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楚楚整理 初诊:2013年4月12日。李某,31岁。“带下如水5天”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6~34天,经期10天,末次月经3月19日来潮。量中等,来潮3天后净1~2天,阴道出现少量褐色出血,点滴7天净,无血块,偶有痛经,无乳胀,下腹部及腰痛较剧,带下如水5天,微黄,异味。纳寐可,小便正常,大便干结,一日1解。既往体健,生育史:2-0-0-2,2次剖宫产。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无压痛。舌淡红,苔白腻,脉细。 中医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经期过长。西医诊断:月经失调。 治则:清热燥湿,升阳止带。 方药:苍术10g 荷叶10g 升麻9g 羌活10g 白芷10g 海螵蛸20g 椿根皮15g 贯众15g 薏仁米30g 藁本10g,7剂。 另:菖蒲30g 苍术30g 炒黄柏20g,6剂,水煎冲洗坐浴。 二诊:2013年5月6日。带下已除。 方药:完带汤加椿根皮15g、贯众15g、海螵蛸20g,7剂。 按语:患者因经期延长就诊,见带下量多,清水样,有异味,伴下腹及腰部疼痛,妇检未见异常,复诊带下色黄,舌苔白腻,为脾肾亏虚,不能固摄,或外感湿邪,带脉失守,任脉不固,故见带下清稀如水,湿与下焦热邪相结,湿热下注,见带色黄,有异味。治宜健脾利湿,收敛止带。马老予苍术燥湿利水,《本草纲目》称其:“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荷叶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羌活、升麻、藁本升阳除湿清带,白芷解表散寒,燥湿止带;海螵蛸、椿根皮性能收敛固涩,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贯众清热解毒,可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米仁健脾利湿,正本清源,既能燥湿健脾,利带下;亦能收敛止血,调经期。外用菖蒲化痰开窍,健脾利湿;二妙散清热燥湿止痒,水煎坐浴,内外合用,其效更著。药后带下已除,以完带汤调理肝脾,巩固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