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余老师说

 小龙MT 2015-06-03

一个感动整个美国的黑人教育家

2015-06-02  刘媛     

小余老师说:                

       前不久我和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吃饭,大家就不知不觉地聊起了当年的校园生活,这个时候我们通常都喜欢评价一下当年的任课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其中有一个同学,就非常痛恨当年的体育老师,我问他为什么,他跟我说,因为那个体育老师有一次做早操的时候,觉得他动作不标准,就当着全校人的面,狠狠的踹了他一脚,他说他永远都不会原谅那个老师。

       你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断送的,很可能是老师跟学生之间一辈子的缘分。我不反对一个老师对学生严格,但严格的前提是,你得先学会尊重每个学生。在我眼里,一个学生离开学校了之后对老师的评价,或许是我们判断这个老师好坏最好的标准。今天您回复“标准”两个字,让您看一个曾经轰动了全世界的好老师的故事,顺便为您送上前天的实验结果。

        马尔瓦科林斯,一位上世纪30年代生于阿拉巴马的杰出非裔美国女性,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美国教育版图。这位受到高度赞誉的教育家曾经培训了超过十万名教师,并被授予四个荣誉学位。她曾经两次婉拒美国总统的邀请就任教育部长。从那时起,她就被公认为全球传奇女性之一。

       在马尔瓦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年代,种族隔离制度导致非裔美国人的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出于对教育的热爱与激情驱使她做出一个影响她一生的决定——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在她供职的位于贫民区附近的芝加哥公立学校中,犯罪和毒品横行。但是比犯罪和毒品更让人心忧的是,这里的孩子们看不到未来和希望。面对残酷而无情的现实环境,马尔瓦决心改变这一切。“我相信你”,“你可以做的更好”,“你能成功”,“你的未来在你手中”这些激励学生的话语成为了马尔瓦的口头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赋予学生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力量。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怀着对每一个学生的期待和信任,挖掘并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天份和才能。

       奇迹开始发生!那些被传统教师们认为无法就药的“差生”竟然能够阅读欧里庇德斯,埃莫森和莎士比亚的著作。也就是这些孩子们,在十岁的时候竟然开始学习高中的数学课程。然而,当时的马尔瓦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相反,各种流言蜚语接踵而来,迫使她无奈离开了学校。1975年,她决定在自家住宅的二楼开办自己的学校,为之命名为“西侧预备学校”。第一批学生中包括科林斯女士自己的子女以及几个邻家的孩子。其中几个孩子被认为受到学习障碍症的困扰。所有到“西侧预备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公立学校的弃儿,马尔瓦的学校是他们流落街头前最后的希望。就这样,奇迹持续发生着:她的每一个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并最终纷纷考入高等学府,成为律师,医生,法官,教师等等受人尊敬的社会栋梁。

       马尔瓦自己数十年来一直全身心投注于教育事业,生活拮据。终于,在1979年,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林斯女士的故事引起全国瞩目。她以及她的“西侧预备学校”被《60分钟》,《早安美国》、《时代》周刊及《新闻周刊》等媒体广泛报道,她成为了一部电视电影的主题——《马尔瓦科林斯的故事》。不仅两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诚挚邀请她入阁担任教育部长的职务,她还收到了来自一位慈善家的大笔慷慨捐献,她将这笔钱用于在全美创建更多的马尔瓦科林斯预备学校,接收那些处于绝境的,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孩子们前来就读。数万名学生聚集在这些学校中一起学习,数千名教师来校参观访问,共同见证马尔瓦科林斯所创造的教育奇迹。

       当被问及她如何能够创造这些传奇时,她的回答是,她相信只要使每个孩子了解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聪明的、可爱的,他们就能还你一个奇迹。不管孩子们有任何行为不端,作为惩罚,马尔瓦都会要求他们按照字母排列顺序,写出一百条理由阐述为什么他们会优秀到以至于犯这样的错误。如果他们再次犯错,他们将不得不使用另一种同义词。那些之前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告诉后来的新生们有多么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向科林斯女士讲述自己是多么的出色和优秀。马尔瓦曾经在那本感动万千美国人的自传《The Marva Collins Way》中写到:“在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极少遇到没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但是我却遇到许许多多由于教育的失败而成为受害者的学生。”马尔瓦所做的种种都是为了激发学生们自助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并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因为,她坚信希望和乐观的心态将帮助孩子们实现最终的成功。

       想想我们平时会关注自己或他人哪些方面吧。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聚焦自己或他人“我/他们的弱点是什么?”以及“我/他们有那些方面需要改进?”而非“我/他们的长处是什么?”,“我/他们的优点是什么”或者“我/他们善于做什么?”每日三省固然重要,但如果这是我们唯一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将很容易一叶蔽目,忽略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闪光点,长处,优势和与生俱来的天份,即便它们就在那里,显而易见,等待我们去发现。

       境由心造。我们的心态将最终决定我们的方向、未来的道路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回望过去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并决定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与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并关注我们或者是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