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成长过程中请尽量不要“失陪”

 你是不一样 2015-06-03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和上海政法学院全国青少年犯罪与司法研究及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少年司法与综合保护”研讨会发布了《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308名涉案未成年人中,至少有55.52%的人并未受到监护人或照管人的管教。同时,家庭监护与未成年人分离状况严重。在171名外地户籍的涉案未成年人中,61%缺少父母的陪伴。

看到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有些惋惜。在这些涉案未成年人中,他们的监护人或照管人因为婚姻破裂、健康不佳、经济收入低、工作繁忙、背井离乡等原因,未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监护或者照管环境,让这些正于含苞待放的花朵们,就这样一点点凋谢了。未来,他们是否还能再度盛开,没有人知道答案。这也让他们本该幸福、天真、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留下了一丝阴影,挥之不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的工作似乎也变得异常繁忙。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诸如此类的抱怨:我经常一个人玩;总是爷爷奶奶陪着我;我好几天没见到爸爸了;爸爸妈妈整天摆弄手机……现在,留守已经不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里,因为父母忙碌而造成的“隐性失陪”或“半失陪”的孩子也是数不胜数。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的心理具有易感性和易变性特征,当孩子长期觉得孤独,他们就会表现得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亲人无亲近感;不会关心、体谅别人……他们可能很容易就受到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一时失足。

司法部门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呈现出犯罪低龄化、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不同于成人犯罪,他们更多的是从不良的行为或是恶作剧最后发展到犯罪。他们有的因为缺少父母的管教,学习不上进,久而久之演变成差生,渐渐地开始逃学,开始在社会上结交有同样处境的朋友,最后发展到拉帮结派,开始走上邪路;他们有的是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总是感觉很孤独,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知音、寻找朋友,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有时往往被坏人利用,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有的是父母整日沉溺于色情、暴力等影片中,孩子也被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试图去模仿、演绎影片中的情节,往往只是一些恶作剧,最后可能就触犯了法律;他们有的是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委屈,一旦远离父母,遇到一点儿不顺心的事情,他们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最后酿成恶果……

儿童节前夕,中央文明办等8部委发布通知,要求全社会努力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保护儿童。关爱儿童不仅需要物质满足,更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呵护。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曾告诫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的成长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儿童节除了给孩子欢乐以外,也提醒家庭和社会必须保护好儿童的合法权益,给所以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积极、阳光、快乐地成长,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