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钩书法的心得

 GOGOTOO 2015-06-06

双钩书法


起源与简介


"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



双钩书法的艺术魅力


双钩书法之"五指法"(双苞)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有"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据史料记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法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足见对"双钩"书法艺术魅力的褒奖之高。

从历代传承有序的法帖宝墨中来窥视,多为原始真迹。然从"两晋"所遗存的翰苑宝墨来定断,不少名迹多为唐宋"钩摹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钩"。

唐太宗得《兰亭》真迹实属不易。宋赵构《翰墨志》曰:"智永禅师,逸少七代孙,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阁三十年,临逸少《真草千文》。择八百本,散在浙京。后并《禊帖》传弟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赐甚厚,求《禊帖》终不与"。太宗后命大臣冯承素等人钩摹宝帖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双钩书法的发展


古今书家,在写好"双钩"字型后一般多填上墨,以求神似。而直接采用"双钩"法创作书法的形式还为数不多。比如现在的书法家叶根友完成的双钩书法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作的作品, 双钩,在现代的述语中也称为"空心字".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描红方式的体现.

双钩艺术创始人刘宝山,男,字潍豪,虚石轩主。 生于1957年。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初承张镜远、刘梅生等先生。入中国书画函大深造后,师法古碑诸贴,追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名家风范,勤耕不辍,书艺渐进。

基于中国传统书法之深厚润泽,几十年如一日,专心攻克毛笔双钩书法暨双钩龙纹字之难关。无论楷、隶、行、草各种书体,进入笔端,便如行云流水,入篇成形。挥洒自如,潇洒飘逸。表现出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一绝"。多年来,被"央视"等国内各级电视、报刊等媒体报道。其双钩书法创作作品《恭喜发财 》、《招财进宝》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成为获得"中国双钩书法专利权"第一人,为"中国双钩龙纹书法创始人"。

实体书法与双钩书法同被入选全国大型书展及评选。参加国内大型庆典活动现场表演及慈善事业捐助活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颂》呈送中央办公厅,表达了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并赠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珍藏。在历届国际风筝会暨鲁台经贸洽谈会及"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讨会"上作双钩书法专题推介交流。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许多国内外机构及友人予以珍藏。

作品入选《中国书法人物大辞典》、《中国十二生肖人物辞典》、《奥运有我--全国优秀书画作品精赏》、《大韩民国书画艺术碑林会展专辑》等多部典籍。现为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荣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奇珍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水墨书画院金河分院名誉院长。著有《中国双钩书法溯源》、《毛笔双钩书法技法》、《双钩书法入门》等著作。

书法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绍兴是书法圣地,兰亭奖为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


http://bbs.tianya.cn/post-169-557153-1.shtml


为著名书法家王春之、画家高殿霞女士题写:《齐贤草堂》斋号。
双钩书法的起源和简介
  所谓“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有“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 
   双钩书法是书法宝库中一个独特的品种
  据史料记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法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足见对“双钩”书法艺术魅力的褒奖之高。

   从历代传承有序的法帖宝墨中来窥视,多为原始真迹。然从“两晋”所遗存的翰苑宝墨来定断,不少名迹多为唐宋“钩摹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钩”。 
 
   唐太宗得《兰亭》真迹实属不易。宋赵构《翰墨志》曰:“智永禅师,逸少七代孙,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阁三十年,临逸少《真草千文》。择八百本,散在浙京。后并《禊帖》传弟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赐甚厚,求《禊帖》终不与”。太宗后命大臣冯承素等人钩摹宝帖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古今书家,在写好“双钩”字型后一般多填上墨,以求神似。而直接采用“双钩”法创作书法的形式还为数不多。比如现在的书法家叶根友完成的双钩书法就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作的作品, 双钩,在现代的述语中也称为"空心字".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描红方式的体现.

