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州市侯王村:以孝治村促发展

 自问心如何 2015-06-01

点击浏览下一张

 

  侯王村,地处青州市西南山区,303户人家,1017口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通过近十五年以孝治村,不仅孝亲敬老蔚然成风,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先后被省授予亲情示范教育基地,评为全国和省文明村。那么,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是怎样走上以孝治村之路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对此作了走访。

  以孝治村的起因

  1998年10月,新 “两委”一班人上任后,都想尽快治理一下侯王的山山水水,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期望。但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的愿望正与现实相反。今天这户吵着分家,要求干部处理;明天那家闹矛盾,找到书记调解。有的老人甚至拄着拐杖,痛哭流涕找到村委,等等。为了处理这些琐碎事,弄得村干部整天睡觉难眠,吃饭不安,哪有心思去抓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不得不重新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分析认为,互相攀比,不养老人;分争家产,不顾老人;嫌弃父母,虐待老人。其根源就是一个“孝”字,也是村风不正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们决定先从尊老、孝老开始,干部带头在老年人身上办几件实事。

  1999年春节前,当时村里没有钱,村支书就拜访本村在外工作的乡亲,恳请他捐赠点物品,走访全村老年人,这位爱心人满足了他的愿望。村干部便将50多袋大米,逐户送到70岁以上老人手中。同时春节期间,村干部挨家给老年人拜了年。

  村干部的行动,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外工作的同志很受感动,当场表态:今后村里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原来不大孝顺老人的子女,从心里感到内疚,表示今后好好孝敬父母;过去与村干部有成见的村民,进一步化解了矛盾;不少老年人还主动教育子女,今后要好好听村干部的话,多为村里出力。村干部带头尊老,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如过去每户80元的道路集资,都是村干部挨户催,上门要,这年正月十六就主动交到96%。

  村干部对老年人的爱心,激励了子女的孝心,凝聚了村民的人心,从而也悟出“子不养,老人难;闹纠纷,人心散;家不和,邻不安;村太平,促发展”这样一个道理。进一步坚定了村委一班人下决心抓孝德建设的决心。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支部书记率先垂范。书记冯先家虽然失去父母,但始终把老年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给予关心。当书记14年,多次找本村在外工作的乡亲、同学、朋友、企业家和老板,将“化缘”或捐助来的

  资金,帮助困难老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为老年人买了银龄安康保险,给70岁以上老人安装了电话。将“化缘”或捐赠来的大米、面粉、鸡蛋等食物,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期间,逐户分给老年人。村里有七位患白内障的老人,通过他的协调,免费做了手术,使患者重见光明。冯先家是个细心人。他听说有的老年人晚上不小心把尿盆弄到,臊气了一晚上。冯书记心想,老人若有个感应灯,一触就亮该多好啊!为此四处打听。后来,东营市某企业一位老板被他的爱心所打动,自愿捐赠。老人们感动的说:“冯书记比亲儿子想的还周到。”有些老年人想挣零花钱又无门路。这位爱心村官便设法和有关单位联系,先后将十名老人安排做了清洁员、门卫、烧锅炉工作。2011年末,镇政府通过对各村全面考核,奖给书记、主任现金两千元。两位朴实的村干部把应得的奖金,在来年的清明节前买了50箱鸡蛋送给老人。冯先家对村里的喜事很少参加,但不管哪位老人去世,他总是抽空到场,代表村“两委”送上花圈,深深鞠上三个躬。

  ……

  支部书记对老人的一片爱心,感动了善良的村民。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是“他对老人比俺的亲儿女照顾的还好”,“这样的书记少找”,“有这样的好书记,是全村老人们的福气”。 73岁的王玉芬(化名)老人,有人要在城里给她找个老伴,她说:“书记对俺这么好,啥也不缺,我哪也不去,就在侯王享清福咧!”

  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村“两委”一班人。村主任王化玉,对孝敬老人不攀不比。83岁的老母亲,一直由他赡养。老人生病,他背着小脚老娘到村卫生室打吊瓶。副主任王化忠,兄妹五人,他一人照顾患气管炎母亲十几年。其老伴是全村有名的好媳妇,婆婆病逝后,又是好婆婆,其儿媳又是全村的好媳妇。其他四位成员,都是多年的和谐家庭和镇、村好媳妇。

  搭建“孝”的机制

  制定具体标准,量化赡养义务。这个村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基本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对老年人的口粮、零花钱、医疗费、住房、帮老人打水和拆洗缝补衣被及购物、子女轮流伺候和护理、给父母过生日慰问品的多少、冬季取暖煤的数量、每年添置新衣服以及子女常回家探望父母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标准,使养老有一个基本尺度。同时,村“两委”还专门印制并逐户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老人、子女、村委签字生效。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赡养协议书》签订后,为督促村民落到实处,他们除设 “孝心监督台”外,还坚持半年检查、年终评比制度。经检查达到标准的上“孝敬榜”。对个别不尽赡养义务的,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谈心教育或村广播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通过强制手段限期改正。

  评选表彰先进,弘扬孝德之风。自2000年以来,这个村一直坚持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和谐家庭制度。并采取送喜报、发奖牌等形式给予鼓励,让子女感到孝敬老人的光荣,使老人深知家庭和谐的幸福。去年,又开展了评选表彰“慈孝家庭”活动,春节前夕,当村干部将200个写有“慈孝之家”大红灯笼挂在各户大门口时,对全村震动很大,节日期间外村走亲访友的也反映强烈。

