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解决了孔子和韩非子设的千古奇局,果然不愧是古今第一谋圣

 lgbxdg 2015-06-05

关于诚信问题,向来是纵横家们被儒家诟病的地方。的确,诡辩,欺诈是纵横家惯用的手段。但纵横家们并不认为欺诈,诡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相反,纵横家们认为“谲即信也,诡即忠也。”也就是欺骗就是信任,诡诈就是忠诚。这又如何说起呢?

《鬼谷子·谋篇》里有一句“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这句话也就是说,纵横家们的行为准则并不是建立在仁爱,诚信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中正的基础。所谓的中正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种就是中和状态,就是大善,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所以没有善恶的状态才是大善;第二层是平衡论,纵观纵横家们的行为无不是平衡双方的关系。通过建立约束力来平衡双方。为了平衡,可以不择手段。

而其实这个思想并非纵横家所独有,儒家的孟子说过,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用果。惟义所在',简单的翻译就是,大善之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这句话被纵横家们给记住了,并且延伸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这么一句话“春秋无义战”,我给那个诸侯王服务,那么我行的就是道义,我只要最终让诸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即可,我就是坚守了道义。就如鬼谷子第六篇忤合篇所言,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那么为什么纵横家们不讲信义?原因有三:

一、利用信息不对称,用最低成本迷惑对方;

二、 纵横家的目的在于平衡,而不在于伪善;

三、 欺骗本为不得已,是为了取得最大利益。

儒家和法家为什么会因一个小偷撕破了脸

最有趣的是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绝对的仁义是会害人害己的,绝对的诚信也会害人害己的,在儒家有个公案:一个正直的儿子,发现父亲偷了羊,那么他应该怎么办呢?儒家和法家各执一词。孔子认为,作为儿子必然孝悌为重,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而韩非子则认为一定要杀了他,认为他是对国君忠诚而对父亲不忠诚,因而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却是父亲的逆子。那么请问,你认为儒家对,还是法家对。当然,从现代课本上来看这两家都错。儒家和法家看到的是小偷,而纵横家看到的是利益,也就是说告发与不告发,哪个利益最大就选择哪个。这个奇葩的利己思想,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是在那个时代或许这也是最优解。

为什么欺诈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诚呢?

首先感谢儒家为我们找到道德依据,当然,纵横家并不喜欢讲道德,那么我们就用苏秦来告诉我们为什么?苏秦的这则故事叫《燕王的疑惑》,苏秦帮燕王谈下一笔大单,但是燕王听信谗言,却要谋害苏秦。所以苏秦为了救命,对燕王进行了游说。

燕王问:“忠诚守信又有什么过错呢?”苏秦回答说:“你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我有一个在远处做官的邻居,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在丈夫将要回家时,那个情夫很担忧,而妻子却说:‘用不着担心,我已经准备下药酒等着他了。’过了二天,丈夫回来了,妻子就让侍妾捧着药酒给他喝。

侍妾心知这是药酒,给男主人喝下去,就会毒死他;说出真相吧,女主人就会被赶出家门,于是假装跌倒,把药酒全洒了。男主人大怒,用皮鞭狠狠抽打侍妾。侍妾泼掉药酒,对上是为保护男主人的生命,对下是为了保护女主人的地位。这样的忠心耿耿,仍不免于被主人鞭打。这就是忠诚过度的不幸啊!

从男主人的角度上,侍妾把药酒打散了,是想不让让他吃药,居心叵测。但他哪里知道,侍妾的确是在欺骗他,而目的却是为了救他。这样的欺骗又如何不是忠心呢?这种诡诈怎么能不叫忠诚呢?

中华鬼谷子学院 微信号:guiguzi76192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