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个案咨询中,很多看起来是当前出现的问题,都需要追溯到童年时期,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不可分割的依据。
比如:很多女生和男朋友在一起,老是需要男生向她保证永远爱她,不离开她,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甚至用孩子或者其他方式,希望能够牢牢的绑住对方,只要男生一次没有给予她想要的承诺,她就会伤心、失落、愤怒、难过… 以上的例子,以及很多时候,其实都不只是因为当前的亲密关系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在孩子时期的依恋关系(与父母或者我们的照料者的关系)有些问题,真正的根源,就是处理我们依恋关系里的创伤记忆。换句话说,就是帮助我们内在的小孩做一个成长,达到与现状的状态契合。 那什么是内在小孩? 看我们的外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我们以为自己思想成熟、谈吐不凡,有责任、有担当…绝对不可能被形容成小孩,但是,在我们看似强大的外表下,可能还住着一个没有得到成长的小孩。 心理学所说的“内在小孩”是一种儿童式的不安全感,在我们还是小孩时,与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相处时,我们的内部需求如安全感、价值感或者渴望被关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内在小孩”就会深深的隐藏在我们心里。当我们长大后,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安,“内在小孩”就会接管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并与童年的某些记忆进行联结,这也是我们痛苦和挣扎的原因。 作为脆弱的小孩,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太多的压力及伤痛的。我们需要察觉、接纳并关注我们的“内在小孩”,就像对待真正的孩子一样对待她,她就会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得以慢慢长大,这是一个疗愈过程。当我们的“内在小孩”成长之后,那我们内在的资源,才会自然的流出,才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的变化,才能帮助我们享受生命的真正喜悦! 只要有了内在的和谐,才真正拥有爱的能力,否则更多的是需要依赖和被爱。 那怎么治疗“内在小孩”呢?(以下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1.内在小孩治疗法的主要治疗目标在於,提升求助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怜自恨、增进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以E. Mcgough (1991)的话说,是帮助个人与其自我建立正向的治疗性关系。 2.内在小孩治疗法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步骤和技巧,因而只要基本理念一致,不同理论取向的治疗师可以依其擅长的技术与步骤达成目标。如Swain(1995)使用意象法,Benton(1990)采用心理剧方法协助酗酒者及其家庭,Cameron(1991)使用个人哀伤仪式,Picucci, (1992)用角色扮演法,Guyer(1995)使用催眠 加上意象法,Mcgough (1991)则透过鼓励个案写日记等。 3.虽然自尊与自我价值是许多个案问题的核心议题,但时常问题的复杂性却不是只提升了自我价值就能立刻改变的,因此仍然需要合并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一个个案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论及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解决,但在处理有关个案的自尊及自我价值方面的问题时,内在小孩治疗法是相当有效且好用的方法。 4.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时,不论内在小孩所指涉的是过去创伤、童年记忆、次人格、赤子之心或内在超越力量,重要的关键在个案能确实指认或感受其内在小孩的存在。 5.除了内在小孩外,治疗师还需要协助求助者找到内在父母(inner
parents or inner adult)。 6.内在小孩治疗法处理的是个人与自己的关系,重要的不是现在或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当事件发生後,个人与自己的关系是否改变,以及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果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则生活将 是有活力、充满创意与能量的;若关系是疏离的,则容易感到对生活厌倦、无力及无意义。 莉娜·王·尼尔森(Lina Wang Nielsen)简称莉娜或丹麦莉娜,丹麦籍华人,中国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情感、婚姻;跨国文化适应;危机干预;工作压力等领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心灵节目嘉宾、林紫心理机构外国心理专家。
|
|
来自: 昵称20730895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