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练声的强度,你应该知道的

 翎雀 2015-05-30


从小到大,到开始学唱歌,我都始终认为唱歌是不需要练的,或者说练就是多唱歌,使劲唱。另外,国内流行歌曲和流行唱法起步较晚,或者说倒回二三十年甚至都不一定有流行唱法这一说,更不可思议的是,到现在都21世纪了,都2012了,都要世界末日了。。。国外流行音乐和流行唱法都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水准了,国内诸多媒体和所谓音乐家,都还在宣称甚至鼓吹,唱流行歌的是嗓子好,感觉好,能喊上去,调门高,从来没学过;他这个是原生态唱法,他这个是童声唱法…说白了就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练成那样呗…


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中国好声音也存在这个现象,我敢说中国好声音里的唱的好的人,超过90%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但是媒体的包装往往都是身份多么普通,甚至是家境贫寒,凭着对唱歌的一腔热情,满怀梦想一路走来。这么包装是可以给人一定的鼓舞,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给大众造成的误导就是,大家通常会认为美声、民族唱法才是需要练的,就看见他们每天一清早就mi、mi、ma、ma…而唱流行歌好的就是天生的,唱不好的就是“不是那块料”,让大家都觉得是不需要练的,练了也没用,天生的…我只能说这真的是个悲哀,这种舆论导向甚至会影响整个中国流行音乐,流行唱法的发展!


如果大家和我开始对练唱歌的理解是一样的,那就是多唱,那么可能只是乐感会提高,唱功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要想获得演唱技巧的质变,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是使劲唱,那么可能一定时期内你觉得你的声带能力在提高,但是也非常可能你的嗓子会因为你错误的方法反而越唱越差。。。


不说很复杂的道理,大家简单想象一下,美声,民族是艺术,而流行音乐同样是艺术,甚至它更具多样性,更富表现力,那凭什么练美声、民族的就需要每天mimi、mama,十年如一日,才能站上舞台,而唱流行歌的就可以从来不练一上台就天籁之声呢?


其实在这边长篇大论了这么多,但是又不吐不快的原因就是,首先喜欢唱歌的一定要有信心,只要你的声带生理上是正常的,只要你有一点基本的乐感,就是可以唱流行歌的,不存在天生怎么样,甚至你觉得自己嗓子不好,声音不好听,但是只要经过合理训练,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特色,因为流行音乐和流行唱法是最多元化的,最包容的。但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这份自信,并想真正唱好流行歌,也不能盲目自信,因为练声是长期和艰苦的,需要正确的系统的训练的,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应该怎么来练声。


练声的强度问题

练声的强度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练习的次数或者说量。我们在第一条说到了,我们最好能够坚持每天练声,养成习惯,那么每天练习的量多少比较合适呢?我觉得比较推荐的是少量多次,例如一次练习15到20分钟,然后早中晚各练一次,三次可以练同样的内容,也可以分别不同内容。当然如果你没那么多时间,那么一天练一次,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也就够了。


为什么要把时间定这么短呢?因为其实我们的肌肉耐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例如我们做俯卧撑,举杠铃,我们到达一定量就死活都做不动了,声带耐力也是有限度的,但是声带又比较特殊一点,像我们做俯卧撑,举杠铃会感觉到了极限就是死活都做不动了,而声带不一样,你噼里啪啦练一个小时,感觉还能出声,再吼一个钟头,哑了,可是还有声的,有些人就还练。其实虽然它能出声,但是对于一般水平的练习者来说,半个小时左右,你的声带就已经疲劳了,这时候如果你继续练,其实是没有很明显的效果的,因为你的声带已经疲劳了,它不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的话,能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你去做发声练习,你的声带其实已经松了,闭不住了,继续练甚至是一种伤害。所以除非是基本功比较扎实,技巧到达一定的水平的歌手,可能一天的训练量能达到几个小时,一般情况下都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练习就可以了。


除了练习的次数和量,关于强度的另外一方面我想强调的就是音量和力量。很多人练声的声音非常大,很使劲,我想说这样练更多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锻炼。练声最为重要的是动作的准确性,以及肌肉的控制和感受,而不在于音量和力量。在你的技巧不够好,控制力不够强的时候,错误的用力,只会使你的不该用到的外部肌肉紧张,进而牵制到内部声带肌肉的动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打哈欠。当然这个练习是不出声的,是无声练习,但是很多人说越练越难受,越练越紧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太紧张,太用力了。打哈欠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喉位,为了舒展打开腔体,但是注意喉位和腔体是内部的肌肉,我们是要打开,要放松,但是一般人平时打哈欠的时候会整个脖子,下巴都会变紧张,你可以自己摸一下。然后如果你练声的时候单纯地照搬打哈欠的动作,不够放松的话,那么很遗憾,你练声只会适得其反,会导致肌肉更紧张,更容易挤卡。

还有例如哼鸣,使劲哼和轻轻哼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说,那小声练跟蚊子叫一样,有什么用呢,那我只能告诉你,音量是靠共鸣靠传声来提升的,不是靠喉咙使劲来达到的,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唱歌麦克风。


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练声时建议“小声地”,“轻轻地”唱~


本文作者:杨草飞(巍峰营高级声乐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