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鞋变果冻”是真的吗

 xqjhr 2015-05-26
 
“皮鞋变果冻”是真的吗?

“今晚群聚扯淡,央视一哥们说,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大伙问为啥,他弄了一比喻说,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是一位记者的微博爆料。这条微博一时间引起巨大反响。…[详细]

想求证的网友马上搜索到了此前的《皮鞋变果冻 你还敢吃吗?》等报道,于是对上述微博爆料深信不疑,有的说再也不敢给孩子吃果冻了,有的说要把家里买的一箱老酸奶扔掉。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这新一轮被曝光的“食品危机”究竟有多严重?

今日话题
用皮鞋提炼物制作果冻?——问题没那么严重
废皮革提炼出的明胶

皮鞋中的确可以提炼出工业明胶

动物皮毛中富含胶原蛋白,以猪皮为例,蛋白质含量达到33%,其中胶原蛋白又占87.7%。对胶原蛋白进行轻度水解就变成明胶,重度水解可得水解蛋白。胶原蛋白或者其水解物属于不完全蛋白,也就是说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全部种类的氨基酸,相比之下牛奶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很接近,属于优质蛋白。所以不要迷信什么“阿胶”药品或保健品。…[详细]

明胶和其它种类的食用胶本身就是一种食品,还可以固化液体来改善食品的形态和口味,所以应用广泛。在一些国家,明胶已经普及到家庭,到了夏天,人们会购买食用明胶,并将其与果汁加工调制,再放入冰箱中冷冻后当果冻享用。…[详细]

从皮鞋或腰带中可以提炼出明胶,但这样的明胶含有铬(皮革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重铬酸钾等物质)等杂质,根本达不到食用明胶国标要求的标准——如铬含量≤2.0mg/kg、大肠菌群数量≤150个/100g等,所以只能用作工业明胶、甚至成为连工业明胶标准都达不到的垃圾明胶。工业明胶或垃圾明胶如果被用来制作食品,除了铬超标、细菌超标等问题外,还有不确定的危害。…[详细]

但是明胶做的果冻易融化,所以封装型果冻一般用卡拉胶

把工业明胶顶替食用明胶来做果冻,的确可以节省成本,但明胶做果冻的缺点是融化点低,制备和贮存都需要低温冷藏。所以超市里卖的那种封装型果冻基本是用另一种食用胶——卡拉胶制成的。卡拉胶是从某些红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糖类胶,用卡拉胶制成的果冻富有弹性且没有离水性。

仍不能排除即食型果冻添加工业明胶

虽然超市中卖的那种常温保存的果冻一般是用卡拉胶制作的,但是糕点店里有冷藏条件,果冻就可能用明胶来做。这种即食型的果冻有没有拿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呢?目前没有看到有报道证实,但既然冰激淋里使用工业明胶是被确认的现象,那么谁能保证果冻不会有同样的问题?

工业明胶做老酸奶?——存疑
老酸奶不过是在酸奶中加了食用胶

老酸奶实乃“酸奶冻”

如果说果冻是果汁+食用胶的话,那么老酸奶就是酸奶+食用胶(由此可知,把老酸奶说成比一般酸奶更有营养是吹牛)。

与果冻不同的是,老酸奶冷藏储存,所以可以用明胶做添加剂。 …[详细]

老酸奶中有两种混入非食用明胶的可能,但未证实

第一种可能,老酸奶的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故意购买工业明胶做原料。有网友认为,对于品牌大厂来说,这种可能性或许不大,因为明胶作为添加剂,在老酸奶中含量不高,因此明胶不是高成本原料,无需以次充好。

另一种可能是,老酸奶厂家购买的的确是食用明胶,但这种食用明胶可能是逃过了监管的假货,其中本就被掺入了工业明胶。有明胶卖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有把工业明胶掺入食用明胶中卖这种做法(参考《卖家曝曾有人将工业明胶添食品中 因量少难查出》)。

当然这两种可能性都还是推测,未被证实。

工业明胶到底有没有进入食品?——有
黑作坊做的皮冻真相触目惊心

工业明胶制作皮冻实录

常顺(化名)在呼和浩特市周边的村落里制作皮冻已有12年了。常顺介绍,制作皮冻时,明胶是不可或缺的添加剂,“由于食用明胶比工业明胶价格高得多,所以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用的都是工业明胶。这种工业明胶有时要比食用明胶更好用,做出的皮冻口感更劲道,皮冻也不宜散。”

