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疗:已告别“边做边呕”年代

 nizijun 2015-05-31


  大多数结直肠癌都需化疗 手术后一周内化疗效果最好

  大肠癌可治愈吗?它的早期信号是怎样的?化疗那么痛苦有药物改善吗?胃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预防以及治疗癌症方面有着怎样的作用?广告里常说的益生元对肠道健康真的有用吗……

  5月26日上午,第44期“名医大讲堂”走进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开讲如何“关注肠道健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胡伟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肿瘤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海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邹青峰分别就“大肠癌的早期信号”、“肠道微生态与肠道肿瘤”和“如何正确认识肠癌的化疗”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一一回答了现场听众的问题。

  关于进展

  早期大肠癌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治愈

  “大肠癌是指发生于大肠上皮的恶性肿瘤,从部位上又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胡伟民在专题讲座中介绍,目前,大肠癌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在所有的癌症中,发病率排第三位,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大肠癌病人还在逐年增加。

  他还指出,大肠癌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一旦发病,健康状况就会每况愈下,这种变化通常以月份计算,病期越晚,治疗越困难。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最重要的是,早期大肠癌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治愈。”

  大肠癌早期信号有哪些?一是便血,这种便血通常是黏附在大便的表面,颜色有鲜红有暗红,而且,大便表面还会有一些鼻涕样的黏液。“这跟因痔疮而导致的出血不同,痔疮引起的出血往往是鲜红的,而且会成滴。”二是大便习惯改变,比如出现便秘、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三是腹痛,主要是便前、便后有隐隐的腹痛;四是腹部有肿块,其实已是中晚期表现了,但对个人而言,也可能是利于发现的一个特征;五是出现没有食欲、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全身症状,通常也属于中晚期表现,但在早期也会出现。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他提醒,中老年人出现上述信号,应高度重视,及早就医检查。

  “更让人头疼的是,大肠癌早期常常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和表现,约25%的大肠癌甚至到了中晚期仍毫无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往往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他指出,40岁以后,大肠癌患病危险性会上升,因此,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排查一次大肠癌,主要包括每年一次的指检、每年一次的隐血试验和3~5年一次的肠镜。

  关于化疗

  出现化疗副反应可对症用药改善

  邹青峰说,放疗多用于直肠癌的治疗。大多数结直肠癌都需要进行化疗,化疗主要用于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和复发转移时的治疗。鉴于我国肠癌患者的发现时机较晚,通常诊断时30%以上的患者已无法手术切除,化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部分二期患者以及所有的三期患者一定要进行化疗。单纯手术治疗,三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约为50%到60%,主要的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果根治手术加上化疗,五年生存率可提高到70%以上。

  术后一周内化疗效果最好

  邹青峰指出,手术的意义在于切除肿瘤,给肿瘤减负。然而,手术对病灶以外的微小转移灶是没有办法的。手术后,肿瘤减负了,微小病灶却依旧长得很快,甚至有可能加快增殖速度。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减少转移,尽可能地将肿瘤的微转移“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者将微转移限制在局部可控范围内。大肠癌是化疗相对敏感肿瘤,近十年新药的出现,令大肠癌化疗效果明显提高。

  “病人最关心的问题是‘手术后何时开展化疗最好?’” 她推荐,化疗最好在手术后4周内进行,有些病人术后半个月就可以做化疗。

  有些病人总觉得手术伤筋动骨,化疗反应大,需要调理好身体再进行,因而迟迟不愿接受化疗。邹青峰指出,推迟术后辅助化疗时间,影响患者总生存,研究显示,术后辅助化疗,每延长4周,死亡风险增加14%。 “三期的患者手术后,化疗后的治愈率是60%,如果延长到8周化疗,他的治愈率就下降到54%,再延长一个月就下降到48%,大家要知道,化疗一定要做,在身体恢复的情况下不要拖长时间。”

  众所周知,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自身细胞会有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疗因为严重胃肠道、血液毒副作用,严重的阻碍了化疗的发展,大家谈“化疗色变”,一提化疗,立马想到那些掉光头发,呕吐不止等那些化疗的典型特征,往往因为恐惧而终止化疗。

