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居岩画:崖壁上的远古密码·台州日报

 小木舟 2015-06-09

  本报记者陈伟华文/摄  

  与古文明对话的窗口

  2002年,时逢第二次全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仙居朱溪中学美术教师丁雨亮,找到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称几年前辅导学生写生活动中,发现朱溪小方岩一块岩石上,刻有各种图纹,但不识其义。他将所拍的照片,寄给了省文物局。同年,这一发现被相关部门证实。

  仙居岩画,由此掀开神秘面纱。

  2004年暮春,福应街道上张村文物爱好者徐志华,在县文物办,偶然看到朱溪小方岩岩画图片和文字材料。他想到自家附近的送龙山也有,就告诉了工作人员。县文物办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果然如老徐所言,送龙山东麓临溪的岩壁上刻有岩画,与朱溪小方岩发现的岩画风格相近。

  之后,仙居各地的岩画相继被发现——广度中央坑摩崖石刻两处,总面积7.6平方米,有阴刻酷似象形文字的图纹10个;上张西塘岩画有三处,五个分布点,分别为高山塘岩画一处,大岩塔岗岩画一处两个点,冷水湾头岩画一处两个点……

  到目前为止,当地发现岩画近10处,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总体保存完好,各类图纹220多个。2013年3月5日,仙居岩画群(由小方岩、西塘、送龙山、中央坑四处组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事实上,仙居岩画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台州现存最早的府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着古岩画最初的探索脉络:“韦羌山,在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按《临海记》云:‘此众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晋义熙中周廷尉为郡,造飞云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其后守阮录携吏民往观,云雨晦冥,累日不见而旋。”

  北宋县令陈襄任职仙居期间,其《韦羌山》诗云:“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科斗(蝌蚪)字何如?”   

  国内有些专家认为,韦羌山上的所谓“蝌蚪文”,实际上是一种岩画。岩画专家盖山林著的《中国岩画》一书中,将它列入中国岩画分布图。

  弥补全国岩画的空白点

  4月30日中午,在仙居福应街道赵加垟村送龙山,我们寻找岩画。

  最先看到的岩画是在一梯形岩壁上。整块岩壁背靠送龙山,面朝东北,四周杂草丛生,但刻有岩画的岩面平整,刻痕十分清晰。

  攀登而上,山岩陡峭。周围的崖壁上,刻凿着人物形、蛇头形、房屋形、太阳形、米字格形符号约50个,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态各异的四脚动物,有的像羊,有的像牛;还有一个像太阳的圆形,直径约20厘米,圆形线条从中心点向外辐射,直达圆周。

  据了解,在中国,岩画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南地区,以前仅在台湾万山、福建华安、江苏连云港、广东珠海和香港发现。仙居岩画的发现,打破了浙江无岩画的历史。

  “从全国岩画的艺术性分析,西南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如同油画;北方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宁夏等地,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和舞蹈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等地,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事件,以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技术。而仙居岩画,与上述三大板块表现形式有明显区别,典型图纹有蛇形、鸟形、鸟头鱼身形、马形、太阳形、人像形、柴刀形、锄耙形和棋盘形等。”仙居县文管会办公室主任陈达说。

  更多专家认为,仙居岩画分布广泛,属于自成体系的人类早期的岩画群落,最大的特点在于农耕文明印迹,弥补了全国岩画的一个空白点。

  

  

  》》搜索台州

  路桥共和岩画

  同样是在2002年,我市又发现一处岩画,是路桥区共和村村民发现的。2003年,共和村茅草山南麓小山坡岩画四周,被路桥区政府划定保护范围。

  这些散落山间的岩画,在高约10米的峭壁上,经指点,可在依稀可辨的纹路间,发现似“王”字、太阳(轮子)、斧头(编钟)等图案。主块岩画画面朝南,高2米、宽4.8米,保存基本完整,刻有戉形、人形、飞禽走兽、八卦纹……

  “用了单刀凿刻法,线条不规则,从使用工具、构图内容及风格看,晚不过秦汉至南朝时期。画中的禽兽、人形、太阳和钱纹等图案,有各自的寓意。”路桥区博物馆副馆长陈虹说。

  专家认为,共和岩画上的鸟是象征太阳的金乌。在河姆渡遗址中,也曾发现“双鸟朝阳”图,两者的区别在于,河姆渡的图案为“双鸟相背”,共和岩画上的图案是“双鸟相对”。

  还有较为模糊的“太阳”、“戴冠之人”等形象,有专家推断,这与东瓯古越先民的“太阳鸟”信仰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在秦汉时期,台州黄岩、路桥一带有较为稳定的农业发展。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祈求来年丰收,歌颂当权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