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指出,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我们暂且不来论证这位工程师的所说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夸大其词。但国人不善读书、不爱读书、懒于读书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玩手机游戏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那么中国人为何不喜欢读书呢? 其一,错误舆论的导向。好多人认为读书人诡计多端,叫什么“仗义多为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错误的认为小白脸没有好心眼,读书人足不出户,文人相轻,见识浅薄。如果不读书反倒过道里赶猪——直来直去。 其二,急功近利的思想。好多人读书纯属敲门砖,从小学初中高中读到大学,考上学,有了工作之后,便把书放在一边。严格的说上学的书,和今后自己要选择的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工具书,一个是个人修养性的。一个人只有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为这个社会服务。 其三,一心向钱看的错误思潮。读书有用吗,似乎没有用,不能吃不能喝,而且买书要花很多的钱。与其如此,不如啥能赚钱干啥。因此有些人放弃了读书的时间,开始蝇营狗苟,钻营其他东西。因此不诚信的越来越多,书上的道理和这些完全不一样,为了私利,谁还会静下心来去读书。 其四,文化水平限制,高深的书读不懂,浅显的书又不屑一顾。虽然桌案上也摆了很多书,不过那都是装点门面,因为别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弄几本书,让别人看看,我也是读书人,其实一问书上的东西,那是一字不知。 其五,忙于应酬。今天我请你,明天我请他,后天他请我。有事没事弄过老乡会、同学会,七年之痒、十年之痒,小聚小饮,大聚大饮。有时拜会老领导,没事再找找乐子,你说那里有读书时间。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读书的好处如是;有人说读书没有时间,欧阳修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