  村干部给老人过生日,促使子女不忘养育之情。多年来不管哪位老人过生日,村干部都提着礼物,前去祝寿。使老人从心里感到温暖,也激励着子女们的孝心,同时,也使村干部与村民的心贴的更近了。

  培育“孝”的环境

  侯王村有一个“孝”的环境。6000多平方米的孝文化广场,中央竖立着“百孝石”,背后雕刻着百句劝孝诗歌。广场四周图板上有24孝图、孝文化警句格言、弟子规、劝善歌、中国当代十大名人名孝、潍坊和本市道德楷模以及近几年开展孝文化活动的各种照片。村中设有“孝文化长廊”,其南端写着“羊跪乳 雅反乳 万般孝当头”11个大字,中间挂有新“24孝图”。村委院内看板上,有村“两委”敬老爱老具体措施,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和谐家庭标准和光荣榜, 70岁以上老人照片和出生时间,孝心监督台。办公楼迎门厅摆放着“以孝治村,共享和谐”。二楼各办公室均挂着“孝兴侯王”横匾……。总之,这个村到处都充满着“孝与德”、“荣与善”的浓厚气氛。使人们一进村就深深感到,它是

  一座孝德教育的无声课堂。都会内心自问:你对社会老人尊重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们不懈的努力,现在,侯王村孝敬老人蔚然成风。赡养老人互相攀比的现象不见了,村干部帮着老人催粮、称煤、要钱的没有了,为赡养老人兄弟之间打架、吵嘴的彻底杜绝了,在全村呈现出主动赡养老人,争着伺候公婆的新气象。 “三个儿媳争婆婆”、 “推着老娘打吊瓶”、“婆媳双双争先进”,在民众中传为佳话。自2000年以来,全村先后有293人次评为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201户评为和谐或慈孝家庭。过去对父母不太孝顺的子女,在孝德大气候影响下,转变了态度,加入了先进行列。村民们在节目演出中这样唱道:“孝德精神传万家,侯王起了大变化;干部带头来尽孝,村民紧跟都不差;赡养老人不攀比,各尽孝心顶呱呱;又送吃来又买穿,每月还给零钱花;晚辈经常陪陪俺,平时跟俺拉拉呱;全家老少挺和谐,心里舒坦身更佳;好日子呀过不够,以孝治村开的花。”

  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过去,这个村经常因宅基地、树木、财产等问题,邻里、兄弟之间发生纠纷,弄得四邻不安。现在大家都讲孝道、讲和谐、讲友善,出现问题不仅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而且出现了一家困

  难众人相助的感人场面。宋执元一家,三年内两次车祸,两死一残。在老人急需帮助时,全体村民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一天就捐赠4280元。村“两委”要与有关单位合作,村里建种植基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村民都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很快办理了相关手续。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村里成立锣鼓队、演出队,村民们都踊跃参加。五年来,他们不计任何报酬,不仅应邀为单位庆典、镇村大型活动和婚礼助兴,还在每年镇组织的比赛中取得前三名。近几年,在这个村建学校,建筑材料啥都有,但没有一个乱拿的。由于这个村人人自觉遵纪守法,14年来无一例刑事犯罪案件,也无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

  村庄面貌发生变化。1998年前,集体不但没有钱,反而欠债7万多元。三提五统村民交不上,干部只好垫上;人家来要账,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村里修复公共设施,只有硬着头皮到处借。通过以孝治村,村干部都讲一个“诚”字,村民都讲一个“爱”字,全村人都讲一个“实”字。近几年,在有关单位扶持下,硬化了村内道路和生产路,安了路灯,架了护栏,改变了“白天石绊脚,晚上黑通通;雨天两脚泥,旱季一身土”的状况。村里通过代地入股的方式,建起了近40亩的种植基地。把近200亩山林进行承包,利用荒山发展经济。同时,还发动村民在沿街地段建商品房,开展多种经营。据统计:这个村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700元,增加到现在

  的17280元,14年间增加了近七倍。为改变村民生活条件,群众自愿投资,建立了低碳生活区,有近百户用上了沼气, 40户今将告别草房乔迁新楼。

  以孝治村对我们的启示

  必须先从抓“孝心”入手。在我国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凡是对老人不孝者,都会受到公众的指责。为此,村干部上任伊始,就紧紧抓住了一个“孝”字。即: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孝,广泛宣传都知孝,制定规章促进孝,表彰先进鼓励孝。用孝凝聚民心,激励人心,以孝促家庭和睦,促村里太平。若是只制定“村规民约”或约法三章,而不从知孝入手解决思想问题,即使一时奏效,也不会持久。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侯王在广泛进行思想教育,让子女知孝、行孝的基础上,还建立了适应本村特点的机制:一是监督检查机制。村里赡养标准制定后,村监委会始终坚持每季重点走访,半年逐户检查,年终评比总结制度,并对落实情况做到赏罚严明,从而树立了养老正气,打击了不孝之风。二是表彰激励机制。这个村一直坚持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和谐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标准,不记名额,层层评选,不徇私情。从而激励人人行孝,家家和美,在全村形成了一种孝亲敬老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多年来,这个村的干部始终做到逢年过节慰问老人,抽点时间看望老人,尽心尽力帮助老人,主动到医院看望老人,甚至最后敬献花圈悼念老人。正是干部的敬老行动,激发了中青年人的孝心,融洽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众的力量。现在村“两委”不管号召干啥事,村民们都积极响应。比如,农村开个大会很难召集,这个村广播里一吆喝,人员就按时到齐。2012年冬经常下大雪,村干部一发动,村民们就立即清扫积雪。外村过路者直夸奖:“这个村和别的村就是不一样,真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