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制历史第二代当金属支架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后,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克服人体对支架的“攻击”。原来,机体把支架当成异物,把支架和动脉膜接触的部位当成创伤区。有了创伤,人体就要对其进行修复。于是,动脉的支架处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许多病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金属支架周围出现严重的疤痕组织增生。这种疤痕组织增生,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畅通了的动脉重新狭窄,甚至堵塞。 科研工作者经过努力,终于将药物和支架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在金属支架表面“镀上”一层药膜。这种支架植入体内后,药物便会缓慢释放出来,抑制疤痕组织在支架周围生长,保持冠状动脉通畅。担心支架作为异物刺激局部组织的顾虑消除后,医生的手脚就放开了,支架的长度和使用范围也增加了。有些病人甚至植入2~3个首尾相连的支架,在原来狭窄部位的前后“扩大战果”。这种经药物处理过的支架便是第二代动脉支架——镀膜支架。 第三代镀膜支架上的药物终会耗尽,到那时,医生和患者又将面对开始的问题。21世纪初,比利时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动脉支架。这种支架和传统的支架不同,它可以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这种新型支架在动脉狭窄时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当急性期过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从而避免了局部炎症反应的不良后果。 研究发现,新型支架在植入7~10天后开始被机体吸收,3个月内完全消失,6个月后,将近80%的动脉仍然保持畅通。最重要的是,与经典支架相比,这种可溶性支架可能给病人留有多次导管治疗的余地。尽管初步试验只有少量患者,而且扩张的动脉不是冠状动脉,而是膝关节以下的小动脉。然而,大型临床实验已经在计划之中。一旦经过冠状动脉扩张实验,证明了这种新型支架的扩张效果可与镀膜支架相比,医患双方就可以选择第三代动脉支架——可溶性支架。 2 支架构造3 优质特征4 产品分类5 适用范围6 使用方法7 使用期限8 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合理地使用介入技术无可厚非,不过,支架泛滥则是中国医学界非常可悲的现象。和心血管疾病做斗争最重要的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狂做支架,毕竟此病的根源在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 “打麻将一天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动,不仅会导致心肌梗死和卒中,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果。长期坐着不动,腿上会长血栓,血栓脱落一旦走到肺部,会导致人猝死,比心肌梗死还快。所以要从文化传统上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而且麻将桌上还容易激动,出现一些本该避免的危险事件。 事实上,18世纪一些医学专家就描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那个时代没有支架,没有搭桥,也没有硝酸甘油,当时一位英国医生把病人组织起来,到空气新鲜的森林里伐木,每天锯树30分钟,三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心绞痛消失了。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从心做起。我想能走的走起来,能动的动起来,显然会对高血压、肥胖这些慢性病起到最大的效果。如果我们走起来,就找到了撬动健康中国的支点。这点力量可以获得综合的防治效果,对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实现一石多鸟的效果。[2] |
|
来自: 昵称15203931 >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