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奇百怪的趣诗欣赏108首

 公司总裁 2015-05-30

千奇百怪的趣诗欣赏108首.doc介绍

 
编者:清南文兵
 
  我把不符合格律的诗,有欣赏价值的诗都叫趣味诗,趣味诗在旧诗话中统称为“杂体诗”,这里包括大家知道的回文诗,顶真诗等。我按十二类搜集了108个贴子,参考别人的注解,有的加上自已的理解,贴出来让大家欣赏。我争取每贴都有图,这样除了欣赏诗之外,结合看图就会另有一番兴致。
  这十二类如下:  一、回文诗  二、玉连环  三、锦缠枝  四、顶真诗  五、离合诗  六、嵌字诗  七、拆字诗  八、粘对诗  九、四声诗  十、双 声诗  十一、叠韵诗  十二、其他类
 
 
            第一部分:回文诗
  
  我国的汉字太妙了,一个是一个,横写竖写都行,正写反写也中,几个字在一起,正念是这个意思,反念是另一个意思,你说外国语言哪一个能比。本题目来几首回文诗,你是正念反念都行啊。  回文,也写作“迴文”、“回纹”、“回环”。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 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这种文体用在诗中叫回文诗,用在词中叫回文词,用在曲中叫回文曲。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001五绝回文
  特点:全诗每句五字,原诗为五绝格式,然后可逆读成诗。
  冬寒 作者:五代?陆龟蒙  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  这首五绝吟咏初冬严寒景象。远处是“静 烟”“碧树”,近处是“残雪”“晴楼”,天边挂着寒月,水上驶过“行舟”,这些弥漫着寒意的景物,引发了诗人的忧思:北方远地戍边的人怎么才能承受这严冬的侵袭呢?此诗真是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静烟临碧树
 
  全文逆读亦可成诗:  舟行对月寒,戍极侵天冷。楼晴背雪残,树碧临烟静。  逆读之后,原诗中的偏正词组“静烟”“碧树”“行舟”“寒月”等都反过来变为“烟静”“树碧”“舟行”“月寒”的主谓词组了。全诗从对仗之工整,押韵之准来看,却是五绝中的回文精品。以下几组就不细解了,请 者自己体会。  后园 作者:南朝齐?王融  斜峰绕径曲,耸石带连山。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这是一首描写后园景色的小诗,此园中有斜峰、曲径、耸石、连山,也有花、鸟、绿树。“鸣蝉”二字点出时值夏日,天气正热,而寥寥四句短诗,读来却顿觉一股凉气袭来。  前两句写静物,但是一个“绕”字、一个“带”字,则又赋予峰、径、石、山以生意。这是静中有动。后两句是写鸟戏花丛、蝉隐叶底的动态之景,鸟、蝉虽小,但在炎热的园林之中,却极能点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也抒发了作者的闲适情兴。
  该诗倒读亦自成诗,其句为:   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山连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细细品味,仿佛比正读之句更有韵味。因为“蝉鸣”“鸟戏”二句突出了“蝉”“鸟”的隐于密树叶底,戏于残花丛中:而“连山”“曲径”二句,则因山之绵延而使山石更显高耸,因小径曲绕山峰,故而入目之峰也因环绕迷离而觉斜倾。这就使得全诗结构更加紧凑,而这恰恰是正读诗句中稍稍欠缺的。可见这首回文诗、不论正读、逆诵,均可各得妙趣,自是难能可贵。  和湘东王后园 作者:梁?简文帝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这是一首和湘东王的小诗,所 题内容是后园中的秋色:高入云霄的绿树枝叶与石峰疏密相间,清清泉水浸山抱岸,池中水鸟嬉戏飞逐,秋叶随风飘散。此诗毫无雕饰,用朴素的词语,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景色,既是写眼前之景,也映照出作者内心的落寞。  倒读为诗,韵脚意境依然妥贴:  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清池。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  读起来诗句也不失流畅,与正读时所抒写的景色、诗意亦无太大的差别。  春日雪 作者:唐?潘孟阳  五绝及其诗友和诗: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颜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这首回文诗,看去似与一般诗句并无二致,但是 它能任你颠倒吟咏。试将这首诗由后而前倒卷逆读,则成:  来同愿里仁,饮兴尽颜真。开花几树发,寻落杂梅春。  倒读之后,居然也是一首姣好小诗。作者运用的诗句中多以单词为主,如“杂”“几”“饮”“愿”等,无所谓颠倒;另外,诗人选用的一些双音节词组也十分有特色,即在结构上很松散,颠来倒去均可成义。如诗中“春梅”是春日之梅,而“梅春”是梅花恰逢春光;还有一些,这里就不多举例了。作者正是抓住了词语中的这些特点,就轻巧地为小诗涂上了一抹奇异的光泽。  和潘孟阳春日雪 作者:唐?张荐  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春。 知君欲醉饮,思见此交亲。  这首回文诗,同样是多用单音词,巧妙地作了排列组合。其中前两句都出现了叠音词“迟迟”“漫漫”,既为诗意增色,又便于回文,用得恰到好处。这首诗是吟春日之雪的,前两句是状写雪天之景,摄下了特别的太阳和特别的雪,一个“暖”字加一个“春”字,便点明了这是在春天暖日之下的雪景,造就了一种温馨恬美的气氛。后两句是抒发雪天之兴,表达了愿与相得相知的友人对雪饮酒,深结情意的心情。这首诗倒过来读是:  亲交此见思,饮醉欲君知,春天雪漫漫,暖气日迟迟。  仍然是一首吟诵春雪的佳作。如果说此诗正读 内容是从景到情,那么,倒读则是由情及景,同样是流畅优美,情景交融。  春日雪酬潘孟阳回文 作者:唐?权德舆  酒杯春醉好,飞雪晚庭间。久忆同前赏,中秋对远山。  这首诗抒发作者在春日酒醉,飞雪满庭,日色向晚之际,回忆起往日中秋季节,面对远山,举杯共赏的那幕情景。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但从“酒杯春醉好”的一个“好”字却流露出景包情外;后两句是抒情,而“中秋对远山”却俨然是情寓景中。当然该诗之妙,妙在回文。把它倒读,居然也自成句:  山远对秋中,赏前同忆久。间庭晚雪飞,好醉春杯酒。
 
