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店村义工——新农村建设中的炫彩

 妫水河畔 2019-07-19

在河北省因战斗英雄董存瑞而闻名的隆化县,离县城15公里外有一个小山村——辛店村。如今以1200多名义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引人关注。

2018年初,辛店村与中国大地上不发达的村一样,村里几乎家家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里是全国空心村的缩影,没有资源,没有财力,没有村集体企业,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只有越来越生疏的邻里关系。

如何建立党和政府倡导的城乡融合、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区?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工作生活?这是摆在辛店村新一届两委班子面前的难题。如何破局?

一号义工——梁志国

在农村能不能建立一支义工队伍?在北京积极参加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的梁志国在思考着。

梁志国是村里有名的爱心人士。村里修桥补路、建设学校等公益事业他主动奉献,辛店村的大事小情有求必应。他做梦都在想如何让家乡从根本上改变面貌,走上富裕和发展之路。他掏钱找机构培训村民学习芽苗菜技术,现在发展到10人的花生芽菜组,绿色环保健康的花生芽已走进县城酒店;他到黑龙江寻找有机老大豆种子,洽谈深度合作,并带领义工试种;亲临多地体验乡村旅游建设示范点。同时他下定决心要回辛店村发展义工队伍,点燃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希望,激发家乡广大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创造力量。

2018年9月,新两委班子上任,正值全县普遍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治。没有钱,缺劳力,两委班子开会时,大家面面相觑,长吁短叹,无计可施。梁志国提出:咱们发展义工干!他坚定自信、掷地有声。可与会者还是投来了质疑的目光。能不能得到响应,梁志国胸有成竹: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这是为辛店的子孙后代,是为了不当“空心村”,没有空巢老人,没有留守儿童,中年人没压力,年青人愿意回村发展,孩子未来有希望……说干就干。“感恩、奉献、团结、正义”的宗旨铭刻于心。干就要落地砸坑。为此,他讲了四个月的车轱辘话,村里广播讲、微信群里讲、三五人群讲、重点人群讲、关键人群讲、逢人便讲、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正面讲什么叫义工:没报酬、不管饭、干活不用看着、就是无偿做贡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建共享;反面讲:村里环境脏乱差、村民说话不文明,外出的人不愿意回来,娶进门的媳妇不愿意回婆家住。

古人说人之初心本善,乡里乡亲都要个面子。参加做好事儿的人多了,干坏事儿的人就少了,和谐社区才能建立起来。

9月份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开始,孙书记、村长、妇联主席等一齐带头上阵。第一天,除了村干部外,只有六人参加。可别嫌少,这可是梁志国提前做通了工作的“刺头村民”都是村子里有影响力的人;“风凉话也有,一开始把我们当精神病。在短短的10天里义工就增加到200多人。”梁志国笑着介绍。村里大力表扬这些义工,梁志国出钱为义工们做了绿马甲。他和村长把自己家的挖掘机开到整治现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拖拉机电瓶车的村民都一起上。路面拓宽了,垃圾清理了,村子干净了。到2019年春节前,辛店村义工队伍超过了1200人!其中,最年长的85岁,最年幼的6岁。身体不好的老人烧水沏茶站脚助威。全村形成了以做义工为荣的良好风气。

截止到今年“七一”,村委会共收到村民和爱心人士捐款35万多元,辛店全村义务出工12000多人次,垒长城墙3000米,挖沟2000米。在集中整治行动中,村民贡献自家机械:两辆铲车、1台钩机、15辆三轮车和一辆拖拉机义务出工最短的40多天,最长的100多天。梁志国的铲车是随时待命,随叫随到。83岁老人王成、70多岁老人顾文全和老伴,每次做义工都冲在前面、乐此不疲。

在集中整治获得成效之后。村里建立了星期六上午义务劳动制度。每到周六早晨,义工少年吹响劳动号子,家家户户的义工带着工具走出家门,按组投入劳动。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壮劳力也会专程赶回家乡做义工。很多有泥瓦匠手艺的村民为了美化村容村貌的长城墙,放弃外出挣钱的机会。有的抽不出时间回来,干脆捐款支持。辛店高跷队的丛鹏、姜建、王龙等20多名年青人每人每月捐款100元。拓展了义工精神的内涵。

辛店村形成了一支由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的、占全村人口87%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义工团队。

卫生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要跟上。梁志国牵头完善村规民约,每户签字按手印背书。一张《房前屋后制约责任书》,村书记、村主任、户主、监督员一一签字;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加盖公章。大力倡导仪表美、语言美,大家谁都不准说脏话、骂人。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现场批评、发到微信群里大家评议,组织村民上门纠正。承德丽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来村,义务举办义工礼仪素质提升培训班。回村任职以来,梁志国几乎全部精力投在村里,经常晚饭后在村部给大家讲课:孝道、礼仪、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没有稿侃侃而谈,全是自己多年打拼的真经。

