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字

 香山梦艺术馆 2016-11-11


  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的发现曾引起国内外轰动,而更为激烈的讨论发生在文字起源的领域,发现于大麦地岩画的几个符号,结构与汉字非常相似。经数次的拓摹,在8000余幅岩画中发现了1500个符号。如这些岩画符号是文字,它将把汉字的起源推前数千年。另在贺兰口将近六千幅的单体图案中,也有40%属于符号类。

  

  (大麦地岩画)

  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河图洛书”由“.”、“。”、“-”三种符号组成,观其形颇似绳结,当为远古结绳记事的遗迹。八卦符号产生于从“结绳记事”到“契木为文”时代。“爻画既肇,文字载兴”,文字起源与八卦同步。

  

  (结绳记事与河图洛书)

  贾湖契刻符号是指在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上契刻的符号,共十七个,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年代距今8000年以上。有报导称那些符号为迄今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也有多数专家却认为那些符号是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

  

  (贾湖契刻符号)

  安徽蚌埠双墩出土的刻划符号,数量多而集中,是迄今为止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批与文字起源相关的资料,有6百多个。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处于文字起源发展的语段文字阶段,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

  

  (双墩刻划符号)

  华胥氏、雷泽氏都是燧人氏后裔。女娲与伏羲同为华胥氏族裔。传说华胥生伏羲、女娲,他们的生活区域就在渭水中下游与汉水流域的上游。后来伏羲族落继续东徙,直到山东半岛。辉煌的西安半坡文化、临潼姜寨文化,是他和他们的后裔创造的。当代考古在这两个遗址发掘出大量以陶制品为载体的喻事和记事符号。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在从今天的甘肃到河南之间,时间约在公元前5000至3000年。仰韶文化时就有万字符号,它是太阳崇拜的痕迹,中国上古时期不仅有“万”字,而且有太阳符号的其他各种变体。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 “竹”字及和竹有关的字

  

  (半坡陶器刻划符号)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华夏民族已进入文明时代。最主要的是,在出土的石钺上有连在一起的6个符号,其中3个相同,这明显是表达某种意思的一句话。

  

  (良渚文字)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一些陶尊上各刻有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距今已有约4500多年。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此“象形字”是目前已见的最早的汉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号。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号)

  具茨山,位于河南中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属于伏牛山余脉,因其隐藏的3000多幅岩画成为关注焦点。具茨山岩画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甚至更早,而这一期间,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曾在具茨山活动过。具茨山岩画,在一定意义上跟文字起源有关,和处于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的黄帝时代也有重大关系。

  

  (具茨山岩画)

  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在中原地区,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陶寺“文”字)

  自祖先在新疆/甘肃始创阳刻文字后,经不知多少年後,从陝西出土了数坑的成熟阳刻文字,填补了轩辕仓颉及五帝前后欠缺之文字样本。从黄帝到夏朝玉、銅、金並用時期,有文字存在的客观事实,符合文献记载的历史年代。从文字判断,玉琮上的文字很可能是夏代的文字,即是实实在在的夏朝官方文字--夏大篆。

  

  (阳刻文字)

  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有陶器、骨角器、石器和少量玉器。在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时代应距今4千年。龙虬庄遗址陶片内壁有8个刻画符号,纵向两行,每行4个,左行4个刻画符号类似甲骨文,应释为:成年奉王。右行4个类似动物图形,应释为:九虢、鳥、蛇、龜。

  

  (龙虬庄陶文)

  目前我国已发现神秘的、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曾疑为古籍伪作的《仓颉书》、《夏禹书》,贵州的“红岩天书”、“夜郎天书”,四川出土的“巴蜀符号”,云南发现的“东巴文字”,绍兴禹庙的“峋楼碑”文字和仙居的蝌蚪文。上述八种文字中,从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最早。

  

  (仓颉书)

  

  (夏禹书)

  蝌蚪文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在浙江仙居淡竹乡山崖壁上,布满了人工镌凿的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的图案符号,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在南方留下的蝌蚪文石刻。文字学中单把蝌蚪文拿出来讲的并不多,常见的倒是“鸟虫书”。鸟虫书曾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中国古文字中的六书(即六种字体)之一。

  

  (仙居蝌蚪文)

  禹王碑,因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位于岳麓山顶禹碑峰东。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有谓蝌蚪文,有谓鸟篆。系宋嘉定年间摹刻于此。1935年建石亭护之,亭侧有清欧阳正焕书“大观”石刻,为中华民族大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