 
002五律回文     特点:原诗为五律格式,每句五字,共八句。反读也可成诗,这样的就算是五律回文。
  晓行 作者:清?张淮  残月落溪湾,远行客船还。寒鸦宿古树,静水咽空山。  峦翠露深浅,岭云分曲弯。丹霞映赤日,晓雾爱跻攀。
 

 
              残月落溪湾
 
 
  先来倒读,词意由读者自己领会吧。  攀跻爱雾晓,日赤映霞丹。弯曲公云岭,浅深露翠峦。  山空咽水静,树古宿鸦寒。还船客知远,湾溪落月残。  泊雁 作者:宋?王安石  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创造态度非常严谨,他的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曾称为千古绝唱,他的另一首回文诗《泊雁》更是匠心独运,使后人望尘莫及: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短短八句,落霞鸣雁,壑危田平,岸边有灯火,江中有帆船,不但有景有情,还有色有声,是幅画家难以画出的美妙的淡泊宁静的图画。  如果把上面的八句颠倒过来诵读,音韵依然谐和,意境更加清新幽深。诗的形式的变化,丝毫不挫伤原诗的内容,不能说不是作者妙手经营的结果。  田平绕曲沟,路细通危壑。然火岸幽幽,转帆汀漠漠。   弦底月映楼,阵敛风随柝。川晚落霞收,渚深鸣雁泊。  寄范希文 作者:宋?李痒  矶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  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
 
  这首诗特殊一些,因为能成好几种五言:  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乱聚萤飞。  滩露荻槁微,翠近开花飞。萤聚乱麻野,阔接平沙矶。  乱聚萤飞花,开近翠微槁。荻露滩矶沙,平接阔野麻。
  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既成五言,又能成七言,只不过有几个字要重复使用。  平沙矶滩露荻槁,荻槁微翠近开 花。  开花飞萤聚乱麻,乱麻野阔接平沙。  滩矶沙平接阔野,阔野麻乱聚萤飞。  萤飞花开近翠微,翠微槁荻露滩矶。
 
 
003六言回文  
  六言回文诗就是每句六字,因为不多见,所以我在分类时没有限定句数,几句都行。尽管这样,还是不太好找,今只查到一首,现录于下:  暮春 作者:宋·陈朝老  陈朝老,字廷臣,宋祥符末年太学生。他为人刚直,论事剀切,曾因多次上书力谏而遭贬,后遇赦而归耕石门。绍兴年间,朝廷曾三次下诏书征召,朝老坚辞不赴,世有“陈三诏”之美名。陈朝老不但在政治上有独特见解,他的 诗文也另辟蹊径,其中有一首六言回文诗《暮春》,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正读: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六言回文罕见,本回文诗只有四句,词言通俗明快,全诗虽以写景为主,但隐隐约约有人去楼空之意,流露出伤春的情调。开始让人联想到曾经有过的春草,以及白云未归时的奇态万变,然而这一切都已逝去或即将消失了。觉得一天之漫长,鸟也悲伤,花也落,留下的只是无限惆怅。
 