义工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辛店村通过义工队伍建设,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合了现代文明理念及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义工精神延伸——建设文明大家庭

村子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有浓浓乡情的大家。但是随着年轻人进城打工生活后,村里人也变了,学起城里人各自关门过日子。现在辛店村民出来做义工,大家一起无私奉献改变家乡面貌,汗水洒在一起,笑声融合在一起。心近了,话多了。有因为小事20多年不说话的邻里握手言和了。梁志国“板正正儿、利索索儿、干净净儿”的要求正在全村实现。久违的集体荣誉感回来了,人的精气神重新提振了。村民孙红梅老伴儿去世后,一直从抑郁状态中走不出来,整日愁眉不展以泪洗面。家里人担心,必须安排人陪伴。做义工让她有了生活中新的寄托,她参加劳动后,发自内心的笑容天天挂在脸上。一些经常吃药浑身不舒服的老人,每天出来干会儿活儿,哪儿都不疼了,药停了,睡觉香了。两委班子借机提出提升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的计划:在感恩,奉献,团结,正义的口号引领下,打造情义无价的村庄,尊老爱幼,让年轻人愿意回乡发展,中年人生活无压力。

第一步迈的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搞好个人卫生。村里干部用朴实的语言说,老少爷儿们儿拾掇拾掇出门儿,妇女们给自己捯饬利索了漂漂亮亮再见人。辛店儿村的大喇叭微信群反复做动员。村干部和义工骨干带着指甲刀,看见墙根儿下站着晒太阳的人,握手看指甲,长了就给剪。闻见身上有味儿的,送 到澡堂子里洗干净。女人们其实最好面儿重视外表,让村干部一督促,不光是年轻的小媳妇儿,连中老年妇女个个也都穿的板正光鲜头面清爽。还有的化上了淡妆。

仪态仪表注意了,村里又抓语言美。村民不仅不许骂人说脏话,还要训练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村干部着眼的是未来发展乡村游,村里没有景观、古迹。靠的就是自然纯净的空气、热情朴实的村民、善解人意的言行、整洁舒适的环境、可口的饭菜。

能力需要培养习得,环境需要提升维护。辛店村以建设义工队伍为突破口建设和谐社区的经验,不仅适用于农村,对城乡居民小区的建设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城镇居民小区,包括所谓的高档小区,养狗和不养狗居民之间的矛盾不少。私搭乱建也是屡禁不止。在农村,自家院外搭个煤棚子、建个厕所、堆点柴火、种几垄小菜都是司空见惯的常态。现在辛店村可不行。有一天,一家的小狗没栓,祸害了邻居家的庄稼,咬坏了塑料大棚,村支书连着几天在村微信群里批评,大家群起而攻之,狗主人连连道歉并赔偿,从此家家引以为戒。

今年端午节前,一位老汉早晨刚在自家院外种了两垄葱,村干部还没发现,就被老伴儿劝着一块儿拔了,”咱们可不能丢这个脸”。

村民们还记得,去年入冬刚刚设立垃圾桶的时候,有人把滚汤的的煤灰倒进去,烧坏了垃圾桶;还有人把粪便脏水倒进去,冻裂了垃圾桶。现在经历了几个月义工队伍建设后,有村民主动将杏仁露铁盒儿做成烟灰缸钉在村中大街小巷的墙上。每周六,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会把垃圾桶擦得干干净净。人们见到垃圾桶满了,就把垃圾再拎回家存放。保证全村全天没有塑料袋纸片乱飞,污水横流现象。大街小巷一个烟头儿都很难看到。

今年春天,村里在村道边儿种上了鲜花,果树。花和树有义工捐,义工免费运送,义工种植养护。辛店村环境进一步提升了。

有了义工精神和义工团队支撑,两委班子进一步推动辛店村民风民俗的升华。2019年春节,两委提出文明过年的号召:各家摆年饭待客不超过八个菜的光盘行动;红包儿不超个位数;村里不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小规定可大大释放了人们多年来攀比过年造成的心理压力,原来因为经济不富裕过年不好意思出门的人都大大方方的串门儿。小红包在微信群里飞,在大街上随着祝福的问候在人们手中传递着。参加了义工队伍的人骄傲地挺直了腰杆,在村子里互相拜大年。

农村里的红白喜事儿是大事,辛店村对红白喜事也有了新办法,村里有专门的办事机构——红白理事会。谁家办喜事儿跟村里报告,红白理事会立刻安排人操办布置,场面热烈,节俭而文明。谁家办白事,磕头请来村里人抬重,对逝者表示敬意,动辄几十人、上百人。不用事主张罗,只要做义工,都有这样的待遇。

