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国平:解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决数学学习疑惑

 许愿真 2015-06-03

  

  数学学习在很多人眼里,好像除了计算还是计算,毫无用处。久而久之,很多学数学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数学印象除了反复计算、数学符号,很难再有其他印象,导致数学学习很难上去。

  那么我们在平常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计算,应该关注哪些数学方面学习?应如何对待数学学习呢?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作出详细说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应知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

  (1)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2)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3)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课堂教学或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课堂教学或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

  (3)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

  (4)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

  (5)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

  (6)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

  (7)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

  (8)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或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问题解决能力”

  (1)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

  (3)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五、课堂教学或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