                 空心字,正式的术语称为“脱影双钩书“。它不同于以双钩法幕帖,而是书写者以娴熟的技巧,随手用墨线勾勒成字。这种书法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清末民初,当时一位叫朱亦奇的书家,就以书写此体闻名。双钩有三义:一是指一种执笔法,又称双苞。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双钩者,食指、中指尖钩笔向下;大指拓住;名指、小指屈而虚悬,帮附中指,不得著笔;则虎口开,掌自虚,指自实矣。此谓双钩。依此学书,则圆转劲利,挥运自如。”二是指书法功力深,笔笔中锋,墨在字画两边成双钩状。三是同“钩填”(双钩廓填),即对照原迹,先用笔勾出字迹的点画轮廓,再逐笔填满,所谓“双钩其廓(边),墨填廓内。”古时以墨迹上石,必先朱钩。    近入学书临帖常采用双钩的学习方法。著名书家欧阳中石主编的《楷书初阶》云:“钩,是把范本放在眼前,为了便于观察,常常把范本放在左侧,所谓‘左帖右砚’,对着范本在另一张纸上把范本的字慢慢钩画出来。一下钩不象,擦着改改,也许改好了这一处又看出另一处不对,就再改另一处。这样一点一点的修改,最后再用墨把它填充起来。当然也许还不像,那就再钩一个,一定要达到成功为止。若干人的成功经验表明,这种钩填的方法极易取得效果。一部字帖,先从一个字学起,钩填好一个,再钩填第二个,如能钩填好了十五、六个字,大约这一部字帖就全部拿下来了。眼睛练好了,手也练好了,再去写其它的字,以至去写其它字帖,都会容易得多了。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种方法太低级,对于有一定水平的人来说已不适合,其实不然,这种方法对想把字写好的各种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双钩讲究线条准确、细匀、有力度,应作为学书临帖的一种技艺来练习并掌握它。古代有人娴于此技,不用将纸蒙在帖上,就能随手勾线成空心字,酷似帖体,称“脱影双钩书”。现在也有人爱作双钩书——写空心字,并以此进行创作。                  

