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嘉和堂 2015-06-02

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清苦老财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005 这是春秋时期的子仲姜盘,盘内有的动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转动,这么精美的青铜器在现今无数商周青铜器中无一能媲美,难怪人们都这样惊奇地观赏它。


 

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即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学习历史的口诀“春秋战国乱悠悠”就是这个历史时期了。

 

5.春秋青铜器

 

春秋时期自BC770年至BC476年。春秋青铜器与西周青铜器最大的不同是,西周大多是王臣之器,而春秋则多是列国之器。

春秋时期青铜器大致可分前中后三期。前期约百年之内,与西周相比较,并无新意,一如西周旧制。

春秋中期的青铜器自公元前7世纪前半叶至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是列国青铜器的兴盛期,地区特点明显地显示出来。这个期间,青铜工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王室的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器,诸侯国青铜器占据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地位;原来的“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生产享用的器,青铜器的制造加强了实用性。在纹饰上,商、周以来的兽面纹、夔龙纹等纹样,变为华丽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在造型上,由庄严厚重变为轻巧多样。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三足羊首鼎,春秋早期

一般认为,春秋早期的青铜器与西周相比较并无新意,一如西周旧制,但是,这件三足羊首鼎小巧玲珑,减少了西周青铜文化的威严、华丽和繁杂的宗教性及等级性,增加了世俗文化的活泼和轻松的色彩,展现出春秋早期作品重视形制的轻松和纹饰的简练,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2牺形铜尊,春秋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3-1 毛叔盘,春秋早期

 

盘,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此盘式样沿袭西周,但是蟠虺纹纹饰具有春秋特征。蟠虺纹见下图5-3-2。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3-2蟠虺纹。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4云纹铜禁,春秋中期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5铜盏,春秋中期

 

失蜡法铸造工艺是先将易熔的黄蜡制成蜡模,然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再经烘烤使黄蜡流出,形成型腔,最后浇铸铜液成器。失蜡法铸造工艺最初见于春秋中期,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盏和铜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失蜡法铸器。

图5-4和图5-5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一件藏于国家博物馆,其实它们是同时在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的。图5-5的铜盏摆放在图5-4的铜禁之上使用。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6 栾书缶,春秋

 

此缶上的铭文为错金铭文。错金,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中叶。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7荆公孙敦,春秋

 

敦(dui,对),盛食器,将鼎、簋的形制相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最大的特点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或椭圆球形,因有“西瓜敦”之称。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8叔朕簠,春秋

 

 

簠(fu,府), 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等饭食的器具。凡簠都为方形器。簠出现于西周中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从春秋中期开始,簠的形制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口壁和耳足上。本器的形制特点符合以上规律,唯兽头形环尚遗有早期的特点。

叔朕簠传世有三件,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各藏一件,另一件下落不明。图5-8是故宫博物院所藏,铭文锈蚀较重,缺字依上海博物馆的另一件同铭器补上。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9秦公簋  春秋早期

 

这是青铜器史上值得一提的器物,很多关于青铜器的书籍都提到它,它对研究春秋初期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9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本文题图005就是此盘。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0莲鹤方壶,春秋中期

 

此壶河是南博物院藏,另外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

 

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有了飞速发展,如“失蜡法”的发明等。但这一阶段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成就并不仅仅体现在创新上,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也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如“分铸法”。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即采用分铸法,既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

 

分铸法,也称再次铸造,适用于铸造器身外附有小饰件的青铜器,如附有双龙耳的莲鹤方壶、带提梁的卣等。铸造时,或先铸器身主体,或先铸附件,然后再把未用的泥范与做好的铸件连在一起,进行二次铸造。

 

春秋后期的青铜器自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到前5世纪中叶(BC476年),是东周青铜器铸作最兴旺的时期,也是中国青铜器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列国青铜业达到成熟地步,地域特征明显。后期的铸作方法也有变化,预铸和模印广泛应用,失蜡法在春秋后期出现。纹饰凸现龙纹的地位,蟠龙纹、蟠螭纹、蟠虺纹盛行。铭文也有地区特征。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1 狩猎纹豆,春秋

 

 

狩猎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出现了以表现当时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宴乐、弋射、采桑、狩猎以及水陆攻战等题材,这时期的礼器如壶、豆等,生活用品如铜镜等,都有以此类纹饰作为装饰者,这是纹饰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后来绘画艺术的先声。详见下图5-12。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12 狩猎纹豆纹饰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3嵌赤铜鸟兽纹铜壶,春秋

 

 嵌赤(红)铜,一种金属镶嵌工艺。目前所知,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于铜器上镶嵌红铜的技术,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嵌红铜的直内戈。西周时期,这种技术几乎被人们遗忘,春秋时,嵌红铜技法又重新恢复和流行起来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4蟠螭纹编镈,春秋后期

 

 

镈(bo,伯),青铜乐器,镈如大钟,与钟的区别主要在底口,镈的底口是平直的,钟的底口是桥形的。

 

镈是乐器,春秋贵族除了喝酒、吃肉、欣赏乐舞之外,还要为生存和发展征疆掠土,于是兵器必不可少,这首的兵器与西周时期的礼兵器有了差异,实战的兵器多了起来。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5这是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6越王者旨於赐剑

 

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

与此剑同铭器传世共有7件。浙江省博物馆也有一件。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17 邗王是野戈 春秋后期

 

这是吴王用的兵器,多么精美啊,怎么想象能够用它来征战厮杀呢。还有,这件兵器的说明有太多的专有词汇,什么“胡”、“内”、“穿”之类,一般人真是搞不明白。巧的是,我在首都博物馆看见了一个关于戈的各个部位名称的图片,刚好还拍摄了下来,就是下图5-17-2。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7-2 戈的各个部位名称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5-18吴王夫差鉴  春秋晚期

 

[转载]谈谈商周及春秋战国青铜器欣赏(四)
图5-18-1 吴王夫差鉴局部。攀缘鉴口的虎,多么生动啊。 

这件是上海博物馆藏,国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件。

 

鉴,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或盛冰,或用来沐浴、照容。“鉴”一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的功能而来。在战国铜镜大量出现之前古人们就是用鉴盛了清水后照面容的,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啊。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