 
               冉冉云归远山
 
  反读  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深卷帘。  山远 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  倒读之后,仍然是一首写暮春景色的,读来十分抒情的六言小诗。  又找到一首,太好了,赶紧加上:  六言回文诗 作者:南朝梁·萧 祗  青山映雪含思,碧草抽烟系情。  屏香梦愁月落,棹兰吟苦风清。  零珠泪红轸促,惨云娥翠杯停。  听君唱我离恨,声悲心凄骨惊。  回读:  惊骨凄心悲声,恨离我唱君听。  停杯翠娥云惨,促轸红泪珠零。  清风苦吟兰棹,落月愁梦香屏。  情系烟抽草碧,思含雪映山青。
 
 
004七绝回文  特点:全诗每句七字,原诗为七绝格式 ,然后可逆读成诗。这样的回文诗较多,这里选几个代表作。  题织锦图 作者:宋·苏轼  其一: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其二: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  风吹柳絮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其三: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这三首小诗确如东坡公所云“皆奇绝宛转”,细腻抒情。第一首写女主人公的春愁秋怨。因她思念的人随雁远去,因而入眼的都是“落花”“枯桐”,伴着她的也只有“疏帘”“ 空阁”。第二首写她把自己刻骨铭心的恋情织入锦中,要寄给远方的人。第三首写诗中女主人公以卓文君自况,这便揭示出珍存在她心中的爱情的悲剧性。司马相如疏远了卓文君要娶小妾,卓文君能以一曲《白头吟》唤回司马相如的爱心;而今自己难比文君之才,而这幅千字回文锦也羞比文君的《白头吟》,这深沉的愁字真难以排解,入琴则断弦,入心则断肠!
 

 
              春晚落花余碧草
 
  这三首小诗,皆可翻作回文,读来依然“奇绝宛转”,毫不逊色:  其一: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边城远雁随人。  桐枯半月低凉夜 ,草碧余花落晚春。  其二:  郎见恨书缣洒泪,骨萦秋絮柳吹风。  肠回九曲新人故,锦字千丝素手红。  其三:  琴弦断是愁肠断,客赋悲吟自白头。  深恨别君文似锦,锦文回首一看羞。  回文之后的诗意,当然不可能与正读丝毫无别,但总体看无多差异,只是在第三首的尾联“深恨别君文似锦,锦文回首一看羞”二句与正读时内容不同,这里已不再用卓文君的典故自况,而是在盛誉心爱之人才学甚高,文章似锦,相形之下,自己这幅织锦诗文很难达意,很难拿得出手。结尾处的一个“羞”字,便反映了这种奇妙隐曲的心理。  题 织锦图 作者:宋·秦观  其一:  红窗小泣低声怨,永夕春风斗帐空。  中酒落花飞絮乱,晓莺啼破梦匆匆。  其二:  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  东复西流分水岭,恨无愁续断弦琴。  其三:  寒信风飘霜叶黄,冷灯残月照空床。  看君寄忆传文锦,字字萦愁写断肠。  其四:  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衾。  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其五:  蛾翠敛时闻燕语,泪珠弹处见鸿归。  多情妾似风花乱,薄倖郎如露草稀。  诗中语词流丽,明白晓畅。这里对词意就不多解释 了。这五首诗尤为难得的是,可回文而读,现将五首诗的回文列下:  其一:  匆匆梦破啼莺晓,乱絮飞花落酒中。  空账斗风春夕永,怨声低泣小窗红。  其二:  琴弦断续愁无恨,岭水分流西复东。  深院小扉红日落,绣窗闲倚更谁同。  其三:  肠断写愁萦字字,锦文传忆寄君看。  床空照月残灯冷,黄叶霜飘风信寒。  其四:  参横霁色天沉水,鸟宿寒枝竹锁烟。  衾惹荔香清夜半,泪凝夜烛画堂前。  其五:  稀草露如郎幸薄,乱花风似妾情多。  归鸿见处弹珠泪,语燕闻时敛翠蛾。  其对仗 之工巧,用韵之自然,无异于正读之诗,有些诗句还胜过正读一筹。例子就举了,大家可以自己仔细玩味。  记梦回文 作者:宋·苏轼  苏轼梦中想好了一首回文诗,醒来只记得一句。既然有了一句,那就想法续上吧,续成两首如下:  其一:  酏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水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此时是写梦境,第一首写一位面带醉容的女子玉手纤纤,捧着玉碗在喝酒,“酏(TUO)颜”“玉碗”一红一白对比分明,酒 后虽有些失态,但更增几分妩媚。末句写歌声使水云之气凝住,雪花落而使梦惊醒。第二首就是实写了,写初夏的太阳使雪融化,茶已泡好,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一边慢慢品尝。总观全诗,句畅词丽,足见诗人艺术才能的高超脱俗。  本诗倒读则是: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酏。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水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倒读之后,也是婉丽秀美,畅如流水行云的诗句呢。总观全诗,句畅词丽,信笔写来,畅然成诗,足见诗人艺术才能 的高超脱俗。
 