参加书画交流笔会的书画家老师暨领导合影留念。
 
       双钩书法 中国一绝 ——杨远雄和他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文…曾强   杨远雄绝对是中国书坛的一位奇人!不为别的,就因那绝无仅有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只载录了李斯、王羲之、王献之、“唐四家”、“宋四家”、赵孟頫、王铎、傅山等寥寥数百人。这些彪炳史册的书法家,不仅是把握书法“山峦叠嶂”、“曲径通幽”、似无具相而意相蕴籍、任由牵想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大师,同时还必定是具有卓然独立、别具一格的艺术创新巨匠。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同云冈书画院院长杨远雄先生,在充分吸收、融会、提炼传统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扎根现世,大胆创新,奇思妙构,精炼笔法,慧心佳得,独创了空灵简约、秀逸大方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以轻盈灵动的墨、线抒发生命情感的韵律(吴震启语),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书法之门,必将载入煌煌中国书法史册。杨远雄先生浸淫书海四十多年,遍习古帖,取法先贤,真、行、草、隶、篆皆精。但他更聪慧善思,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勤于书法创新实践。他体悟书法的无穷意蕴,享受书法创新的快乐。不惑之年先专攻竹笔(硬笔)书法,运笔遒劲,“骨撑肉,肉没骨”(北宋苏东坡语),用缺乏柔韧性的竹子竟写出了淋漓尽致的翰墨气韵,声名鹊起。但他并不满足小成,固步自封,而是继续孜孜不懈,沉浸其中,“静其心,澄其思,谋在攻书”(司马承祯语),深入探索创新书法之道。某日杨远雄受邀到一学校讲学,见有学生出黑板报,猛地想起自己求学期间板书时的运笔笔法,豁然灵光一现,获得启示,就把本来毫无瓜葛的传统正书、历史悠长的双钩法、民间连体字“招财进宝”等多种书写形式串连在一起,酝酿幻化,奇妙组合,匠心独具地创造出令人啧啧称奇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一笔连体双钩书法,是用毛笔飞白技法,以两个字为一组,一笔空心写成。用毫似篆,如凿琢之迹,钩连流转,均劲畅达。字迹多借正书形式,或隶书,或魏碑,或其它楷则。在看似简单的平面字型中,揉合进了复杂的迷宫般的穿插、揖让、兼用和仿形等,一字呈两字,两字为一体,极尽其妙,为汉字艺术增加了无尽的表达张力。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连体方式,一般有借、接、合、融等。借就是借用相似的笔画、部首或字型特征,大胆“拿来”,彼此共用。如作品“一身正气”的正气二字,书家巧妙借用气字的上半部和正字的相关特征,稍加变异,合理布局,使“正”“气”一体;又借隶体蚕头以出“气”,动态飞扬,借的自然有理。又如“两袖清风”的清风,以风捉月,风中逗月,风月同边,实乃佳构。接则分上下接,左右接,乍看一字,细品两分,如“古城”二字。合是将相同的笔画和部首合并为一。如无欲则刚的“则刚”二字,贝与冈上下相接,刀部共用。融是把简单笔画的字溶进复杂字型的某个部位之中,如“万代”二字,将代字融借于大写万字的下部,真可谓神来之笔。连体方法多种多样,各各不同。为求得结体均衡自然,“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清刘熙载语),或变更字型,或点画部首合并,或代之以异体,或会意造新,若非杨远雄先生天才般的奇思妙构和丰富灵活渊博的文字、书法根基,哪里会产生什么“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真正能够称得上书法,必须具备美学意义的内涵。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美,大体可以概括为阴柔之美、简逸之美和新奇之美。杨远雄先生对传统书法反其道而行之,效法《易经》坤道,以阴显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两字结体穿插楫让,互利互惠,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通变不测。字划钩连畅达,开张舒展。灵动飘逸,似晴空布云,天女散花,“意外之妙,言所不能尽”(南宋夏吉原语)。是为阴柔之美。一笔连体双钩书法“计白当黑”,仅凭字迹布白表达汉字深刻的内涵韵味,近观有如剪纸刀法,远视则氤氲弥漫,高人雅士似乎隐现期间。他的颖锋或急或缓或曲或直,一笔而下,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细微的笔迹变化给一字中墨分浓淡,使一副作品“疏影横斜”,仿佛进入了魏晋时期野逸空濛的世外桃园。此之为简逸之美。新奇之美表现为,这种书法不仅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也不同于空心双钩法和其它任何一种现有汉字的表达。奇特的字型(连体),怪异的写法(一笔双钩),巧妙的组合,悠远的韵味,字中有字,令人啧啧称奇,慨叹不断。更为神奇的是,整幅作品属于典型的八分书体(或魏碑书体等),结构精谨,波磔分明,左右开张,典雅规整,书风纯一,非平常书法能表现其特质,有一石二鸟之功效!杨远雄先生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属于现代多元化书法艺术探索作品之一。当代书法,已经基本脱离了书写实用性,而向纯艺术方向发展。但大多数的所谓“创新”书法,不过是在传统书法字构里“辗转腾挪”,有的甚至已经误入歧途,变得“狼奔豕突”,糟踏了书法美的原则,屡遭病垢。而杨远雄先生别开生面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不拘泥于古人,大胆将个人的天赋造化运用于书法创新实践,有书有法,“无籍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宜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张怀瓘《书议》),彰显了具有创新艺术的开拓性价值和启示性意义。在杨远雄先生这些流畅而生动的一笔连体双钩线条里,丰富的情感,生命的意味,都鲜活地充盈着,透出勃勃生机,仿佛其中蕴有无穷的遐想和诗意。通过杨远雄先生一笔连体双钩书法这种崭新的书法形式,拓展了我们对书法理解和阐释的外延,实际上也就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未来还具有了更多、更新、更美的创造可能。如此说来。杨远雄不仅是当代书坛的一位奇人,更是具有开创之功的一位书法艺术大家。奇哉,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伟哉,杨远雄!
刘宝山创作《中国梦》主题作品。

                    