  “我二十多年前刚当医生时,化疗病人要领一个盆,一边做化疗一边呕吐。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药物的问世,这种情况已经走入历史,但化疗留在人们中的印象依旧可怕。”邹青峰坦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被控制得越来越小,同时止呕、护胃等保护性新药的相继研发,化疗反应明显地减轻了。高龄老人、体弱者也可以应用。在新药的帮助下,化疗病人能够耐受化疗,大部分病人不用担心因无法耐受化疗严重的毒副反应,而放弃延长生命的机会。

  肝转移仍可通过“转化化疗”获生机

  有的患者发现肿瘤太晚,已不能手术,该怎么办?邹青峰说,由于我国肠癌患者发现晚,初诊患者15%~20%已有肝转移,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其实,病人并非毫无治疗希望,仍可通过“转化化疗”来获得生存机会。化疗有效能使肿瘤缩小,从而得到手术机会。化疗加靶向治疗的有效率达70% ,可提高切除率。

  她说,她有个56岁的患者,被诊断为“升结肠腺癌肝转移”,肝脏出现多个转移病灶,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为233.82 ng/ml (正常值为0到5.5),CA19-9数值为370.60 U/ml (正常值为0到27)。就诊时,他不符合手术标准。她让他先接受化疗。化疗药物起效,病灶缩小,达到做手术的要求。术后肿瘤完全切掉,肿瘤标志物降到正常。然后再接受化疗,现在已六年了,身体状况良好。   

  治疗方案

  需要多学科诊疗

  手术治疗最有效

  近年来,在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MDT”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及。“MDT就是多学科诊疗。”邹青峰解释,作为全身性疾病,要规范治疗大肠癌,单靠一种手段可不行,必须借助MDT模式,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多年前,病人开始治疗时找的是哪一科医生,决定了下一步的治疗该怎么走,至于是不是最优方案,这取决于医生的水平和学科。而在如今的MDT模式下,在治疗开始前,外科、内科、放化疗、影像科、内镜中心、核医学等多学科医生组成的团队打破门户成见,集思广益,多种思维碰撞,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完后怎么办?过去切完就算了,病人只能用中药调理,注意饮食忌口。而现在,除了术后化疗等,我们还有多种手段。”邹青峰说,必要时心理科医生也会加入治疗团队,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考虑到病人的需要。她强调,手术依然是大肠癌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如何预防

  调节生活方式

  可预防结肠癌

  “我们应该在结肠癌开始之前就阻止它。”胡伟民在讲座中提醒,结肠癌是所有癌症中最有可能被生活方式调节预防的,通过以下这些步骤,可以降低结肠癌发生风险。

  首先,在饮食方面,限制对红色肉类、饱和脂肪以及各种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豆类等健康食物。

  其次,维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BMI是反映体重以及脂肪是否超标的指示器。因此,注意不要让BMI超标。

  第三,要有规律地锻炼。每周至少五天,要达到中等强度并持续30分钟以下。

  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酒精饮料的消费。如果一定要饮酒,男性每天不要超过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如果吸烟,必须下决心戒除。

  第五,注意筛查。50岁以后,要进行规律的结肠镜筛查。如果有家族史或者结肠息肉病史,则与医生商量从更早年龄开始筛查。他说,其实结肠镜检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在足量的镇静药物作用下,99%的人可在结肠镜检过程中充分放松,大多数甚至根本记不起检查时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如果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肠道穿孔风险不到千分之一,而操作过程中出血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

  现场

  问答

  从腺瘤发展到大肠癌平均要七八年

  问:大肠癌如何早发现?从腺瘤到大肠癌,要经过多长时间?

  答:平均要七八年才能从腺瘤发展到大肠癌。年过四十五岁的人应定期做肠镜,一发现腺瘤就及时切除。

  问:大肠癌能否通过验血发现?不用肠镜行不行 ?