 
005七律回文
  七律 牡丹 作者:明·张淮  华浮月夜静飞神,妙出天工夺画真。  斜叶趁风摇翅蝶,艳姿嫌酒病心人。  霞翻丽质晴烘日,露浥微香暖涴尘。  家世古称应独魏,花飘未尽占芳春。  古来写牡丹的诗不少,但以回文形式而写则少得多了,因受回文限制,处处受束缚。但此诗能突破束缚,从“神”“质”“气”入手,不论正读倒读,都马“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中之王”的气质烘托了出来。开始写花之华光光流彩,虽在月夜仍有百倍精神,它天然妩媚,可夺名家之丹青妙笔。在繁茂如蝶的羽状复叶衬托下 ,随风摇曳,更加娇美,宛然就是那酒醉捧心的美女。牡丹盛开在丽日之下,滚动着朝霞的花心放出袭人的芳香,尘污也为之不扬。在牡丹花的各色之中,名贵者还要推魏紫姚黄,仅她就可占尽三色春光。
 

 
              花飘未尽占芳春
 
  此诗倒读也很流畅,仔细品味,除“人心病酒嫌姿艳”,因失去典故而意境稍差,其余诸句都很好,尤其尾句“神飞静夜月浮华”尤佳。  春芳占尽未飘花,魏独应称古世家。  尘涴暖香微浥露,日烘晴质丽翻霞。  人心病酒嫌姿艳,蝶翅摇风趁叶斜。  真画夺工天出妙,神飞静夜月浮 华。  回文诗二首 作者:唐·徐夤  其一:  飞书一幅锦文回,恨写深情寄雁来。  机上月残香阁掩,树梢烟澹绿窗开。  霏霏雨罢歌终曲,漠漠云深酒满杯。  归日几人行问卜,徽音想望倚高台。  回读为:  台高倚望想音徽,卜问行人几日归。  杯满酒深云漠漠,曲终歌罢雨霏霏。  开窗绿澹烟梢树,掩阁香残月上机。  来雁寄情深写恨,回文锦幅一书飞。  其二: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 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破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帆轻。  晓起 作者:唐·陆龟蒙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藓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  倒读为:  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  驯鹭宿来分藓石,小童樵处上荒城。  新抽蕙动微风远,半谢花垂晓露清。  人起思烟浮 幌暗,景闲吟月落波平。  和陆秀才晓起 作者:唐·皮日休  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  湖后钓筒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  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倒读为:  东墙隐好惟君共,日永持杯有事无。  红失半蒸经藓画,墨沾轻润带梅图。  风晨侧几眠傍竹,雨夜轻筒钓后湖。  中浪半分微树碎,曲原初起晓烟孤。  秋夜回文诗 作者:清·张月槎  清朝康熙癸巳编修云南张月错槎先生善作诗词,一生著作很多,可惜留下较少。他死后五十年,《随园诗 话》的作者袁枚从他孙子张旭那里得到一首《秋夜回文诗》:  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  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  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  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流星。  这是一首写景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关边秋夜的清冷和萧瑟情景。如果倒过来读,也还清新有味,不失为一首好诗:  星流似火夜城边,点点萤归客路前。  牛斗静寒光皎皎,雁鸿飞落影翩翩。  浮沉月水一帘隔,下上云山四壁悬。  秋树几回惊梦冷,愁凝草阁卧深烟。  修道回文诗 作者:明·张三丰  桥边 院对柳塘湾,夜月明时半户关。  遥驾鹤来归洞晚,静弹琴坐伴云闲。  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  瓢挂树高人隐久,嚣尘绝水响潺潺。  倒读为:  潺潺响水绝尘嚣,久隐人高树挂瓢。  山好有仙寻药采,灶空无火觅丹烧。  闲云伴坐琴弹静,晚洞归来鹤驾遥。  关户半时明月夜,湾塘柳对院边桥。  以下这篇又是一种特殊格式,即后篇每句为前篇每同位句的倒读回。称为双篇回文,先列到这里。
  玉楼春二首 作者:清·樊增祥   其一:   其二:  蝶衣金瘦花房粉 粉房花瘦金衣蝶  雪燕双雕钗玉冷 冷玉钗雕双燕雪  霜情薄怨素心兰 兰心素怨薄情霜  月恨天如圆靥杏 杏靥圆如天恨月  迭笺秋雁书传锦 锦传书雁秋笺迭  叶坠疏桐金蚀井 井蚀金桐疏坠叶  人中画字写炉灰 灰炉写字画中人  白露秋期归心准 准心归期秋露白  若于中间画一轴线,则二首诗成轴对称图形,观之读之都趣味盎然。  虽然每句是七字,但不是四句的七绝,也不是八句的七律(实际上不一定是八句就是七律,因为七律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也把它算在这里了。
  春思 作者:寒雨清秋  春芬叠翠柳横烟,我醉花香幽境禅。  神曲一江寒唳鹤,骊歌千树暖啼鹃。  粼粼水涧清波浅,屹屹山峰远岫穿。  呻鸟伴莺飞广宇,噪鸦随鹊落桑田。  晨霞逐雁翔东隅,暮月追光映东阡。   贫客仙亭云影淡。榛松满壑雨声绵。  逆读亦成诗:  绵声雨壑满松榛。淡影云亭仙客贫。  阡北映光追月暮,隅东翔雁逐霞晨。  田桑落鹊随鸦噪,宇广飞莺伴鸟吟。  穿岫远峰山屹屹,浅波清涧水粼粼。  鹃啼暖树千歌骊,鹤唳寒江一曲神。  禅境幽香花醉我,烟横柳翠叠芳春。  这是一位网友的诗,我认为水平相当高。就现代人来讲,很多人已经不知回文为何物时,能写出这样的回文锦,本人非常佩服。
 
