以,六气的初之气就是厥阴风木,各种植物发芽,世界变得绿油油的,一片木的颜色,所以春天属木,在天干里我们用甲乙来表示,甲为阳木,内应足少阳胆经,乙为阴木,内属足厥阴肝经,肝主春。春天到了,春雷阵阵,大地复苏,一阳生,一片暖洋洋的的气象,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植物抽出新叶、一个个花苞含苞待放,春天的事物就像花朵一样从内向外向四周开放、散开,辛辣的东西善于发散,吃过辣椒的人就知道嘴巴辣红了后那种发散的感觉,所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遂其性曰欲,就是喜欢、需要的意思。一个人郁闷,肝就会缩成一团发硬,肝是属于春天的脏,需要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时候就喜欢吃辛辣的东西来发散;相反,如果一个人肝火旺,就喜欢吃酸的东西,是因为肝发散得太过了,这时候就需要用酸味来往里收一下。没有春天温暖的气候, 植物是不可能发芽的,因而肝要达到发散还需用性温的药物。春天大地开始生发,地为方,所以春天里采摘的方茎的全草、花蕾、芽都具有酸凉的特点,因为它们本身需要辛温来发散。本脏所喜为补,本脏所恶为泻,因此,“(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 发芽开花都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很急很快,肝主筋,筋一拘急就缩成一团痛,我们都不喜欢抽筋, 这种抽筋体现了风那种一阵一阵忽地一下就来了的象,风刮急了刮大了破坏力很大,不好嘛,所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达其性曰苦,患也,困也,就是难以忍受的意思。我们怎么解肝这个拘急呢?甘属土,大地中的土是很稳重的,不会急,甘甜的东西可升可降,可浮可沉,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泻,调和百物,所以用甜的东西就可以缓和肝之急。春三月,要象对待初生的万物一样,只应让其生长,而不要杀害它,这就是养生之道。

 

夏天来了,火红的太阳,我们感觉的就不再是温暖了,而是,甚至酷热,所以,六气中的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植物开始往上长高,小孩子暑假的时候是最长个儿的时候。植物的根这时候最空虚,有的草本植物的老根完全瘪烂,能量都供给茎叶的往上生长,茎叶相对于根是显得轻盈,就好像火势往上走,轻飘飘的一样,所以说,夏天属火,其气是往上长,往上升的。火在天干用丙丁来表示,丙为阳火,为太阳,内应手太阳小肠经,丁为阴火,为星星,内属手少阴心经,心主夏。我们总是说熊熊烈火,火性烈,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猛烈的传播开来,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用甘甜的东西来泻心。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荷,老年人就受不了啦。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怎么静心?练过功的人知道,闭目养神,排除杂念,想象一股清泉或者瀑布从头顶流下来,流遍全身,心就会静下来,静则安神。心火冲上来我们就用水来将它控制住,水克火也,水之味为咸,故“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以甘泻之。”夏三月,有空就闭目养神,哪怕五分钟也行。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热,人体内的阳气随着汗液往外宣发,所以,我们要顺应夏天养长之道,不要讨厌这个热,不要怕出汗,不要怕晒太阳,当然也不要暴晒,没有这个热万物怎么长高啊?故“(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 火一旦烧起来是很猛烈很快的,受不了那个缓慢劲儿,一慢下来不就熄灭了吗?所以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为什么用酸味的东西来收敛呢?这个火呀,既不能让它燃得太快太猛,要不然柴禾一下就烧没了,但也不能燃得太慢,否则一下子又熄灭了,所以,用酸性的物质来稍微从外往里收一收,让火势燃烧得不快也不慢,这样最好。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夏天禾苗长的太高,稻谷就结得少,或者瘪谷很多,因为禾苗自身储藏的能量都用于长高的这部分茎叶上,剩下来可用于开花结果的能量就少。夏天禾苗长高的时候出现寒流的话,寒是泻心火的,禾苗就长不高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禾苗根本抽不出穗,稻谷就更少。所以说,小孩子夏天不要老给他们吃冰淇淋、冰水等寒冷的东西,会伤到心,影响孩子长高,夏天要吃姜这种辛热的食物,而且是上午吃,这样才符合夏天养长的道理。夏天采的质轻的茎叶本身需要热来上升,需要咸来软坚,因而它们大都具有与此相反的特点——苦寒。

 