  答:单靠验血不行,如果肿瘤标记物不断升高,则怀疑有肿瘤可能,要确诊必须做肠镜。

  问:肠癌病人可做生物治疗吗?

  答:可以,但生物治疗的效果有多好,应该客观看待,目前医学界还在探讨,没有定论。

  问:溃疡性结肠炎能否治愈?

  答:治疗比较困难,建议到专业的消化内科进行治疗。

  问:黏膜管状腺瘤需摘除么?

  答:有恶变可能。需要摘除。

  问:结肠息肉术后半年,有嗳气反酸,是否手术并发症?

  答:这种情况说明你的肠道功能没有调节好,不是手术的问题。

  问:每顿晚饭后喝一两高度白酒,能否活血?

  答:不建议喝高度酒。有研究显示适量喝红葡萄酒有好处,但没有研究证实高度白酒有此效果。如果胃肠功能不好,最好别长期喝白酒,有可能导致酒精肝。

  问:补钙后有便秘怎么办?

  答:补钙与便秘没有直接联系。看你用什么钙,有些钙剂消化吸收好。

  问:常便秘会否更容易得肠癌?

  答:临床上发现有不少肠癌病人,回溯病史时发现患有慢性便秘多年。最好能改善便秘症状。

  问:早期肠癌内窥镜切除效果如何?

  答:要慎重,因为一旦癌变,在肠镜下切除,即使没有肿瘤残留,也要密切观察。有三个原因,一是肿瘤一旦恶变,是向肠壁下面浸润生长,仅靠肠镜切除,有时切不干净。二是因为有一成的黏膜内病人,有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在肠镜下做切除是不够的。三是肠镜下切除后,定期观察的频率要增加。

  要判断肠癌是否适合在肠镜下切除,要看肿瘤生长的深度。肠癌是黏膜上皮癌,如果穿透了黏膜,到了基层,则不适合做切除。要交给医生来判断。T1期肠癌,也就是没有穿透黏膜的肠癌,可以用肠镜切除。

  问:喝酸奶相当于吃益生菌?什么时候喝最好?

  答:差不多。喝酸奶没有绝对的最佳时间,晚餐后一个小时喝即可。

  问:肠癌手术后,做化疗时只差一个疗程没有完成,就停止了治疗。会有问题吗?

  答:应该没有问题,别太有心理负担。但手术后要定期复诊。

  问:如何减轻化疗痛苦?

  答:化疗痛苦主要有消化道不适,现在有专门治疗呕吐的药物。

  问: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为何大便次数多?

  答:与手术后肠道功能调整有关,如果次数太多,应该到医院让医生看看具体情况。

  问:八十岁老人得肠癌,能做手术吗?七十岁的老人能做无痛肠镜检查吗?

  答:要看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只要能够接受手术,最好做手术,手术是唯一根治肠癌的机会。老人可以做无痛肠镜,但如果年纪太大,做无痛肠镜有一定风险,应该请麻醉师来评估静脉麻醉的风险。

  肠道营养

  多喝酸奶有助消化胆固醇

  可促进大肠的微生态平衡

  分析

  大肠微生态失衡容易导致肠癌癌变

  益生元、益生菌……这些经常在广告里出现的词,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们跟人体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在当天的讲座中, 刘海鹰在讲座中指出,补充有益菌或益生元,的确可促进大肠微生态平衡;保持大肠微生态平衡,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在日常饮食中,多喝酸奶是一种最简便的增加有益菌的方法。

  刘海鹰指出,人体微生态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以及病毒,其中受到科学界关注的是细菌这部分。在人体生长的微生物里有70%在胃肠道,而胃肠道的微生态有可能被很多不一样的因素影响,比如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人体基因等。事实上,胃肠道微生态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所包含的基因就超过了三百万种,他们既有保健作用,也有致病作用。

  大肠微生态影响结直肠癌的病变过程

  “以细菌为主的人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他说,尤其是在大肠里,细菌本身已经占所有细胞数量的90%。大肠微生态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人出生后两年开始发展,一直变化,直到人死亡。也正是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病变过程。

