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金莲煞费苦心勾引武松的温情画面

 悟痴 2015-05-31

在《金瓶梅》中,潘金莲勾搭男人基本上都是手到擒来,但是武松除外。然而,武松却是她最“用心”勾搭的一个。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潘金莲是如何勾搭武松的。

首先,潘金莲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争取让武松产生好感。

潘金莲改变自己的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

第一,变得勤快。

在武松出现之前,由于武大丑陋、懦弱,潘金莲对这段婚姻极为不满,在家中总是颐指气使。武大除了每天辛辛苦苦在外做生意,回到家还要小心翼翼的伺候潘金莲,一不留神就会被骂的狗血喷头。而武松出现以后,潘金莲变了,变得勤快了。就像书中说的:武松只在哥家歇宿,武大依前上街挑卖炊饼,武松每日自去县里承差应事,不论归迟归早,妇人顿羮顿饭。当然,潘金莲如此做,完全是为了赢得武松的好感。

第二,改变对迎儿的态度。

迎儿只有十二岁,是武大前妻留下的女儿,也即是说潘金莲是她的后妈。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个后妈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体现在她对丈夫遗女的态度上,这一点潘金莲心里很清楚。

在武松来之前,潘金莲完全把迎儿当成个丫鬟来使唤,不仅让她端水做饭,还动不动又打又骂。而武松出现之后,潘金莲对待迎儿的态度就变了,就像她自己对武松说的那样:虽然有这个小丫头迎儿,奴家见她拿东西,碟里碟斜,也不靠她。这里潘金莲看似在说“迎儿靠不住”,实际上意思是,“迎儿还小,一般我也不让她干什么活儿”。当然,武松住在家里,潘金莲确实是这样做的,她希望这一切武松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对自己产生好感。

以上是第一步,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给武松留下一个好印象。

其次,言语试探。

潘金莲通过第一步,她的目的达到了。她每天辛苦、殷勤地侍奉,赢得了武松的好感,武松不仅送了“一匹彩色缎子,与嫂嫂做衣服”,还对嫂嫂的殷勤伺候感到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潘金莲开始用言语试探武松。

比如,潘金莲道:“莫不别处有婶婶?可请来厮会也。”

再如:潘金莲道:“我听得人说,叔叔在县前街上养着个唱的,有这话吗?”武松道:“嫂嫂休听的人胡说。我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是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就是了。”妇人道:“呵呀你休说,他哪里晓得什么?如在醉生梦死一般,他若知道时,不卖炊饼了。” 潘金莲一再问武松是否“有婶婶”,是否“养着个唱的”,既有探问的意思,又充满了挑逗的意味儿。而她强调武大郎“不晓得”这些“事”,更是在向武松表达她对武大不懂男女之事的不满。最后,采取行动。有了前两步的铺垫之后,潘金莲决定“我今日着实撩逗他一逗”。潘金莲早早地在武松房里升了火,摆好酒菜,单等武松上钩。二人喝了几杯子酒之后,潘金莲轰动春心,“她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身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服,不寒冷吗?”

武松面对这样的嫂嫂,不说话,只顾低头用火箸簇火。

潘金莲夺下火箸,道:“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儿来热便好。”

潘金莲的这句活很有深意。“我与你拨火”,到底是拨火盆里的火呢?还是拨心中的欲火呢?值得玩味。

其实,这一段潘金莲勾搭武松的意图已经表达的非常明确了。

以上过程,潘金莲虽然没能成功勾搭上武松,但她处心积虑,步步深入,确实煞费苦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