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wxsjbcf 2021-03-06

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根据对上古时期遗存下来的岩画、壁画和出土的上古器物上的符号、图画进行研究,人们提出了汉字起源的众多学说。我归纳起来主要有“贺兰山岩画”说、“贾湖文化”说、“双墩文化”说、“仰韶文化”说、“良渚文化”说等。

一、“贺兰山岩画”说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1

贺兰山岩画是指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距今约10000年到3000年。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图1、图2、图3,就是特种邮票(1998﹣21)上的贺兰山岩画。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2

截至目前,贺兰山岩画总数已达2000多幅,单体图2万多个。其中有一幅“牧人骑马”的岩画竟与甲骨文的“骑”字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岩画专家陈兆复认为:“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岩画,或基本起源于目前在中国广大地区发现的岩画。可以说,岩画就是中国象形文字之父母。”著名文字学家周有光认为:岩画是“文字的胚芽”。岩画研究人员高嵩认为:贺兰山的大多数岩画是上古象形时代的人们用经过巫变造型的文字形式通过敬祖和记事的神圣功用保存在岩壁和砾石上的华族古史,是古老的文字。有一些学者也认为贺兰山岩画是千百个奇形怪状的符号构成的文化信息库,是象形文字前的图画文字。那些神秘怪异的符号,为我们提供了早期文字起源的线索。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3

二、“贾湖文化”说

贾湖文化是以河南省舞阳县北舞镇的贾湖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类型,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距今约9000年到7800年。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4

上图(图4)的《贾湖遗址》个性化邮票采用八枚附左版式,以《音乐》邮票为主图,中间附图为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贾湖古笛,邮票边饰为贾湖出土的龟甲以及契刻符号,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

贾湖遗址共发现契刻符号十七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这些刻符中有三块刻符龟甲和一件有契刻符号的柄形饰物,它们上面的“日”、“月”二字和甲骨文的“日”、“月”二字完全一样。

这些刻符上有“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这些都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以著名古文字学家胡厚宣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贾湖遗址考古发现的契刻符号就是文字,这些文字于4000年后殷墟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河南考古所的张居正和郝本性两人的研究成果中说“这些龟甲和随葬品中的骨器、石器上发现的契刻符号,很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三、“双墩文化”说

双墩文化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5

双墩文化于1985年1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双墩遗址被发现,先后历经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工具和泥塑艺术品等文化遗物,2005年被学术界正式命名为“双墩文化”。 图5,是2009年贺年有奖明信片样张上的双墩文化遗址。

双墩遗址出土了630多件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大都刻画在陶器底部,内容除了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还有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等反映生活的,极具独特性和神秘性。

蚌埠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徐大立说:“双墩刻划符号的载体主要是陶碗,还有钵、杯等。刻划符号都集中在器物的外底部等隐蔽部位。显然,它不是用于装饰,而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用途。”这些符号中不仅有单体的类似甲骨文等后世文字的符号,还有不少组合符号,而且不少符号在双墩遗址的不同地点反复出现,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和一定的表意功能和可解释性。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指出:“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双墩遗址种类繁多的刻划符号是个惊人的发现,在世界文明史研究领域极为罕见,它们将对汉字起源的探索提供重要线索,是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极佳切入点。”

双墩刻划符号具有一定表意、计数和简单的记事功能,是一种地域性的刻划符号,也可以称之为是处于前文字阶段的符号体系。虽然还没有证据表明双墩刻划符号与汉字的起源有直接关系,但是其主要思维特征和某些符号的构成方式与汉字系统有明显的相关性,符号的丰富内容为古汉字起源与中国文字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厘清与说明以往史前陶器符号研究中的各种争议与分歧,提出了可靠的依据,对汉字起源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四、“仰韶文化”说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6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因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分布在从今天的甘肃省经河南省到山东省之间的黄河流域,当前已经发现了近千处仰韶文化遗址。由于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地域辽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参照学术界传统看法,将仰韶文化划分为六区、五段、19个类型。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7

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具有代表性。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半坡村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27种刻划符号。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认为这些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彩陶和黑陶上的刻划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认为半坡刻划符号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并且把其中的一些符号做出了对应的汉字注解。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的鱼形图案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铭文“鱼”字相似度非常高。图6,邮票T149(4-1)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盆底左侧是鱼形图案),图7,小型张J174边纸上的是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

五、“良渚文化”说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8

良渚文化是分布在环太湖流域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5300年到4200年。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当时的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命名。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9

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上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共20多种。这些符号多次出现排行连刻的情况,其功用接近文献性质。在良渚遗址的不同地点发现了相同形状的刻划符号,这就表明了良渚刻符已经通用,已经达到记录简单语句的程度,已经具备原始文字的性质。因此,这些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10

邮说汉字起源之谜3第二节 遗迹文物中找发端

图11

图8和图10是邮票上的良渚玉琮,图9是邮票上的良渚玉璧,图11是普通邮资片上的良渚玉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