义工志愿服务乡村建设,焕发了人们心中的感恩、奉献、团结、正义的善心懿德。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村民守则等村规民约,使农村社区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义工的标杆儿集体

辛店村的义工队伍建设和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群体,新一届两委班子。这个群体接受权力时就立下誓言:落实感恩、奉献、团结、正义的口号,一心一意建设辛店村,不谋私利,不花村里一分钱招待费。两委班子就是最早的一批义工。

先说说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村党支部书记孙宝全。孙保全本来在外经商多年,年收入几十万,为了改变辛店村面貌,他停了自己的生意,回村参选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孙书记性情温和,善解人意,村委梁志国见多识广,思想前卫,对于如何发展辛店村有独特的设想。孙书记充分肯定:“志国提出的很多东西都很超前,我全力支持。”其实,在农村推进每一项工作,改变村容村貌的事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宣传发动,分头布置,攻坚克难,督促检查,总结表彰。大量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孙书记带头默默去做。有的村民在院儿外占道乱堆杂物,住家老人固执再加上身体不好,不予清除纠正。他不一味批评,而是找在外工作的儿女讲明道理,通过子女和谐圆满解决,顺利完成整改。

孙书记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家里兄弟六人和谐相处。他把这份孝心和爱心在村里推广,今年春节前,两委班子决定在村里开展敬老活动,村干部分组挨家挨户调查儿女对老人是否孝顺,是否常回家看望老人,是否有虐待老人的现象,让中华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落到实地。

村长姜国龙为人憨厚直爽,村里重活儿累活儿带头干。但有时工作推动受阻时,忍不住会骂个人。有村民体谅他的好心,在微信群里为他开脱,村两委班子不答应,他当然也不放过自己,主动认错检讨。为此在全村五星户评选时因为骂人少得一星。全村人都心服口服。

妇联主席徐维维刚刚做村委工作,有满腔热情却缺乏工作经验,曾被不理解的村民说三道四,冷嘲热讽,她没有气馁、擦干了委屈的泪水,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其他村干部请教。不仅处处带动妇女参加各项活动,还担负起宣传外联工作。

村两委把手中的权力真是用在了为村民贴心服务上,辛店村村民盖房买料运料需要报村委会盖章批准,这可不是为了吃拿卡要,是为村民把道关。许多村民外出少,信息闭塞,农村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地方,有的村民图便宜容易上当。村干部针对村民需要采购的用品,监督质量,团购议价,审核合同,村民省心放心。比如。村民家家户户院外的污水井盖儿,有的高出路面几十公分。路人行走不安全;有的用水泥,有的用木板盖着很不美观。村里统一要求,井盖不得高出地面五公分,一律采用村里统一选购的安全美观结实耐用的井盖儿,由村委会统一采购低于市场售价三分之一,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村书记孙宝泉,村长姜国龙,村委梁志国,妇联主席徐维维轮流值班,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在两个数百人的微信群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扬先进,批评不良行为,安排部署文明村建设行动,解答村民问题。比如辛店村正在家家户户推广的分餐制。这可真是超前的文明卫生用餐方式。为了让村民理解分餐对于预防疾病饮食文明的意义和作用,不是发个号召就能落实的。他们不厌其烦的宣讲、示范、检查。梁志国自费从北京买来分餐用的勺夹分发给大家,正是基于对村干部的信任和拥护,村民们努力把村干部的号召变成自觉行动。全村分餐制已在农历六月六全面启动。

“美丽庭院”评比又紧锣密鼓创建中。讲到人美、院美、屋美、厨厕美、村庄美,梁志国强调“不光是穿戴美,行为、语言更要美”、“细节注定成败”、“美是全方位的”、“厕所是没有味的”、“18个骨干带头做,至少培树100家”、“开个三轮车来检查,该扔不扔的替你扔。”见解独到深刻、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百听不厌。“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小时、受益一辈子”、“参观学习不是充样子”、“不要关门过日子,不要办事不求人”、“你做好事,老天都帮你”、“真正要发展好建设好辛店,人的精神要转换”、“再捣乱还能大过法吗?”、“村民情义无价,要把这个情义无价放到第一位”、“辛店义工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做辛店的垫脚石,不做辛店的绊脚石”、“做孩子的榜样,教育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这么浅显易懂的融进辛店,融进村民的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辛店村的义工们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令村容村貌换新颜!走在河北承德辛店村,道路宽阔平坦,屋舍整齐,环境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果树环绕,村民骄傲的赞美:我是辛店人!我自豪!我快乐!

辛店村在自然环境不变,农村社会经济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用发展义工的方式唤醒了村民的爱心,激发了淳朴乡民精神文明的底蕴,迸射出绚丽的光彩,幻化成建设美化乡村的巨大力量,辛店村的变化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到新店村看看吧!友情的乡亲!有义的新农村!中国辛店——大美义工村!

作者:刘昱 杨献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