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新闻网

 自问心如何 2015-06-02

    (宝鸡新闻网讯)“再穷不能穷父母,再缺不能缺孝心;做通情达理之人,走勤劳致富之路;你孝父母儿孝你,房檐水不离旧窝窝……”走在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二组,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这些通俗易懂、教人明理的醒目标语,这是强家沟村二组建设和谐美满新农村的一个侧面。

强家沟二组随处可见醒目的标语

    已过古稀之年的强建邦老人是从强家沟二组走出去的。他当年曾以优异成绩奔赴玉门油田和胜利油田建功立业。退休后情系家乡,当看到村上老人没有一个能够遮隔风避雨的地方休闲娱乐时,便萌生了兴办老年活动室的念头。他随即慷慨解囊1万元,并捐赠了电风扇、象棋等用品,经过村扶贫助残协会的协助下,于2005年5月建起了强家沟建邦老年活动室,从此也书写了强家沟村二组文明新风的重重一笔。

强家沟二组老年人活动室

村规民约

    说起强家沟建邦老年活动室、强家沟二组扶贫助残协会和服务家乡志愿者联络处,不得不提到该村在外工作有所建树的一个人----强玉昌,正是强玉昌为该村社会公益事业带了个好头。强玉昌多年来在外工作,可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家乡的父老乡亲。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农村人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是如何样能够形成文明的村风,让村民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当中,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强玉昌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2005年由强玉昌倡议牵头,村老支部书记强红旭、在外工作的权文乾、强红社及村上热爱公益事业的权志明、朱应昌、强建明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强建邦老人的心愿,兴办了老年活动室、成立了强家沟二组扶贫助残协会和服务家乡志愿者联络处,并向强家沟在外游子人发出倡议书,希望在外人士为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出力,多做贡献,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乡,此举也受到在外人士的响应和村民的拥护。

孝儿孝媳美名扬

    从2005年开始,强玉昌身体力行,自己出资积极筹备举办了强家沟村孝儿孝媳命名表彰大会,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善心、孝心理念,会上表彰了18对孝儿孝媳,以此来引导全村形成尊老爱幼的文明道德风尚。2006年重阳节,他又带头举办了“重阳节敬老会”,为全村60岁以上70余位老人发送了印有孝字的保护伞,为80岁以上的8位老人、90岁以上9位老人发送了礼品并披红,以表尊敬和感恩之意。2006年腊月二十,年关将至,强玉昌又组织了孝儿孝媳团拜会,会上18孝儿孝媳集体拜年,表示要善始善终关爱善待老人,为全村做好榜样,同时会上还对这18对孝儿孝媳进行了表彰。团拜会当天,强玉昌还用村扶贫助残协会积极筹措来的1800元对村上的4户残疾人,11个特困户进行了捐赠,帮助他们共渡难关,让他们也能感受温暖,过上一个舒心年。正是因为有了像强玉昌这样的热心人、好心人、孝心人,强家沟村二组的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了,村上形成了扶贫帮困、尊老爱幼、秩序安定的良好风气,人人生活在和谐的村庄中。

    自村扶贫助残协会成立以来,强玉昌积极组织协会开展扶贫助残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村上的公益事业和贫困户、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据了解,近年来,在强玉昌的积极组织带头捐款的带动下,村扶贫助残协会共修建村间道路3000米,修复村间旧的交通桥梁一座,救助贫困户、残疾人30多户(次),这些善举犹如徐徐春风,吹进强家沟村民心中,树起了扶贫帮困、乐善好施的文明村风。

24孝时刻警醒人们善待老人

    在强玉昌的家中,记者看到的是满眼的仁义道德和行孝之举。在他家院子中,24孝的图像时刻警醒着人们要善待老人;句句唐诗、名言都在诉说着与人为善的真谛和牵挂乡亲的深情。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在儿子精心设计建造的家庭中,慈祥的老人也在安享着晚年的幸福生活。

村民们为强玉昌送来锦旗

    强玉昌的热心善举赢得了村民们的一片赞誉,全体村民自发为他和妻子送上了一面写有“大孝子 好心人”的锦旗。面对村民们的信任和厚望,强玉昌告诉记者,自己时刻谨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常怀慈悲之心,多行帮困善举”。他说,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希望和村民们一起践行村规民约,走好人生之路,共同享受和谐美满的新生活。

(记者:  王秀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