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益管理的四层境界

 昵称25745276 2015-06-03


精益生产方式从丰田的内部经验变成为管理理论,并升华为新一代的生产哲学。而今,这一无论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都在研究并效仿的生产方式,其理念、思想、技术体系已被广泛地推广使用并取得累累硕果。


企业在推行精益的道路上,随着对精益生产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深入,在不同的阶段对精益生产有不同的认识:

第一层境界:精益生产是一种重新对价值与浪费进行界定的标准


刚接触精益生产的企业,马上会被精益提出的“创造价值,消除浪费”的理念深深吸引并在短期内收获成果。因为,精益生产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等,据此企业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这要求企业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客户。而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企业自身。


这种要求,为企业开启了一扇重新审视自身流程的视窗,当人们把自己的眼光从日复一日的重复运作中突然切换到站在客户立场上,像个旁观者一样来看待工作中的价值和浪费时,往往会惊呼“啊呀!”原来我们存在这么多的视而不见,忽视了如此多客户的需求,生产了大量不盈利的浪费!


对于刚参观完众多日本企业的管理者,刚回到自己企业时,也一定会看到很多的浪费,伴随着新发现的喜悦,也会产生强烈的改善意愿,并尝试去改变。


第二层境界:精益生产是一系列解决企业成本、质量和交付周期的工具及方法


把一些能够马上眼见的浪费剔除后,企业又会寻找进一步的改善焦点。这时,光通过员工或干部的经验,已经找不出问题。企业管理者每天被CQD(成本,质量,交付周期)所煎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像火灾一样随时出现又紧急难待的问题。


如果,企业从基层开始,员工都能掌握一些能快速上手,简便易用的工具,在本职工作中展开应用的话,就可以释放管理者的精力,去处理更有价值的事务。在第二层次上,企业开始使用一些工具来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层境界:精益生产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灵活高效的生产系统


点的改善,未必能带来系统效率的提升,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对工具的使用后,在局部一般都能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但往往从公司经营层的视野里,看不到令人惊喜的变化。


这就像我们在本田看到了很多的细节,感觉比丰田做得要好,但从两家企业的经营业绩来说,丰田是远远领先的,原因就是,丰田的系统更先进,所以,局部的优势并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优势,这是回国后的管理者们要特别留意的。


因为运用这些工具,不需要在企业的组织与文化上做很大的改变,比较容易推动并在短期获得成效,但却很难持续长久,使企业不断成长更上一层楼。


第四层境界:精益生产是一种企业各层级员工奉行的思考哲学


精益远远不只是一些技术手段。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套整体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它能够在组织中创造出令企业每个人都不断持续改善其流程和生产的文化。


企业的文化最重要的环节是能够勇于面对问题,以及持续改善。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员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运用计划-执行-检验-标准化作业(Plan-Do-Check-Act)的科学方法,想办法解决,这是一个企业进步的原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丰田的管理层强调:“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惟一的办法,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要坚持地,针对重要的作业过程,不断提出挑战,促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