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拎错秤纽绳

 苏迷 2015-06-06
拎错秤纽绳
  这里的秤,指的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台秤、弹簧秤以及各种电子秤、磅秤等,而是指由秤杆、秤砣(锤)、秤钩(秤盘)、提绳等组成的秤(为了便于区别,又称之为杆秤或钩秤)。
  这种秤(杆秤)在我国使用历史起码有两三千年了。湖南长沙东郊楚墓中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细的秤砣、秤杆、秤盘(钩)、提绳等。秤杆通常用木头制成,稍粗的一端系有秤盘(钩)、提绳,提绳后的秤杆直至杆尾依次标有表示读数的秤星。称东西时,秤钩(盘)吊(装)起物品,手提后面的提绳,同时移动从秤杆尾穿进系有秤砣的绳索,当提在空中的秤杆持平时,从秤砣绳所在的秤星上表示的读数,就是物品的重量。秤是用来称东西的,当然也可以用来称人,以前苏州每逢立夏节就有“称人”的风俗。
  杆秤上所系的提绳,实际上就是“支点”,人们正是通过提绳吊起秤杆,并能通过移动秤砣使秤杆持平。这提绳,又名秤绳,苏州人名之为秤纽绳、秤纽。根据力学支点原理,秤纽绳一般有两档,第一档(头纽)在前,用于称重物,第二档(二纽,二续作“倪”)在后,用于称较轻的物品。称重物时,就提头纽,称轻物时,就提二纽。如果称重物时,提了二纽,称轻物时,反而提了重纽,这就提错了秤纽绳,苏州话称“提”为“拎”,也就是拎错了秤纽绳。拎错秤纽绳,不仅东西重量称不准,而且根本称不起来(秤杆无法吊起并持平)。所以,“拎错秤纽绳”,是比喻弄错对象,把事情领会错了,或比喻做事不得要领,没抓住要害,所判断的人、事、物,与真相或现实完全相悖。评话《三国》“草船借箭”:“曹操一看,怎么回事?没有我命令,他们怎敢自说自话地追出去了?哦,他拎错秤纽绳了,以为是我叫他去追的呢。”
  再如:
  1.王主任那天关照我出差要当心,我“拎错秤纽绳”,以为王主任不同意我出差,所以朆去办手续。
  2.俚以为自己退休了,反腐反不到俚身上。其实政府早就明确:“有腐必反”,俚真是“拎错秤纽绳”哉!
  3.我怀疑小朱智力有问题,因为小朱碰碰(时不时)“拎错秤纽绳”。
  由于二纽是拎起称轻物的,重物是要拎头纽才能称得,所以又有“拎不清格二纽”以比喻不明事理的人。同属吴地的宜兴人,还有“头纽拎勒二纽上”的说法,比喻做事找错对象,或没有抓住要害。这些,都是以拎秤纽来作比喻的。
  关于秤的谚语,还有一句叫做“死秤活人当”,秤是已做好不可更改的,用它称物品,需要人自己动手(如拎秤纽绳,移动秤砣等),所以此话的意思是比喻规矩是现成死板的,但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又,旧时的秤多用老计量,一斤16两制,所以半斤即是8两,苏州有歇后语“七两打勒半斤浪(上)——多仔一点”,这是说称七两重的物品,秤砣却移在读数为半斤(八两)的秤星上,八两自然比七两大,以此诙谐地比喻“多了一点”。

  □柯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