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儿皇帝”(50)司马睿

 文化龙乡 2015-05-26

               九  东晋  元帝  司马睿(276——322)

   晋王朝只有104年的历史,出了十一位皇帝,基本上都是弱势天子,受制于人。这与它的首任皇帝司马睿有关。

    司马睿在位六年,是一个奇特的人物:本没有资格当天子,却君临天下;本没有能力开国,却创立了一个百年王朝;身为一国之君,却受制于强臣;甚至于他真正的血缘,也有人说三道四……

                      (一)  此马非马

    史载,司马睿的父亲是琅琊王司马觐,曾祖父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司马懿。

    司马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阴阳八卦,无所不通;韬略满腹,独步当代。他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一心要篡夺曹魏的江山。

    在逐步掌控了曹魏王朝军政大权、为子孙后代打下了坚实的篡位基础后,老奸巨猾或者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仍不放心。他熟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深怕别人暗中捣鬼,将来乘乱夺了司马家的基业。他要防患于未来,为孝子贤孙谋一个万年保险。

    闲来无事,他乱翻闲书,偶尔找到了《玄石图》。这是一本谶书,就是预言,上面有句话,让他胆战心惊,差点犯了脑血栓。这句话就是:牛继马后。

    他想起了自己此生最害怕的人物——魏武帝曹操。曹操当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三马同食一槽。

    “三马同槽”,预示着有三个马姓或司马姓三人,将来要夺取曹家天下。曹操当然不愿让它发生,打算拿司马懿父子三人开刀,以绝后患。

    曹操的太子曹丕,目光短浅,又被司马懿平日的花言巧语深度迷惑,极力劝阻父王,并胡乱把“三马”的预言推到了西北军阀马腾父子身上,这才让曹操解除了对司马懿的疑心,让这个老贼顺利的活过了古稀之年。

    在司马懿看来,谶书、相面、解梦之类的江湖方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司马家的敌人和潜在的对手,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否则,像曹操那样心慈手软、犹豫不决,定会给后人们留下巨大的隐患。这种隐患一旦发作,国将不国,人亡家破。要是当年曹操斩了俺们父子,他的曾孙、当今的皇上曹芳还能受俺们的气吗?司马懿暗暗得意。

    “牛继马后”,意味着牛姓之人将要取代司马氏。这是绝对不可以有的!

    司马懿睁开阴森森的老眼,扫视朝堂,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个“牛”人,就是将军牛金。此人骁勇善战,很有些三拳两脚,不可不除。

    老贼心狠,定下了斩“牛”之策;老贼计巧,布下了毒“牛”之计。

    司马懿秘密定制了一把酒壶。从外表上,与普通酒壶没啥两样,一壶一嘴,腹圆嘴细。壶盖之下,布满玄机,内有两个壶胆,一盛美酒,一盛毒酒。开动机关,壶嘴分别流出的即是两种酒,一种延年益寿,一种断肠夺命。

    接到司马太傅的请柬,牛金将军受宠若惊,包起牛角,满眼温柔地前去赴筵。司马老贼没有记错使用方法,先给自己斟了一杯,一饮而尽,张开缺了牙的老嘴,大声道好,惹得牛将军喉头乱响。接着,老贼又倒一杯,亲手递给牛将军。将军激动的双手颤抖,接过来大口吞了。顿时,满嘴白沫,全身抽搐,当场毙命。

    略施小计,除了牛魔王,老贼心中舒坦,不久就放心地到阎王那里归队了。

    谶书、预言这一类的东西,人要是不相信,就不会有心病,就不会夜不能寐;如果相信,就不应该费尽心力去加以干预或改变,因为那是命中注定,是天意。天意已定,岂是人力能够转移?岂不闻“人算不如天算”?

    机关算尽的司马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后25年,他们家出了大事。

    这是大事,也是喜事,司马家添丁进口了。司马懿死后又得了个曾孙,唤作司马睿,字景文。

    从司马睿的“名”和“字”上可以看出其父司马觐对这个儿子的钟爱和寄托。“睿”字的意思是“看得深远”,表明司马觐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后要有远大的志向、深邃的智慧,不要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景文”二字更有讲究。司马懿的两个爱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没福活着称帝,但都在死后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追尊为帝,一个叫“景帝”,一个叫“文帝”。“景”、“文”是他二人的谥号。司马觐给儿子起了这么个字,意思是要让儿子向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位叔祖学习,让他们父子这一支出人头地。

    死了的司马懿和活着的司马觐这对祖孙,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的血统被别人掺了假,满腔的希望打了水漂。