  刘海鹰认为,大肠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有着相关性。大肠微生态不仅能调节新陈代谢过程,也能把在胃、小肠消化的物质消化掉。然而,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食品污染、药物(抗生素)的滥用、现代医疗的副作用等,导致大部分人的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其中,人的饮食习惯是结直肠癌癌变的重要外来因素。

  高纤维饮食预防结直肠癌

  “流行病学显示,含有大量脂肪与蛋白质的西方饮食与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正相关系,而高纤维的饮食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刘海鹰分析,高纤维饮食能让大肠微生态进行糖分解的发酵,产生许多短链脂肪酸,包括了醋酸盐、丁酸盐和丙酸盐,而已有研究表明,丁酸盐对预防结直肠癌有一定的作用;相对来说,高蛋白的饮食结构会促进蛋白水解的发酵,导致许多炎性和致癌代谢物的产生,例如酚类、氨和氮性代谢物,而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会促进胆汁分泌,而肠道内的致病细菌能将胆汁内的胆酸转化成致癌的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简而言之,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容易导致便秘、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腺瘤,时间一长,容易演变成肠癌。

  措施

  补充有益菌可促进大肠微生态平衡

  刘海鹰介绍,要保持大肠微生态的平衡,就需要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其中就包括两种办法。

  第一种增加有益菌的方法就是直接补充有益菌。比如,喝酸奶饮料或者吃益生菌粉,而且益生菌粉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准确的补充经过试验证明的有效菌株,并且不会补充任何其他的菌株。但是,益生菌粉和酸奶都有两个缺点。首先,两者补充的有益菌有限,跟肠道里庞大的细菌数量相比,这种补充相当渺小;其次,益生菌粉和酸奶都是以活性细菌为主的产品,这些细菌无论是在运输过程、储藏期间,还是经过胃酸考验后,数量都会大大减少。因此,促进有益菌增殖的效果并不明显。

  第二种增加有益菌的方法是补充益生元。益生元是一种有利于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有益菌的土壤,能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成功的益生元,应是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却能在进入肠道以后被肠道菌群所发酵,而且,它只是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没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细菌。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益生元,主要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以及低聚异麦芽糖。其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已经被美国FDA认证为安全食品,并且已经发展成现在奶粉里边必有的食品添加剂。”他说,实验表明,每天服用8g的低聚果糖能显著增殖双歧杆菌属。“打个比方,摄入益生菌粉,就像撒种子,摄入益生元,就像是施肥料。”

  刘海鹰说,最近,《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文章认为,胃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还有可能影响化疗药物的代谢过程,增加药物功效。“在不久的将来,某些化疗药物可能需要在病人的大便监测之后与某种益生菌制剂同时共用,成为整体的治疗方案。”总之,胃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预防以及治疗癌症方面的作用,都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饮食

  多喝酸奶是增加有益菌最简便方法

  刘海鹰说,要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在日常饮食中,多喝酸奶是一种最简便的增加有益菌的方法。

  刘海鹰介绍,早在1971年,日本就有一个研究团队发表文献,认为酸奶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1985年,由生物学专家Gilliland带领的美国团队做了动物试验,发现酸奶里的乳酸杆菌属有调节动物胆固醇的作用,原因可能是益生菌的代谢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酶,从而导致更多的胆固醇从肠道的排出;1995年,研究人员发现,有益菌可能干扰胆盐在肠道里的吸收,减少血液胆固醇合成;1997年,研究人员又发现,有益菌本身能消化胆固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人体临床试验中,通过研究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各种菌株,发现益生菌对高血脂有治疗作用。”

  刘海鹰说,酸奶里边的有益菌还有助于肠道对钙的吸收。美国一项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每天服用8g的益生菌制剂,能显著增加儿童的钙吸收,其中的机制应该与肠道酸碱性有关。因为肠道内的环境是偏碱性的,像钙这种难吸收的营养素是碱性物质,在碱性的环境里,钙比较难溶解和被吸收,而肠道益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例如丁酸盐,能把肠道环境稍微变酸,从而促进钙的溶解以及吸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