前面提到,明胶融化点低,如何防止皮冻融化呢?答案更让人吃惊——加甲醛。甲醛是国家明令禁止加入食品中的一种毒性很强的、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物质,但是甲醛和明胶一样,也是一种固化剂。“其中甲醛的比例要高一些,这样才能让做出的皮冻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融化”,常顺说。…[详细]

眼睛别只盯着果冻和老酸奶,工业明胶在小食品作坊可能更泛滥

如果说正规厂家采购工业明胶制作食品还需要掂量一下的话,常顺这样的小作坊主就是毫无忌惮的使用“毒物”了。而明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实在太广泛了,制作果冻、老酸奶或皮冻只是其用途中很小的一部分。

去年4月22日,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黑名单”中,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就有工业明胶,注明可能添加于冰淇淋、肉皮冻等食品品种中。 …[详细]

工业明胶目前无检测方法,打击路在何方?

上述“黑名单”中虽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在工业明胶的“检测方法”一栏标明为“无”,事实上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检测方法为“无”。

国内质检机构食品检测专业人士透露,目前,从技术和专业的角度说,工业明胶完全可以通过质检设备检测出来,比如:将明胶粉碎后,利用技术设备,通过对重金属和微生物的分析,可以判断是否为工业明胶。

不过,国内一家质检机构食品检测中心负责人直言,由于工业原料对食品检测设备会造成损伤,质检机构大多不愿冒着损毁机器的风险对非食用物质进行检测。“非食用物质大多是工业原料,用价值百万元的设备检测,结果出来了,机器可能也被毁了。”上述负责人道出了质检部门的“苦衷”。…[详细]


一份肉皮冻里,竟然只有水是食用物质,面对国人这种非凡的造假“勇气”与“智慧”,即便打掉一个工业明胶,眼前浮现的也是前仆后继。
 

皮鞋果冻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4月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媒体人“朱朱文强”也发微博称,“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朱朱文强”还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
微博发出后,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9日晚上,赵普和“朱朱文强”均已删除了有关微博。

1食用明胶内幕

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软糖、奶糖、火腿肠、酱牛肉、酱油等。但属于食用和药用的明胶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业明胶来代替的。比如你在街头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来会觉得有点像橡皮筋,这里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质明胶。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我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为5万吨左右。一些散落的合格企业生产的明胶多数供应国外市场去了。这更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
明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原料。通常来说,合格的明胶是从动物鲜皮、骨料内提胶,经6道提胶工序后,对提取的明胶进行蒸发、干燥,最后根据多项控制指标进行混合形成成品。
但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国内很多厂家用皮革厂经过鞣铬加工后的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1] 
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介绍,食用明胶属于高蛋白,其氨基酸含量很高,经常食用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增加胶原蛋白含量。果冻、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以及药品的胶囊等辅助材料都有明胶的成分。
正规的明胶是从动物皮或骨骼中提取的有机物质。其做法是,将动物皮先切成小块,放入池中,用石灰将皮的油脂和胶质分离出来,加温后获得胶质,再将胶质经过冷冻、干燥粉碎成颗粒或粉末。最后,再将相同质量的颗粒或粉末,加工成形出售。
“虽然做法与非法厂家差不多,但生产正规的明胶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增稠-乳化-品质改良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钟栋说,一般食用明胶的原材料都是从正规食品厂或肉联厂收购的剃下的皮子,进入厂房后一切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生产,厂家的资产规模至少要百万元。包括出厂后,产品的每个环节都要达到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
然而,巨额的暴利驱使着很多小作坊铤而走险,非法生产食用明胶。
王敬忠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100~200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仅是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王敬忠说,在当地工厂,工人们都会将这些皮革废料叫做“蓝皮”、“白皮”。这些皮子全是从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上削下来的废料,拉回工厂时,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还搀和着大量的泥块。“但是制成后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将正规的食用明胶和废皮革做成的明胶区分开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敏告诉《北京科技报》,制革厂在鞣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铬对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王敬忠说,中国明胶协会也曾推广过一种试剂,用来检验的存在。消费者在购买明胶后自己将其煮化,倒入试剂,如果其中含有铬的话,试剂的颜色就会改变。但是,这种试剂的推广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为老百姓没有意识去做这件事情。
事实上,早在2004年5月,兴福镇“垃圾明胶”进入食品链条一事就被媒体曝光。当时,相关卫生部门召开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发布会,对这些小厂进行全面打击,然而四年过后,一度销声匿迹的非法厂家又死灰复燃了。
刘钟栋说,除了利益驱动,非法厂家的再次出现与地方监管不力有着很大关系。刘钟栋就曾因为地方上使用皮革下脚料做食用明胶的事情向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反映,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很多地方都以这些小厂作为支柱产业!”
经常对国外明胶厂家进行考察的王敬忠认为,对食用明胶的管理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外,食用明胶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市场会将食用明胶包装成半斤或一斤装的小包;到了夏天,人们会购买这些食用明胶,并将其与果汁或新鲜水果加工调制,再放入冰箱中冷冻一小时,之后当果冻享用。
“在国外,生产食用明胶的厂家非常少。”王敬忠说,德国就只有2家生产食用明胶的厂家,但是它们的资产规模却在亿元之上。他们的生产车间全是现代化生产,设备一律为环保设备。在对食用明胶的监管上,国外也非常严格,这是国内相关部门无法比拟的。他们只要有一起不合格产品出现,政府就会下令将厂房直接关闭。如果有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厂家一定会吃官司。
王敬忠建议,非法食用明胶一定要从厂家杜绝。利用皮革废料制成的,只能是工业明胶,它主要被用作粘结剂。工商局、质量监督局、卫生监督部门等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小厂进行整顿,对产品定期检验,并大力查封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各种厂家。[2] 