    司马懿活了七十三,阎王不叫自己去,寿终正寝,风光无限;他儿子司马伷差点,死时五十七;孙子司马觐更惨,三十五岁就早早谢幕。

    司马觐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能是身体欠佳,一直病歪歪的,有些正经事干不好或是干不了。他家中倒有一位身体如狼似虎的人,就是他的老婆、王妃夏侯光姬。

    嫁入司马家后,年轻貌美、青春年少、渴望爱抚的夏侯光姬,感觉有些不对。老公司马觐对药罐子比对她还要亲,整天抱着,就是不理她这么个大美人;偶尔亲热一会,司马觐似乎力不从心,草草收兵。夏侯光姬寂寞难耐,偷偷给老公找了个替身,春宵时刻加紧补课。不久,夏侯光姬珠胎暗结,造人成功。司马觐还以为是自己的能耐呢,乐得想哭。

    在背后暗助司马觐一臂之力的这个男人,是王府的一个小史,或者可以称为小厮,长的咋样不得而知,他的姓氏倒是闪闪发光:牛!

    司马睿就这样来到了人间,他的父亲到底是谁,只有天知、地知、夏侯知、牛知。整个司马家族都像是被牛皮梦了眼、堵了耳,跟着傻乐。

    明枪易躲,牛金将军因此丧命;暗箭难防,牛姓小斯偷梁换柱,大获其功。司马懿在这个老贼,不知在地下如何抓狂?

    一般而言,男人征服了世界,才能征服女人;牛姓小厮反其道而行之,先征服了女人,后征服了世界。他的亲儿子司马睿,后来当上了皇帝,世界是他的,也是他娘的,更是他爹的。牛姓小厮,真牛!唯一可惜的是,牛家的儿子并没有认祖归宗,并没有把牛家列祖列宗请进太庙供奉,依旧让他们在荒郊野地里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叹息:这小子,真是不孝!

    司马懿没能阻止“牛继马后”的发生,这是天意,非人力可违。然而,更让他暴跳如雷的是,江山不姓“马”了,改姓“牛”了,但其中的一半居然又还给了曹家。

    晋朝的天下,是从曹家夺来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从曹操的孙子魏元帝曹奂手中硬生生地抢来的。曹家后人徒唤奈何。然而,52年后,怪事发生了。

    夏侯光姬的老家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此地曾经诞生了一位乱世奸雄——曹操。据说,曹操本不姓曹,姓夏侯,应为“夏侯操”。在他活着的时候,曹姓与夏侯姓的将军都被当成本家,一视同仁。如果传说不虚的话,夏侯光姬应是曹操的后人,司马睿身上的血液就有一半是曹家的,半壁江山,亦应姓曹!

    其实,曹家也罢,牛家也罢,在司马睿那里一概不予承认。在他的一生中,他都咬牙切齿的说:“俺,复姓司马,是宣帝(司马懿)的曾孙!”这让司马懿在阴间大感欣慰:甭管你是谁家的后人,只要把俺当祖宗就成!

                  (二) 王马天下

    司马睿的确不凡,出生时牛气冲天,闪闪发光,“一室尽明”,都省了电费了。这让他名义上的父亲司马觐又惊又喜,拼了命也要好生养育这个神奇小子。

    十五岁的时候,司马睿就成了琅琊王,因为他爹司马觐没了。至于他的亲生父亲牛小厮,史书未载,不知所终。十七岁时,司马睿以王爷的身份参加工作,当上了员外散骑常侍,后因表现不错,升为左将军。

    此时的司马睿,并没有称帝的想法,一点都没有,因为他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份能力。

    按照那个时代的血统观念,司马睿虽属皇族,但属旁支,并非嫡系。开国皇帝司马炎有子有孙,当然不会把皇位传给司马睿这个远房侄儿;继任天子司马衷,有三个儿子,更不可能让司马睿这个堂弟染指皇冠。然而,“八王之乱”帮助了司马睿,让他终于黄袍加身。

    “八王之乱”中,惠帝司马衷的子孙要么被杀,要么病亡,皇帝的嫡系血统由此中断,给其他皇室子弟提供了机会。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炽、侄儿司马邺先后登基为帝。这两位皇帝非常不幸,身处江北,先后为匈奴人所擒,做了异乡之鬼。司马睿如果继续生活在北方,存活的概率很小。比如永嘉五年(311)四月,当权的东海王司马越病故,他的灵柩在送往老家的路上被敌军追上,剖棺焚尸,惨不忍睹。随行的西晋四十八个王爷都殉了葬,司马睿好歹没有出席。