                双钩书法的创新之美 ——杨远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曾强  原正军   书法是以汉字为其面貌的艺术,面貌如何,由书写者技法、功力来体现,是主体感知自然,表现心态情趣,曲折反映阅历、学识、才智的主观表达,是一种相对程式化但又微妙差别的“师法自然”的艺术积淀。更重要的是,书法不只是固有的经典的形式上的框架和规矩,而是活着的律动着的各自不同的“心灵迹化”!人们学习技法练习技法,就是要体味揣摩活着的仍焕发着生机的“心灵迹化”,体味其“隐而难辨的风神”,手摩心追,使之深入自己的笔端,合律而动,并行不悖,如张怀瓘之论“欲识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他还断言“不由灵台,必乏神气”。笔由“灵台”所控,自然要反映主观情致。这种反映必须通过相应的笔法字迹相应体现。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以其不变的文化基调,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生命风采。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同云冈书画院院长杨远雄先生,在充分吸收、融会、提炼传统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扎根现世,大胆创新,奇思妙构,精炼笔法,慧心佳得,独创了空灵简约、秀逸大方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以轻盈灵动的墨、线抒发生命情感的韵律,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书法之门。书法创作是一种抒情,更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寻觅过程,倘若在笔墨和自我体验中不能陶醉和沉浸,也就不能进入。当人们进入诗意的境界,文化精神的飞扬尽在其中,一般的技巧和功夫已不成障碍。杨远雄先生浸淫书海四十多年,遍习古帖,取法先贤,真、行、草、隶、篆皆精。但他更聪慧善思,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勤于书法创新实践。他体悟书法的无穷意蕴,享受书法创新的快乐。不惑之年先专攻竹笔(硬笔)书法,运笔遒劲,如东坡所言:“骨撑肉,肉没骨”,用缺乏柔韧性的竹子竟写出了淋漓尽致的翰墨气韵,声名鹊起。但他并不满足小成,固步自封,而是继续孜孜不懈,沉浸其中,“静其心,澄其思,谋在攻书”,深入探索创新书法之道。书家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文的情思,挥发着学识的积淀。美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某日杨远雄受邀到一学校讲学,见有学生出黑板报,猛地想起自己求学期间板书时的运笔笔法,豁然灵光一现,获得启示,就把本来毫无瓜葛的传统正书、中国书法史载录的唐代就流行的双钩法、民间连体字“招财进宝”等多种书写形式串连在一起,酝酿幻化,奇妙组合,匠心独具地创造出令人称奇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书法艺术自有其技法程式和相应的视觉语言来表现某种意蕴,这是书法艺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书法技法是死的,但心法是活的。作为一种主观表达,书家当然尽可以随心所欲地臆造,但事实上,他并不可能任意地盲目地“臆造”什么,它要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首先是字法的制约。脱离了汉字的认知,书法也就不成其为书法了;其次是观者的制约,书家的作品只有让观者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心灵上的共振,引发情绪上的激动,才能体现其艺术性。一位书家在下笔作书前,首先必须考虑选定书写的文字内容,以酝酿直至把握作品的总体气势,直抒心境。这如同确定所写文章的题目一般,此即“发意之由”。在书写过程中,文字内容会随同或牵引心绪起伏律动,笔墨表现因而也显得丰富多变,或静如磐石,或动如流矢,便时有突破樊篱创新笔法之举,这就是“笔随意动”、“情动形随”。尤其是书家往往选定自己的诗文作品来书写,更能从诗意笔意和本人内心的最可靠最真实的情感波动来把握抒渲主题,实现笔与意的最佳契合。书法的创新很难,“不似则失其所以为书法”,“全似则失其所以为我”。书法艺术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程式化使艺术创新受到拘束。杨远雄那绝无仅有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就是在遵循下的突破。一笔连体双钩书法,是用毛笔飞白技法,以两个字为一组,一笔空心写成。用毫似篆,如凿琢之迹,钩连流转,均劲畅达。