2皮鞋变果冻过程

蓝皮胶“华丽转身”全过程:皮革废料(破皮鞋)--3天石灰浸泡--4小时清洗搅拌--1天盐酸、硫酸浸泡--4小时清洗搅拌--8小时锅炉熬煮--铁盆自然冷却--加双氧水杀菌漂白--8小时低温冷却--分割、晾晒、粉碎--晶亮透明的明胶颗粒--渠道商混搭出售--食品厂添加使用--奶酪、火腿、巧克力、软糖、皮冻、粉丝、鱼翅、空心胶囊、胶原蛋白......[1] 

3企业回应

亲亲果冻
果冻法定添加剂中无明胶
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一名工程师昨日表示,亲亲所有的果冻产品里都没有明胶这种添加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亲亲果冻所用的增稠剂主要是卡拉胶,还有魔芋胶黄原胶,这些胶体溶解后提供的是膳食纤维。”
该名工程师还介绍,果冻的法定添加剂中,就没有明胶。果冻的特点是黏稠、脆,有爽滑的口感,而且透明度非常高,“如果果冻中添加明胶作为增稠剂,果冻就会非常硬,并且透明度很差,根本达不到果冻的生产标准。”此外,果冻中要加入果汁、乳品和果肉,对稳定性要求很高,而明胶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明胶的溶解性、流动性不适合果冻的加工工艺。
“作为生产果冻的知名企业,没有必要用明胶来代替果冻法定的添加剂。”该名工程师表示,虽然不太清楚明胶的成本,但是胶体增稠剂在果冻中的用量很少,成本也很低。
大型乳企
大企业绝不可能用工业明胶
对于微博猜测,有些老酸奶中也含有工业明胶,9日一家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情况可能小企业会有,但大企业绝不可能。
“我们可以把制作老酸奶采购的原辅材料清单宣布出来,供大家了解,看看有没有曝光的这么混乱,也希望国家对此进行清理。”该负责人称,不希望个别企业的行为危及到整个行业。
另一家国有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国内生产老酸奶的几个品牌奶企,添加的明胶都是食用明胶。“外界对于添加剂过于敏感了。现在乳制品行业的添加剂范围和分量已经有明确规定,乳制品企业会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严格地控制添加剂的添加和使用,请消费者放心。”
该负责人介绍,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有些成本很高,如老酸奶里面用的一种添加剂叫果胶,是从水果皮里面提取的,可以增加膳食纤维、黏稠度,价格也很昂贵,所以“老酸奶”的生产企业不可能多加。而“明胶是不错的食品,它就是胶原蛋白,像这样的添加剂对人体是有益的。”[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