    任职左将军期间,司马睿遇到他一生中的贵人和智囊,得以青云直上,由王爷变为皇帝。

    此人姓王,名导,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十四岁的时候,有位世外高人见到他,惊讶不已,言道: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就是这小子不用发愁就业难的问题,早晚要混成丞相或大将军。

    王导成人后,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自己的参军,由此与司马睿相识。两人同岁,一见如故,倾心相交,成了铁哥们。

    此时的西晋,正处于“八王之乱”的高潮期,混乱异常。王导目光远大,认为中央不是久留之地,久留必亡,多次劝司马睿远离权力中心。司马睿一开始并不相信,直到他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杀,这才慌了手脚,带着老母夏侯光姬一溜烟逃回自己的封地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从此,他对王导言听计从。

    永兴二年(306)八月,在参军王导的策划下,当时把持朝政的东海王司马越,任命堂侄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司马睿利用司马越对自己的信任,把王导要了过来,成为自己的司马,委以重任,主管军事。

    王导审时度势,认为长江以北早晚会沦陷于“五胡”之手,只有迁移江南,依靠长江天险才能生存;而下邳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是久留之地。司马睿对王导的高瞻远瞩,五体投地,放手让王导经营谋划。

    经过一番活动,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七月,调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他毫不怠慢,于九月初一率兵渡过长江,抵达建业(今南京)。滚滚长江,挡住了匈奴、鲜卑等“五胡”的铁骑,也隔绝了朝廷对江南的控制,是该地区成为了司马睿的独立王国,为日后称帝奠定基础。

    初到健康的司马睿顾盼自雄,觉得自己是琅琊王、安东将军,手握政权、兵权,谁敢不服?不料由于他一向没啥名声,江南当地的士大夫、豪门大族并不买账,住了很长时间也没人来拍他的马脚。

    司马睿不敢动用军队去逼迫当地士族前来朝拜,那样的话只有引发动乱,让立足未稳的他在江南站不住脚。他很着急,但也没办法,只能用脚在地上乱刨。王导也着急,但有主意。他趁当地适逢重大民间活动之时,让司马睿坐在轿子上,在盛大仪仗队的护卫下出游。王导与名士们骑马相从。

    轿上的司马睿,不知如何是好,板着脸,一脸严肃;轿后的王导们,头戴纶巾,手执羽扇,谈笑自若,宛如神仙。当地的名士顾荣、贺循等人,曾在江北的朝廷任职,认识并敬佩王导等士族名流,甘拜下风,现在看见他们簇拥着司马睿,摸不清司马睿的底细,以为他是比王导还要有名的高士,纷纷下拜。

    事后,王导亲自登门拜访,请顾荣等人出山相助。从此,这一干江南名士为司马睿收编,让他在江南终于坐稳了江山,这让他对王导更是离不开了。

    司马睿在健康苦苦经营了十一年,由安东将军升为丞相,由琅琊王进爵为晋王,终于盼到了晋愍帝司马邺死于匈奴人手中的消息。

    建武元年(318)三月初十,司马睿像模像样的登基称帝。刚一落座,他忽感不妥,慌乱站起来,躬身向下招手,请王导上台同坐御床。

    皇帝请大臣同坐御床,古今罕见。御床这个东西,犹如老婆,岂容与他人分享!司马睿此举,可以理解为感激,也可理解为奖赏,更可理解为试探!

    司马睿这个皇帝,实在底气不足。他从左将军起家,一直做到天子,无不出于王导的谋划。如果没有王导的鼎力相助,打死他也不敢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当年司马睿南渡长江时,与他同行的还有汝南王、南顿王、西阳王、彭城王。当时流传的童谣唱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五马”之中,只有司马睿成了真命天子。如果没有王导,他司马睿是不会由“马”变“龙”的。

    在江南的创业过程中,还不能忘记一个人,就是王导的堂兄王敦。他也是一时豪杰,熟谙军事,指挥有方,镇压了江南不少反叛势力。王导主内,王敦主外;王导主谋划,王敦主征战。兄弟二人内外配合,相辅相济,为司马睿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睿当上晋王后,封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王家子弟遍布朝廷内外,大全尽在王氏兄弟掌握之中。因此,当地人都说: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当然知道自己的分量,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故作姿态,请王导同坐,表示:我的,就是你的,江山最少也有你的一半。皇帝做到这步田地,真不容易,太憋屈了!

