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与规则

 sml4605 2015-06-06
人性与规则

  人性最大的特征不是善恶,而是趋利避害,这是研究人与社会最基本的概念与出发点。人性有善恶,但这不是研究人与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如果局限于就善恶来研究人性,势必陷入二唯论或唯道德论。有一段时期或者有一些学者,总是围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纠结不已,最终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误区。  
  人有善恶之分,但善恶却有时空对象之别。古往今来,多少善士恶人、贤达奸谗,都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字就能区分得了的。纣王酒池肉林极尽奢淫,炮烙之刑令人发指,挖人心肝毫无人性,然纣王却是中原统一之始祖,历史功劳不容抹杀。秦始皇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可谓暴君,但是在那样一个不文明、不发达的时代,要统一人民的意志、实现中央的集权、稳固广阔的疆域,没有重典岂能做到?要知道,他是在一个春秋战国的乱世中建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吕布唯利是图,两次杀其义父,可谓小人一个,但是他对貂蝉之爱至死不渝。刘备为天下仁主,宁肯冒着被人追杀的危险,也不肯丢下百姓逃生,但他为了自己和部队逃走,却把夫人和儿子丢下,是善是恶?当曹操在为杀不杀吕布犹豫之时,是他咬了耳根子,是善是恶?和绅贪得无厌,富可敌国,但在他被处以极刑之时,他的小妾愿意随他而去,他就没有善的一面?前些年出现的大魔头张君,肯定是一个恶人,而且是一个大恶人,但这个恶人在面对他的情妇、母亲的时候,还是表现了人性向善的一面。纵观人的一生,当他盖棺定论的时候,可以对他的善恶作一个基本的总结,有的人是三分善七分恶,有的人是七分善三分恶?所谓三七开,也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总体上来说,根据社会的道德是非标准,对人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一个人来到世间、行走社会,他肯定想做一个好人,因为好人受到尊敬、好人被人表扬。没有人想当一个坏人,至少他不会标榜自己是一个坏人,哪怕他骨子都是魑魅魍魉,他也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哪怕在外面罪恶滔天,在家里也会道貌岸然;哪怕对别人心残手狠,对家人也会关爱有加,当然也那些六亲不认的家伙,但也许他在外面又讲义气哥们……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人的双重性格呢?有一位哲人说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种天性与生俱来。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不是生活在真空,他总会依靠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供给才能生存下去,如果他真是一个见人就咬的疯狗,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还是还未等他开口就是否一记闷棍或一粒枪籽。
  研究人性,最根本的方向还是要研究人的趋利避害性。
  所先要研究人的趋利性。所谓:天下熙熙,为名为利。
  一个人要生存下去,首先需要的就是生活资料,当他的生存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他的第一追求就是生存下去,这比什么都迫切和重要。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他不吃奶就会死掉,这是与生俱来的技巧。当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的求生欲望会迫使他想尽千方百计活下去,这个时候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会不顾一切去寻找食物,至于法律与道德,已经抛之脑后。和一个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人谈理念信念与道德情操,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实就是尊严和面子,文化人讲尊严,非文化人和社会人讲面子。一个人行走于世,得到认可与尊重始终是他的需要与渴求。尊严和面子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起码做人的尊严,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格,如果他觉得自己不被人当人看,那么他就会努力让人把他当人看,当他努力了但失败了,他就会超越自己的现实去追求一种畸形的人格,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去让人认识他、认可他,让他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或得到一种平衡。当大人讲话不理小孩的时候,小孩子就会通过吵闹等非正常的方式方法引起大人的关注,其实小孩一不饿二不冷三不痛,但他需要大家的认可和关注。很多社会上的小混混,他们内心并非不知道他们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但当他通过正当方式已经不能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他们又没有决心和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于是他们通过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哥们义气或者通过对部分人形成一种局部或暂时的战胜欲占有欲来实现自己的所谓的人格与尊严。也许他们是社会的渣滓,但他们也许会对被小弟们认为是大哥、或者被利用者认为有利用价值、或者通过欺凌弱者来得到快感。?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尊重与荣誉。(未完待续)

文/淡而弥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