 
006次韵回文  
  次韵是指和他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始于唐代的元稹、白居易。说白了,主 要是韵脚的顺序要与原诗一样。  苏东坡回文题金山。金山寺雄峙于长江之滨,历来为游览胜地。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慕金山寺之名,也曾荡舟于明月之中。眼看那江潮雪浪,水天一色,渔火点点,渔歌互答的美景,禁不住醉意微荡,旷怡愉悦,满腹诗情油然而起。他略加沉吟,一首《题金山寺》的回文七律便跃然纸上。清南文兵说:这首诗我是在1982年时见过,非常欣赏,记下之后一直保留着,直到我买到那本《趣味诗选》之后,原来的手抄才算扔掉。
 
  题金山寺 作者:宋·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 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首七律讲究平仄对仗,把金山寺的美妙风光,尽收于诗中,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情趣盎然。然而更妙的是,这首诗若倒读起来,同样是韵味无穷。
 

 
               金山寺的景色
 
  逆读为: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回文诗流行之后,有不少人仿之,和韵,这里举两例以说 明之,先来欣赏陈克的次韵。  宿龟山次韵 作者:宋·陈克  潮回浪溅细沙倾,岸柳平波映眼明。  桥接短亭连野迥,艇横长笛带风清。  迢迢翠草寒烟暝,隐隐疏林暮霭晴。  遥见叠峰青浅黛,客心伤处碧云轻。  同样,此诗也可以逆读。  轻云碧处伤心客,黛浅青峤叠风遥。  晴霭暮林疏隐隐,螟烟寒草翠迢迢。  清风带笛长横艇,迥野连亭短接桥。  明眼映波平柳岸,倾沙细溅浪回潮。  又有一人用次韵法而和此诗。  夜宿江馆: 作者宋·丘琼山  潮生海岸两崖倾,落月江枫映火明。  桥透白波流 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片片云收夜雨晴。  遥望楚天江渺渺,茭蒲尽处落鸥轻。  此诗和的非常之妙,有味。从汹涌的海潮入手,写落月、江枫、渔火,写波上飞桥、屋边红树,写清霜、滴漏、寒更,写夜月、朝晴,写楚天之下的渺茫江水,写水边茭蒲之外轻落的悲鸿。这些或远或近的景物,在诗人笔下连而为诗,在画家手里描而成画,可谓尽得南方水乡江馆一带的风光野趣。  此诗倒读为:  轻鸥落处尽蒲茭,渺渺江天楚望遥。  晴雨夜收云片片,晓更寒尽漏迢迢。  清霜带树红连屋,远水流波白透桥。  明火映枫 江月落,倾崖两岸海生潮。  倒读之后,也是好诗,可谓下笔轻灵,色调明朗,意境开阔,堪称写景诗中的佳作。
 
 
007通体回文  指一首诗从尾字倒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韵诗。实际上我的这个分类有些牵强,因为前面所述的一些回文已经就是通体回文了,这只不过是为了这个“通体回文”的体裁单找几篇说明一下而已。
  两相思 作者:宋朝·李禺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枯眼望遥山隔水
 
  这首回文诗之妙,就在于正读时是丈夫思念妻子的诗,而回文之后,便成了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了。
 