接下来是长夏,长夏是什么时候呢?农历上的六月就属于长夏,公历即为每年的77日至86日。这个时段气候最为潮湿,因为这个时候阴雨连绵而潮湿,空气中湿度大,大气压偏低,由脾所主。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天,依据是《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论述得最合理:“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也就是说,长夏是指四立之前各18天,但司令是在六月。农历六月闷热潮湿,故在六气里为四之气太阴湿土长夏属土,其气升降、散收、内外、浮沉皆有,可以说是往各个方向都有,每个方向都不是很厉害,说得形象点儿,就好像是气把各个方向都塞满,跟吹气球一样,因而这股子气不太走动,人就会感觉很闷湿,不爱动,容易发胖。这个时候禾苗开始抽穗,谷粒就在这样的气场下饱满起来。土在天干用戊己来表示,戊为阳土,内应足阳明胃经,己为阴土,内属足太阴脾经,脾主长夏。谷粒饱满的过程是缓慢的,一点点胀大,如果天气干热,谷粒长的快就容易不饱满,这时候我们就用想办法让它长慢一点,下点雨让空气中发闷潮湿一些;如果老是梅雨,太潮湿,谷粒长得太慢,怎么办呢?天晴,让空气中的水汽散发掉一部分,这样空气稍微干爽一些谷粒就胀大的稍快点。天干热下点雨就是加湿的过程,湿属土,主甘甜味;太潮湿天晴就是加热散湿的过程,热属火,火主苦味。所以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用土来打比方也很好理解,一块湿土,它慢慢要散掉,土崩瓦解嘛,我们希望它散掉的慢一点,就加点儿饴糖这种甘甜粘滞的东西进去,湿土粘在一起散开的速度就会慢很多;如果我们希望它很快散掉,用火去烤干,湿土立马变成沙粒完全散落开来,故“(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土克水,脾以制水为事,喜燥恶湿,湿胜则伤脾,苦是火之味,火肯定是很干燥的,故脾之湿可用苦味的东西来燥之,这就是:“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每年878号左右立秋过后就算是进入秋天了。秋风萧瑟,秋天给我们的印象是凉快、干燥,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不得不抹一些润肤露,北方更要如此,否则皮肤干裂的厉害,所以六气里面的五之气是阳明燥金秋天属金,天气转凉,风声劲急,地气清肃,树叶变颜色后秋风一扫就开始飘落,但果实种子还没有自然掉下来,因此,其气是从外往里收敛的,不是直接下降的,这样万物才能成熟。春天花儿是绽放的,秋天花儿非得凋谢后子房才能慢慢长大为果实,它是把天地之间的精华之气收了进来。酸味的东西能束而收敛,我们要是把手泡在醋里面一会儿,皮肤就会皱皱巴巴的,萎缩起来,这就可以看出酸主收敛的那个作用。金在天干用庚辛来表示,庚为阳金,内应手阳明大肠经,辛为阴金,内属手太阴肺经,肺主秋。所以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肺是个属于秋天的脏,需要像花儿一样凋谢后结果成熟,这时候就喜欢吃酸酸的东西来收敛。肺又是个娇脏,不能用苦的东西来猛烈地来降,秋天本来就燥,苦主燥,从这个角度也不能用苦的东西再来燥上加燥,只能用酸的东西稍微收一下;相反,如果一个人肺气虚,就喜欢吃辛辣甚至麻辣的东西,是因为肺收敛得太过了,肺泡都粘缩到一块儿,这时候就需要用辛味来往外发散一下,这样才能把瘪着的肺泡撑开。没有秋天的凉, 万物是不可能结果的,人呼吸的时候肺泡是不停的撑大缩小,所以,肺要收敛、肺泡要收缩还需用性凉的药物。秋天天气开始收,天为圆,秋天采的圆茎的全草、果实本身需要酸凉来收敛,因而它们都具有辛温的特点,故“(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肺秉天气从上往下,如果这个气往上走,就逆天气而行,平常我们肺有毛病的时候一般会咳嗽,咳嗽的时候气就是往上走的,从肺往口里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吃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缓解呢?苦是火之味,是用来克火上炎的味道,因而是主降的,我们吃苦味的东西就可以把这个上逆的肺气给降下来。在中药里面用来降肺气的最常用当然是杏仁,那种苦味的北杏仁,不是甜味的南杏仁。所以说,“肺苦气上,急食苦以泄之。”秋三月,我们应该早睡早起,这样可以使我们保持一种安逸宁静的生活状态,可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收敛神气,平和秋天的肃杀之气,不让意志外驰,使肺气保持清净,这就是秋天的养收之道。

 

立冬以后进入冬天,白雪皑皑,这个时候我们感觉的已经不再是凉,而是冷、寒冷,甚至冰冷。这是个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河水结冰,地面冻裂,所以,六气里面的六之气是太阳寒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果实成熟后自然往下掉,冬天掉到地上的果实、种子也比春夏的花芽重的多,精气都藏到质重的根里面,重的东西在地球上肯定是要往下降的,在太空里面当然是另外一番景象,另当别论。所以说,冬天属水其气是往下降的。水在天干用壬癸来表示,壬为阳水,为汪洋,内应足太阳膀胱经,癸为阴水,为细流,内属足少阴肾经,肾主冬。河水怎样才能结冰呢?就得在寒冷的冬天才会结冰,冬天下雪,那雪花从天往地上降,就得有天气寒冷这个条件,前面我们说了,苦主降,因此,水要变成坚硬的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为什么说“以咸泻之”呢?路面结冰了,怎么化冰呀?这个大家都知道,往雪块或者冰块上撒盐就可以化掉,盐是咸味的调味品,咸能软坚。冬三月,这个季节我们要把阳气闭藏起来,不要惊动它,应该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也不要为了是身体暖和,动不动大搞锻炼出大汗,使皮肤开泄,阳气外泄,这样的话就违背了冬天的养藏之道。冬天不冷万物就没法闭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苦主降,顺着冬天这个下降的气,故为补;咸软坚,把结好的冰都给化了,逆着冬天的这个景象,故为泻。水最怕什么呢?最怕火来烤干它,太阳暴晒,别说冰能化完,连湖里的水都能给蒸发光。碰到这种情形怎么办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湖泊只要有西方来的河流源源不断的往里面注水,太阳再大也晒不干。辛为金主西方,能生水,为水的母亲,水有源头不怕晒,所以说,“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我们在冬天为了能藏住阳气,就不要再吃辛热的东西,因为辛热的东西会让你出汗,把你的阳气是放出去,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吃生姜啦,改吃寒凉的萝卜,萝卜是苦寒的,气往下降,就能顺着冬天的这股气,符合养藏之道。萝卜的种子中药里叫莱菔子,下气常常用它。所以,民谚曰:“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就是这个道理。用根的药我们都在冬天采,因为这个时候精气都已经往下藏到根里面,冬天挖的根都很饱满,质沉。冬天采的根、种子由于本身需要寒来下降,需要苦来坚之,因而它们大都具有与此相反的特点——咸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