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盆腔积液验案一则

 lufu1118 2015-05-30

高楚楚整理

初诊:2013年4月8日。包某某,44岁。因“子宫全切术后3月,下腹坠胀”就诊。

患者3月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即出现下腹部坠胀,肛门及尿道口不适,偶有腰酸,小便不适。既往体健,10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生育史:1-0-2-1。妇检:外阴无殊,阴道通畅,阴道残端平整,子宫缺如,两侧附件压痛。3月25日B超:子宫缺如,阴道残端未见异常,左附件囊肿(39mm×55mm×70mm)。4月8日尿常规:尿隐血:阳性。尿糖、尿酮体:弱阳性;尿白细胞:36/HP。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中医诊断:癥瘕(瘀热)腹痛  西医诊断:子宫全切术后 左附件囊肿 慢性盆腔炎

治则:清热祛湿,活血消癥。

方药:大消症汤7剂。配合中药灌肠6剂。

二诊:2013年5月9日至7月1日,以大消症汤加减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共35剂。5月27日复查B超:子宫全切术后,左附件囊肿(23×48×45mm)。

三诊:2013年7月23日。小腹隐痛,便秘,胃寒。复查B超:子宫全切术后,盆腔积液(17mm)。

方药:厚朴七物汤加蒲公英20g,败酱草20g,红藤3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大蓟15g,小蓟15g,7剂。配合中药灌肠6剂。

2013年8月5日至8月28日,继续予大消症汤加减治疗,上症好转。

四诊:2014年6月20日。患者此次因“小腹隐痛2月”就诊,6月6日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查B超:盆腔积液(84×43×86mm),妇检:外阴无殊,阴道畅,分泌物量中,呈乳白色,子宫缺如,左附件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OHSS方(茯苓皮30g,大腹皮15g,陈皮12g,桑白皮10g,天仙藤15g,赤小豆20g,猪苓10g,泽泻10g,炒白术10g,桂枝6g)加淡竹叶20g,7剂。朗依1盒外用。

五诊:2014年6月30日。小腹隐痛,便秘。本院B超:子宫全切术后,子宫直肠窝见前后径约30mm液性暗区。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郁李仁10g,7剂。

按语:该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继发慢性感染,因慢性盆腔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与周围组织粘连,分泌物渗出、盆腔淤血而导致盆腔包块、积液,炎症若未加控制,症状易反复,中药治疗以清热化瘀,祛湿消癥为主,对于炎症范围大,癥瘕顽固难消的病例,需3个月以上坚持治疗,才能有显著疗效。患者初诊B超可见左附件囊肿(39*55*70mm),后经大消症汤活血化瘀,清热除湿,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后,前后治疗约4月,包块进一步减少直至消失,下腹坠胀感消除而病愈。10月后患者再次因“小腹隐痛”就诊,B超见盆腔积液(84*43*86mm),从西医观点看来,是因盆腔炎症未完全控制或者再次出现新发感染,炎性刺激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体液大量内渗,机体不能吸收,积液范围逐渐增大所致,治疗多为抗炎利尿,补充白蛋白等。中医认为,此为肺脾肾及三焦失司,阳气不足,内寒积聚,水饮停于下焦,与湿热相结所致,为虚实夹杂之候,《金匮要略》记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以温化水饮为法。

    卵巢过度刺激方(OHSS方)为马老师自创的经验方,功在温阳行气利水,治疗助孕促排卵过程中出现的因雌二醇升高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其症状以腹胀、腹水、少尿、水肿、卵巢增大、恶心呕吐等为主,严重可危及生命,治疗宜尽早用药。其方以五皮饮合五苓散化裁而来,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出自《伤寒论》,温阳化气,利湿行水,治疗膀胱蓄水证,可解三焦气化不利;五皮饮(茯苓皮、大腹皮、陈皮、桑白皮、生姜皮)出自《华氏中藏经》,行气化湿,利水消肿,“皆用皮者,水溢皮肤,以皮行皮也”,治疗水肿轻症,未见表证,故除生姜皮。单用其一,唯恐药力不足,两方合用,共解皮下及体内蓄水,并加赤小豆、天仙藤清热渗湿,利水消肿;淡竹叶泄热除烦,利尿通淋,全方温补脾肾,通调三焦水道,培本助原,驱邪扶正,使下焦水饮得化,疗效显著,仅7剂,积液显著减少,继续守方巩固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