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体性【祐之预测:《五行大义》释义(3)】

 johnney908 2015-06-05

【原文】体者,以形质为名;性者,以功用为义。以五行体性,资益万物,故合而辨之。

【释义】所谓“体”,具有形和质;所谓“性”,具有功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体性,可以资益万物,所以在此辨析一下五行的体性。

【原文】木居少阳之位,春气和煦温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

【释义】木在东方,为少阳,代表春天和煦温柔之性,有弱火伏在里面,所以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

【原文】火居大阳之位,炎炽赫烈,故火以明热为体,炎上为性。

【释义】火在南方为太阳,通体炽热,所以火以明热为体,以炎上为性。

【原文】土在四时之中,处季夏之末,阳衰阴长,居位之中,总于四行,积尘成实,积则有间,有间故含容,成实故能持,故土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穑为性。

【释义】土在中央,为季夏,此时阳衰阴长,在四行之中,土虽实但有隙,所以能够包容万物,又能承载万物。释义土以含散持实为体,以稼穑为性。

【原文】金居少阴之位,西方成物之所,物成则凝强,少阴则清冷,故金以强冷为体,从革为性。

【释义】金在西方为少阴,坚硬清冷。所以金以强冷为体,以从革为性。

【原文】水以虚寒为体,润下为性。《洪范》云:“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是其性也。

【释义】水在北方为太阴。所以水以虚寒为体,以润下为性。大禹作《洪范》中讲到:“木为曲直,火为炎上,土爰稼穑,金为从革,水为润下”,就是讲的五行之性。

【原文】《淮南子》云:“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阴之寒气反者为水,积阳之热气反者为火。”水虽阴物,阳在其内,故水体内明;火虽阳物,阴在其内,故火体内暗。木为少阳,其体亦含阴气,故内空虚,外有花叶,敷荣可观。金为少阴,其体刚利,杀性在外,内亦光明可照。土苞四德,故其体能兼虚实。

【释义】由西汉皇族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说,天地之承袭精华为阴阳,然后专精于四时,四时扩散精气为万物。阴气积为水,阳气积为火。水虽为阴物,但是阳在其内,所以水体是透明的;火虽然是阳物,但是里面有阴气,所以火体是不透明的,是暗的。木为少阳,其体也含有阴气,所以内部空虚,外部有花叶,枝繁叶茂。金为少阴,其体刚利,杀性在外,里面却光明可照。土可包容四行,所以其体亦虚亦实。

【原文】《洪范传》曰:“木曰曲直者”,东方。《易》云:“地上之木可观”,言春时出地之木,无不曲直,花叶可观,如人威仪容貌也。许慎云:‘地上之可观者,莫过于木。故相字,目傍木也。古之王者,登舆有鸾和之节,降车有佩玉之度,田狩有三驱之制,饮饯有献酢之礼。无事不巡幸,无夺民时。以春,农之始也,无贪欲奸谋,所以顺木气。木气顺则如其性,茂盛敷实,以民为用,直者中绳,曲者中钩。若人君失威仪,酖酒淫纵,重徭厚税,田猎无度,则木失其性,春不滋长,不为民用,桥梁不从其绳墨,故曰“木不曲直”也。

【释义】《洪范传》说,木为曲直,在东方。《易》说,地上的木可观,春天出土之木,才开始都会曲曲折折,长出花叶,就像人的容貌一样。许慎说,地上可见的,属木最可观。相字的偏旁为木,相为相面。古代帝王,乘车、下车、狩猎、饮酒都有特定的礼数。没有什么事情不到下面骚扰百姓,是老百姓能够安心务农。春天,为农业劳作的开始,去除贪欲奸谋,就能够顺木气,木气一顺,就可以枝叶繁茂,为民所用。直木可以建房,弯木可以做梁钩。如果统治者失去威仪,纵酒淫乐,徭赋加重,狩猎无度,则木就会失去曲直之性,春天就不会长出,就不能为民所用。所建的桥梁也不会按章法建造。所以就会木不曲直。

【原文】火曰炎上,炎上者,南方,扬光辉,在盛夏,气极上,故曰炎上。王者向明而治,盖取其象。古者明王南面听政,揽海内雄俊,积之于朝,以助明也。退邪佞之人臣,投之于野,以通壅塞。任得其人,则天下大治,垂拱无为。《易》以离为火,为明。重离,重明,则君臣俱明也。明则顺火气,火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能成熟。顺人士之用,用之则起,舍之则止。若人君不明,远贤良,进谗佞,弃法律,疏骨肉,杀忠谏,赦罪人,废嫡立庶,以妾为妻,则火使其性,不用则起,随风斜行,焚宗庙宫室,燎于民居,故曰火不炎上。

【释义】火性为炎上,在南方,光辉四射,为盛夏,气十足,所以叫炎上。统治者向明而统治,所以取火炎上之象。有德明君都是南面听政,广揽英才,使他们为朝廷出力,以帮助治理国家朝纲。有道明君将奸佞小人拒之门外,广开言路,兼听则明。任人唯贤,则天下大治。《易》以离为火,为明。两离相重,为重明,则君臣俱明。只有光明正大,才能顺其火气,火气顺才能有火炎上之性,只有炎上之性才能使万物成熟,才能为人所用。用时就会炎上,不用时就会停止。如果君王是无道昏君,疏远贤良之士,听信谗佞之言,罔顾法律,不辨忠奸,不分长幼和尊卑,则火就会失去其性,不用的时候也起,随风飘荡,就会将宗庙宫室烧毁,将人民的居所烧毁,所以就会火不炎上。