    王导对司马睿的忠心,日月可表。他当时就朗朗答道:“如果太阳与天下万物相同,怎么俯照苍生!”意思是说,太阳只有一个,皇帝也只有一个,您就放心坐吧,俺不会抢你的。

    司马睿闻听此言,十分受用,眼中居然闪出了泪花,顺势轻轻巧巧的落了座,老着脸皮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三) 王敦打“马”

    司马睿白拣了一顶皇冠戴上后,高兴了没有几天,就心生寒意了:皇帝这个活,不好干。

    让司马睿心寒的不是别人,是他的开国功臣之一,王敦。

    说起来此二人还是亲戚,王敦的老婆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也就是司马睿的堂姐夫,司马睿是王敦的堂舅子。一般而言,在没有利益冲突之时,亲戚间相安无事,互相走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旦有了利害关系,亲戚间是会撕破脸的,亲戚可以转化为仇敌。

    王敦与王导这对堂兄弟,性格截然不同。王导生性澹泊,安分守己,心地善良,对下属宽容,对同僚礼让,对领导忠心。王敦则不然,生性残忍,野心勃勃,目无领导,蔑视同僚,欺凌部下。他以大将军兼江州牧的身份镇守武昌,兵强马壮,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司马睿对王敦始终放心不下,想方设法防备他。

    登基不久,司马睿就任命刁协为尚书令。刁协与司马睿的心腹、侍中刘隗一起,崇上抑下,排挤豪强,引起王氏子弟的强烈不满。

    大兴四年(321)七月,司马睿任命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军事、司州刺史,驻扎合肥;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青州刺史,驻扎淮阴。名义上是讨伐胡人,实际上是防备王敦。与此同时,司马睿对王导也渐渐疏远,甚至生出了杀心。只因别人苦劝,司马睿念及旧情,才没有下手。

    王敦见皇帝公然向自己这个大将军叫板,怒从心起,遂于永昌元年(322)正月十四起兵武昌,以讨伐刘隗的名义发动叛乱。

    司马睿并不慌乱,下诏痛斥王敦,并调戴渊、刘隗率兵入京,保卫建康。刘隗与刁协劝司马睿杀尽王氏子弟,没有得到批准。

    王导见堂兄王敦谋反,每天带着宗族二十多人到朝廷请罪,诚惶诚恐,情真意切。司马睿大受感动,亲自召见王导,并发还了他上缴的朝服。王导趴在地上咚咚磕头,道:“乱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没想到今天出在了俺们王家!”司马睿激动地光着脚丫跑上前去,紧紧抓住王导的手说:“茂弘(王导字),俺正要重用你,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不久,司马睿任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率军与王敦决战。很不幸,右将军周札临阵叛变,王敦顺势攻入首都,纵兵大掠。

    亲自督战的司马睿,匆忙逃回宫中,身边只有两个侍中相随。他脱下军装,换上朝服,环顾四周,自言自语道:“王敦这个家伙,想要俺这把交椅,理应早说!何必如此祸害百姓!”又派人给王敦捎话:“你如果还没有忘了朝廷,现在就退兵,天下尚能安宁;不然的话,俺就退位,还去当琅琊王,绝不挡你的路!”悲愤之情,无奈之意,溢于言表。

    王敦对皇帝的这番表白,不予理睬,也可能是无法回答。双方就此僵持。就在此时,尚书令刁协、镇北将军刘隗也逃入宫中,磕头请罪。司马睿一手拉着一个,呜咽道:“到了这步田地了,你们快逃命去吧!”二人保命要紧,撇了皇帝跑路了,刁协中途被人所杀,脑袋送到了王敦那里;刘隗命好,逃之后赵,一直当到了太子太傅,得以善终。

    司马睿摸不透王敦的底细,央请文武百官去见王敦,双方讲和。王敦成了最终赢家,被任命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为武昌郡公。偏偏这个王大将军矫情,对新的任命一概推辞,就是不买皇帝的账。此人不要虚名,只要实权,野心勃勃,从此把持朝政。

    王敦志得意满,更加骄横。他先是想要废黜太子司马绍,原因是他见司马绍有勇有谋,怕日后不好控制。此一想法遭到群臣一致反对,只好作罢。此后,他又杀了仆射周顗、征西将军戴渊,改组了中央部门,然后回师武昌,遥控朝廷。全国各地的贡品大都送到了他家,各级官吏也成了他的私人。

    成了摆设的司马睿,忧愤成疾,于这一年(322)闰十一月初十驾崩,享年四十七岁。史称其“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也可以说他“成由王导,败由王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