字迹多借正书形式,或隶书,或魏碑,或其它楷则。在看似简单的平面字型中,揉合进了复杂的迷宫般的穿插、揖让、兼用和仿形等,一字呈两字,两字为一体,极尽其妙,为汉字艺术增加了无尽的表达张力。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连体方式,一般有借、接、合、融等。借就是借用相似的笔画、部首或字型特征,大胆“拿来”,彼此共用。如作品“一身正气”的正气二字,书家巧妙借用气字的上半部和正字的相关特征,稍加变异,合理布局,使“正”“气”一体;又借隶体蚕头以出“气”,动态飞扬,借的自然有理。又如“两袖清风”的清风,以风捉月,风中逗月,风月同边,实乃佳构。接则分上下接,左右接,乍看一字,细品两分,如“古城”二字。合是将相同的笔画和部首合并为一。如无欲则刚的“则刚”二字,贝与冈上下相接,刀部共用。融是把简单笔画的字溶进复杂字型的某个部位之中,如“万代”二字,将代字融借于大写万字的下部,真可谓神来之笔。连体方法多种多样,各各不同。为求得结体均衡自然,刘熙载认为,“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或变更字型,或点画部首合并,或代之以异体,或会意造新,若非杨远雄先生天才般的奇思妙构和丰富灵活渊博的文字、书法根基,哪里会产生什么“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真正能够称得上书法,必须具备美学意义的内涵。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美,大体可以概括为阴柔之美、简逸之美和新奇之美。杨远雄先生对传统书法反其道而行之,效法《易经》坤道,以阴显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字结体穿插楫让,互利互惠,一分为二而又合二为一,通变不测。字划钩连畅达,开张舒展。灵动飘逸,似晴空布云,天女散花,“意外之妙,言所不能尽”,是为阴柔之美;一笔连体双钩书法“计白当黑”,仅凭字迹布白表达汉字深刻的内涵韵味,近观有如剪纸刀法,远视则氤氲弥漫,高人雅士似乎隐现期间。他的颖锋或急或缓或曲或直,一笔而下,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细微的笔迹变化给一字中墨分浓淡,使一副作品“疏影横斜”,仿佛进入了魏晋时期野逸空濛的世外桃园。此之为简逸之美;新奇之美表现为,这种书法不仅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也不同于空心双钩法和其它任何一种现有汉字的表达。奇特的字型(连体),怪异的写法(一笔双钩),巧妙的组合,悠远的韵味,字中有字,令人啧啧称奇,慨叹不断。更为神奇的是,整幅作品属于典型的八分书体(或魏碑书体等),结构精谨,波磔分明,左右开张,典雅规整,书风纯一,非平常书法能表现其特质。 “笔墨当随时代”。 作为“边缘”艺术,杨远雄先生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属于现代多元化书法艺术探索作品之一。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杨远雄先生独创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不仅显示出纯熟的技法和精到的技艺,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当代书法,已经基本脱离了书写实用性,而向纯艺术方向发展。但大多数的所谓“创新”书法,不过是在传统书法字构里“辗转腾挪”,有的甚至已经误入歧途,变得“狼奔豕突”,糟踏了书法美的原则,屡遭病垢。而杨远雄先生别开生面的一笔连体双钩书法,不拘泥于古人,大胆将个人的天赋造化运用于书法创新实践,有书有法,“无籍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宜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彰显了具有创新艺术的开拓性价值和启示性意义。真正的美应是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而进入自由的一种精神境界。在杨远雄先生这些流畅而生动的一笔连体双钩线条里,丰富的情感,生命的意味,都鲜活地充盈着,透出勃勃生机,仿佛其中蕴有无穷的遐想和诗意。通过杨远雄先生一笔连体双钩书法这种崭新的书法形式,拓展了我们对书法理解和阐释的外延,实际上也就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未来还具有了更多、更新、更美的创造可能。艺无止境,大美无疆。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荣誉,杨远雄先生淡然置之,仍然时常神游在一笔连体双钩书法的世界里,不断“上下而求索”

刘宝山双钩书法:《海纳百川》与懿轩庄园主人于新元先生(左)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