  现将其回文书录于下: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和正读的诗句一样,反映思念之情的真挚与深沉。如果说该诗有所欠缺,尚不能尽如人意的话,恐怕就在点出主题的尾句“夫忆妻兮父忆儿”上。试就该句中之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可知正读时是夫忆妻与父忆儿相对应, 而回文时则是儿忆父与妻忆夫相对应,那么这就准确地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夫、父同等,妻儿同级,难免影响吟咏该诗的心情。假如作者能将尾句写作“夫忆妻兮知不知”?洗去不平等的烙印,岂不更好。  秋闺怨 作者:明·高启  人行远寄写情诗,静院秋声恨别离。  新雁过时惊梦短,尘窗桂影月迟迟。  该诗名为《秋闺怨》,试看诗句中“秋声”“新雁”“桂影”与“秋”字紧扣;而“静院”“尘窗”则点出深闺有佳人;“写情诗”“恨别离”“惊梦短”,甚至连“月迟迟”都带入了股股“怨”气。可见,该诗的内容与标题真是丝丝入扣。   该诗倒读则为:  迟迟月影桂窗尘,短梦惊时过雁新。  离别恨声秋院静,诗情写寄远行人。  与正读相比,尾句“诗情写寄远行人”要比“人行远寄写情诗”诗味更浓,诗意高雅而且也含蓄得多了。  晚秋即景 作者待查  古代诗词中,咏秋之作更多。有一首回文七绝叫《晚秋即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究其原因,一是诗的本身写得好,二是顺读倒读皆不失佳妙,三是诗中流露出的情调,暗合了当时那颗快要破碎了的心。  诗曰: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若是倒过 来读,便是:  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均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实不可多得。且诗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秋色万里,暮色沉沉,烟霞映水,碧波迢迢,一只孤雁,雁翅上映着落日的余晖,向着遥远的天边飞去。边城的古树映着夕阳的残照,约法显得萧索凄凉。山岭的那边,不时划过孤雁的哀鸣……真是一幅美妙的悲秋图啊!
 
  实际上通体回文的分类也不算精确,因为前面也讲了不少通体回文,只不过回文诗多一些,我多分了一项给分流一下。
 
 
008就句回文
   就句回文指一句内完成一个回复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倒句诗)。
  春闺 作者:清·李某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期归梦还梦归期。
 

 
              影弄花枝花弄影
 
  就句回文 作者:待查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树中云接云中树,山外楼遮楼外山。  绝塞 作者:待查  绝塞关心关塞绝,怜人可有可人怜。  月为无痕无为月,年似多愁多似 年。  雪送花枝花送雪,天连水色水连天。  别离还怕还离别,悬念归期归念悬。  还有一种叫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也列在就句回文中了。   咏雪 作者:南梁·简文帝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009四序回文  这个本应列在五绝回文中,可是我看单列出更好,因为专门是四季描写,而且数量不少,所以还是单列以方便大家欣赏。  四序回文 作者:金·宇文虚中  春之一  短草铺茸绿,残梅照雪稀。  暖轻还锦褥,寒 峭怯罗衣。  这是正月的景象,但东北的节气要晚一些,还是大雪纷飞。这首诗描写细小的柔软的草密聚丛生,像绿色的地毯;冬去春来,枝头梅花已零落,和余雪交相辉映。天气虽暖犹寒,还离不开厚厚的锦褥,有时会使换上春装的人感到寒意。这首倒读为:  衣罗怯峭寒,褥锦还轻暖。  稀雪照梅残,绿茸铺草短。    春之二  翠涟冰绽日,香径晚多花。  细笋抽蒲密,长条舞柳斜。  这是二月(这里都指农历)的景象,冰化河开,呈现出碧绿的涟漪。傍晚时分,小径两旁的野花缤纷,清香扑鼻,新笋抽芽,蒲划细密,长长的柳丝在轻 风之中摇曳,好一派迷人的仲春景色。这首诗倒读为:  斜柳舞条长,密蒲抽笋细。  花多晚径香,日绽冰涟翠。  春之三  折花幽槛小,倾酒绿杯深。  蝶舞轻风晓,莺啼老树阴。  人在幽静的栏杆旁,折花在手。往杯中倾泻着碧绿的美酒,红花绿酒色彩鲜明。末联写轻柔的春风伴着蝴蝶飞舞,浓密的老树阴中传来黄莺娇啼。我读到这里想起了一句成语,叫耳闻目睹。三月的景象跃然纸上。
 