【原文】土爰稼穑。稼穑者,种曰稼,敛曰穑,土为地道,万物贯穿而生,故曰稼穑。土居中央,以主四季,成四时。中央为内事、宫室、夫妇、亲属之象,古者天子至于士人,宫室寝处皆有高卑节度。与其过也,宁俭。禹卑宫室,孔子善之。后、夫人、左右、妾媵有差,九族有序,骨肉有恩,为百姓之所轨则也。如此顺中和之气,则土得其性。得其性,则百谷实而稼穑成。如人君纵意广宫室台榭,镂雕五色,罢尽人力,亲疏无别,妻妾过度,则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则气乱,稼穑不成,故五谷不登,风雾为害,故曰土不稼穑。

【释义】土为稼穑,种田未稼,收获为穑,在天道、人道和地道之中,土为地道,万物都是从地下生长出来,所以叫稼穑。土在四行的中央,代表四季和四时。中央代表内部事务、代表宫室、代表夫妇、代表亲属。古代从天子到士人,所住之处都有高低卑贱之分。与其超越身份,到不如节俭为好。大禹就是使自己的住处看起来很谦卑,孔子更是效法之。王后、夫人、侍女、妾媵都有差别,族内长幼有序,骨肉亲情,这些都是为百姓所效法的。如此顺中和之气,土就会得到其性,土得其性,则百谷就会实诚而能稼穑。如果作为人君肆意纵情,大修宫室台榭,精于雕工,用尽劳动力,家中不区分亲疏,有太多的妻妾,那么土就会失去其性。如果土失其性,则土气乱,稼穑就会不成,五谷就会不登,风雾就会为害,所以就会土不稼穑。

【原文】金曰从革。从革者,革,更也,从范而更,形革成器也。西方物既成,杀气之盛,故秋气起而鹰隼击,春气动而鹰隼化,此杀生之二端,是以白露为霜,霜者,杀伐之表。王者教兵,集戎事,以诛不义,禁暴乱,以安百姓。古之人君,安不忘危,以戒不虞。故曰:“天下虽安,忘战者危;国邑虽强,好战必亡。”杀伐必应义,应义则金气顺,金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者,工冶铸作,革形成器。如人君乐侵凌,好攻战,贪色赂,轻百姓之命,人民骚动,则金失其性,冶铸不化,凝滞渠坚,不成者众。秋时万物皆熟,百谷已就,若逆金气,则万物不成,故曰“金不从革”。

【释义】金为从革。从革的意思是遵从一定的范式而进行变化,最后形成所要的器物。金为西方,器物既成,杀气就会盛起,所以秋气一起鹰隼就会击出,到了春气来临的时候鹰隼就会化掉。这样的杀生之际,是以白露为界。大王训练士兵,豢养武装,主要目的就是诛杀不义之人,禁止暴乱行动,安抚百姓平民。古代的人君,往往是居安思危,防备不测。所以说,天下虽安,忘记战斗者就很危险,以为没有居安思危;国家虽然强盛,但是好战的君王,会使国家走向灭亡。因此杀伐必须有理有据,站在道义的一边,只有这样,金气才能顺,金气顺,就会表现出金性,那么就可以锻造成器。如果人君喜欢欺弱,好打仗,贪图美色,喜欢收取贿赂,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那么人民就会骚动,金就是失去其性,再怎么冶炼也不会融化,不会成为有用的器物。秋天万物都已成熟,百谷也已长成,如果拂逆金气,则万物不成,所以就会金不从革。

【原文】水曰润下。润下者,水流湿就污下也。北方至阴,宗庙祭司之象。冬,阳之所始,阴之所终,终始者,纲纪时也。死者魂气上天为神,魄气下降为鬼。精气散在于外而不反,故为之宗庙,以收散也。《易》曰:“涣,亨。王假有庙。”此之谓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服,敬之至也。敬之至,则鬼神报之以介福,此顺水气。水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源泉通流,以利民用。若人君废祭祭祀,漫鬼神,逆天时,则水失其性,水暴出,漂溢没溺,坏城邑,为人之害,故曰“水不润下”也。

【释义】水为润下。所谓润下就是因为水能够渗透在土里。北方为至阴之地,为宗庙祭祀之象。冬天,是阳气开始之时,阴气所终之时。一始一终,表示纲纪。死人的魂气升天为魂,魄气下地为鬼。魂魄之气散落在外,所以有宗庙把它们收集进来。《易》说,这些涣散的魂魄如果借助庙宇把它们收进来,就会亨通。所以圣人之德,都重视祭祀之礼。所以天子亲自耕种,以产出祭祀的粮食,王后亲自养蚕,以缝制祭祀的衣服,可谓敬之至也。只有敬之至,鬼神才会投报以福。这就是顺水气,顺水气后,才会有水性。有水性,则源泉通流,供给百姓。如果人君废除祭祀,怠慢鬼神,拂逆天时,那么水就会失去水性,就会肆虐,就会冲垮城邑,祸害人民。所以就会水不润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