 
               蝶舞轻风晓
 
  此诗倒读为:  阴树老啼莺,晓风轻舞蝶。  深杯绿酒倾,小槛幽花折。   读来也是合辙上口。  夏之一  翠密围窗竹,青圆贴水荷。  睡多嫌昼永,醒少得风和。  初夏之景色,翠竹密密围在窗外,青青的、圆圆的荷叶贴在水面。后面两名写人的感受:夏日人多困倦,“睡多”和昼永相对仗,满生活的情趣。本诗倒读为:  和风得少醒,永昼嫌多睡。  荷水贴圆青,竹窗围密翠。  夏之二  草径迷深绿,莲池浴腻红。  早蝉鸣树曲,鲜鲤跃潭东。  以草深、莲红、蝉鸣、鲤跃把仲夏描写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十分和谐。浴腻红是指红色闪光的荷花亭亭玉立于水面,似浴后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本诗倒读为:  东潭跃鲁鲜,曲树鸣蝉早。  红腻浴池莲,绿深迷径草。  夏之三  暴雨随云骤,惊雷稳地平。  好风摇笔透,轻汗挹水清。  六月夏季的天气特征是经常出现暴雨惊雷,末两句写文人墨士乘风挥笔疾书,汗水淋淋,不时用清水擦拭。这里写的又是人对气候的感受,十分自然真实。这首诗倒读为:  清水挹汗轻,透笔摇风好。  平地稳雷惊,骤云随雨暴。  秋之一  晚日欣帘卷,凉风觉袂摇。  远吟高兴遣,长醉宿愁销。  作者仅以“欣”“觉”“遣”“销”四个动字,就把丰富的感情色彩带入诗中并 把夏去秋来、暑去凉生带给人们的舒适惬意,都尽情的表现出来。本诗倒读为:  销愁宿醉长,遣兴高吟远。  摇袂觉风凉,卷帘欣日晚。  秋之二  短苇低残雨,虚舟带晚潮。  断鸿归暗浦,疏叶坠寒梢。  这首主要是写景。“短苇”“残雨”“虚舟”“断鸿”“疏叶”“寒梢”,寥寥几笔就勾出了渐趋萧条的仲秋景色。断鸿是指目力已看不到鸿雁了。本首诗倒读:  梢寒坠叶疏,浦暗归鸿断。  潮晚带舟虚,雨残低苇短。  秋之三  戚戚蛩吟苦,茫茫水驿孤。  日衔山色暮,霜带菊丛枯。  九月秋色更浓。蟋蟀凄 凉地叫,水滨驿站孤零,太阳已薄西山,日色向晚,那被严霜摧残的菊花,已有些枯萎了。意味着秋色已老,行将离去。本诗倒读:  枯丛菊带霜,暮色山衔日。  孤驿水茫茫,苦吟蛩戚戚。  冬之一  鹘健呼风急,乌啼促景残。  窟深宜兔蛰,蒲折荫鱼寒。  矫健的鹰在长空搏击,乌鸦在冷风中悲鸣。深深的洞穴很适合野兔冬眠,蒲草折断,使游鱼失去了庇护之所而感到冬寒,作者以自然界的变化写出了初冬的到来,本诗倒读为:  寒鱼荫折蒲,蛰兔宜深窟。  残景促啼乌,急风呼健鹘。  冬之二  裂瓦寒霜重,铺窗月影清 。  灭灯惊好梦,孤枕念深情。  严霜使屋瓦冻裂,连窗上白白的月影也使人感到刺骨的清冷;油尽灯灭把好梦惊扰,孤枕独眠的人,把远离的亲人怀念。这首诗是写人的,本诗倒读:  情深念孤枕,梦好惊灯灭。  清影月窗铺,重霜寒瓦裂。  冬之三  秀柏留阴绿,芳梅蘸影斜。  溜帘冰结玉,装树雪飞花。  进入腊月了,只有柏树还保持着翠绿色,不畏寒冷的梅花傲雪而开,放出浓郁的芳香,绰约多姿;点缀着三九寒冬。后两句写冰柱和飞雪。本诗倒读:  花飞雪装树,玉结冰帘溜。  斜影蘸梅芳,绿阴留柏秀。 
 
 
010词牌回文    不仅诗可回文,而词也可回文,在我所看到的词的回文中,以菩萨蛮为最多,而且都是双句回文。由于词的回文较多,故单列。
 
  菩萨蛮·咏梅 作者:宋·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这是回文词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要说回文词与回文诗是有不同之处的,这个不同在于:正句之后紧接着就是一个倒句,然后又是一个正句,一个倒句。如此正、倒相间,形成回文;更通过句中词本身的魅力,在诵读时能激发出声韵和谐之美。 
 

 
              离别惜残枝
 
  本词上阙写红梅含苞;并以拟人手法,写出梅、人之间的爱惜之情。值得提出的是借“峤南”与“南峤”的词义不同,而使表现的内容丰富变化。如首句“峤南江浅红梅小”,是说初春的岭南,江水正浅,红梅方始含苞;次句“小梅红浅江南峤”则是说,盛开的娇小的红梅使江水南岸的高山也笼罩着一片粉色。下阙写红梅已残。巧妙地用残梅离枝比喻人的远别,加深了词的寓意。当然这里也有与前阙相同的情况,即“行人老”与“老人行”在含意上大不相同。该词风格是前阙轻松、俏皮,后阙则深沉、苍郁。   在菩萨蛮的回文词中,形式都一样,我只在第一首中用颜色给予区别,以下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不用区别了。  菩萨蛮·春将半 金·李晏  断肠人去春将半,半将春去人肠断。归客倦花飞,飞花倦客归。  小窗寒梦晓,晓梦寒窗晓。谁与画愁眉,眉愁画与谁。  该词写春愁离恨,十分别致生动。上片写断肠人去了,春天已过去一半,他像带走了一半春天离开了,使留下的人触景肠断。接着写久别的客人含着倦意,伴着落花归来了。下片写小窗透进曙光,人从寒夜美梦中醒来,也证实了上片末两句是在写梦。最后两句可理解为:离人不在,谁来为我 画眉;离人不在,我就是画了眉又是为谁呢。  菩萨蛮·无题 清·纳兰性德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透过寒雾迷蒙的窗口,看到远方天色已渐暗下来,太阳就要西沉了,花瓣正纷纷从树枝上落下,乌鸦在声声啼叫。一片萧索。罗袖宽松地垂着,人影儿是那样地瘦削;轻风抚弄着一丝红色的烛光,火苗儿左右摇曳,种种情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菩萨蛮·次圭甫韵 作者:宋·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 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景,暮江、长路,夕阳等,反复吟咏,颠倒成句,十分优美:暮色苍茫,寒江如同一条绿色长绸萦绕着漫漫长路。渐渐隐去的夕阳,斜照着远处的花坞。  下阙是抒情,大意是说:客人满怀愁绪就不会有快意的盛宴聚会,既然欢聚痛饮,座上就不再有愁客。清醒时似酒醉时一样多情,多情人虽醉也犹似清醒。全词读起来,分析起来,回味无穷。  菩萨蛮·呈秀野 作者:宋·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 ,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这首词是送给友人的回文词,似乎是即席吟咏相赠的。结尾处含相对慨叹之意。前片写晚开的繁花也开始飞落,春天就要归去,再不是那乍暖还寒的时节。盛满美酒的杯中倒映着繁密的绿阴。连酒也变得那样清绿。下片里的“老仙”“诗仙”似是对友人的昵称。作者盛赞友人诗写得好,而且深感在他们诗文交往之中,彼此正一年年走向衰老。尾句“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则是为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而抚案长叹。  该词之妙,妙在回文,一正一反,一顺一倒,无一句不流畅自如,恰到好处。  菩萨蛮回文三首  作者:金·王庭筠  其一:  断肠人恨余香换,换香余恨人肠断。尘暗锁窗春,春窗锁暗尘。  小花檐月晓,晓月檐花小。屏掩半山青,青山半掩屏。  这一首写的是春恨。破晓景象,室内的盘香将尽又要换上新香。经过一夜愁思的人,更感伤心;到处尘土积满,封锁了窗外的明媚春光。破晓前的月光柔和地洒在檐下矫小的花朵上,院里的屏风把前面的半边青山遮掩。虽然是小花、半山,但是春天的气息还是感觉到了。  其二:  客愁枫叶秋江隔,隔江秋叶枫愁客。行远望高城,城高望远行。  故人新恨苦,苦恨新人故。斜日晚啼鸦,鸦啼晚 日斜。  这一首是秋愁,首句与次句写秋天来了,枫叶飘飘,远行在外的人被江水阻隔,空怀满腹愁情。接下来是写远行人望着巍峨的高城,还有在高城上望着远行的人。下片写多年好友为眼前离别的新恨所苦,离愁别恨使年轻人也变得衰老,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乌鸦正在悲鸣。  其三:  白云孤映遥山碧,碧山遥映孤云白。楼倚一天秋,秋天一倚楼。  断肠随雁断,断雁随肠断。来雁与书回,回书与雁来。  这一首盼离人归来。上片显示出在蓝天白云与远方的青山相掩映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一个人独倚高楼,眺望一天秋色。下片写相思不见,随 着天上雁群渐渐消失而愁肠寸断。鸿雁归来带来亲人的书信,自己的回信也已写好,恰恰雁儿飞过让它捎走。不论是书信去和带来,都饱含着期望离人早日归来的心情。  卜算子 作者:清·董宁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飘絮,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该词写尽了冬夜飘雪景色之幽冷清峭,读来令人周身寒袭,如入其境。从形式上看,与一般词似无二样,看不出它的回文特色。但是我们仍然按照《卜算子》词上、下阙诸句均为五、五、七、五言的格式,回文读之,则俨然又是一首好词。倒 读的卜算子词为:  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絮飘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明。  回读之后押平声韵,也可称此回读之卜算子为变格吧。  虞美人 作者:宋· 王文甫  原词为:  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空掩。  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倚枕殢残杯。  眉山远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  水垂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烟波横。  这首词也和上一首《卜算子》一样,回读时要把句子重组一下。逆读为:  横波烟溜春溪碧,玉莹轻衫窄。  熨香垂水带双垂, 整整黛螺青拂远山眉。  杯残殢枕倚眠醉,去客来归未。  燕飞帘卷掩空堂,日永软丝摇嫩柳金黄。  西江月·泛湖 作者:宋·吴文英  原词为:  过雨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  晴无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逆读为:  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无,  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雨过。  卷帘燕儿落 作者待查  难离别,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  闲庭小院深,关河传信远。  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  倒读则成:  断肠中,月明看。南天雁,和鱼远。  信传河关深,院小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