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水的鱼:银行股涨了,但为何心魔难度?今天银行股涨了,大家欢呼雀跃。但,为何还是很多人苦恼呢? 今天有球友留言(原文): 鱼兄,最近比较苦恼。近期进了个银行群,群里很多买银行融资的,而且资金量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原来资金量和自己差不多的,通过融资翻了几倍,而且在银行股身上做T的很多。再加上@云蒙,@东博老股民,@ruibeier 等投资者都融资,有些心动。由于本人比较保守,虽看好银行,却一直不敢融资。但别人的赚钱效应确实诱惑难挡。有时候细想也是,人生难得几回搏。如果像我这样何时才能财务自由?但又看过很多借钱买股最后破产的,又害怕。因贪婪会致杠杆放大,万一遇上黑天鹅?岂不玩乎。矛盾至极。鱼兄可曾有过这些困惑?会怎么办?请给我指点指点。我未来是打算如果兴业跌倒5倍市盈率,融资去买一些。 回复: 我之前动过融资,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融资仓位。我参与融资杠杆的两条原则: 一是融资仓位能够用未来的现金流接回。比如我融资5万元,那么我未来6个月的净现金流入必须能接回这5万元。即便股市下跌,我也能够用现金直接还款。 二是必须考虑融资的资金成本,在未来我接回的时点,算上资金成本后股票的估值必须更低,这一条需要股票自身的成长性来满足。 这个观点在我之前的投资第一课系列有零散讲过。此次《投资第一课》书中不会涉及。 我在去年银行股启动前,动过融资(肯定有人说我马后炮,球友别急,后面还有失败的经历 ![]() 【当市场出现利空的消息时,市场并没有像熊市前几个阶段那样继续下跌,而是以平盘或微涨微跌收盘,同时成交量虽仍然低迷,但已经有所温和放大,只是这种放大并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市场上也没有关于为何出了利空消息,股市没有下跌的相关解释。甚至连利空消息发出后,都没有太多相关的解读文章。因为此时,社会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观察的,不是市场对利多消息的反应,而是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在这个阶段,市场对利多消息可能出现上涨(本能),也可能下跌(不将利多当利多),从利多上很难判断是熊市第五阶段(黎明前阶段),还是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如果在市场走熊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利空的反应,给人感觉像是波澜不惊,感觉像没有出消息一样,那么我们就应当十分关注了。可以按市场最近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涨幅进行排名,扒一扒看这些股票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涨了多少,有什么共同之处。之所以造成市场对利空没反应,是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到达了极度的冰点,所有想卖股票的人几乎都把股票卖尽了,他们之中很多甚至已经忘记了股票。所有带有利空情绪的人,几乎不关心股市,因此也不知道有没有利空。 此一阶段,股指已经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迹象,但是很少有人能重视,也听不到有人说即将迎来一轮牛市。分析师措辞非常谨慎,多推荐个股(许多节目已经不允许推个股)和某个细分行业或事件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少量参与,注意止损。”等谨慎言论。 对照这篇文章,当时的情况再明显不过了。之前几次IPO审批,股市都要跌一下。但进入8、9月后已经不同了,股市像没看到这条消息一样,波澜不惊——雪球里也没人讨论,没人骂娘。甚至出了不好的经济数据,股市也没反应。因此我隐约感觉一轮大牛市就要来了——但我将自己融资的仓位控制在未来6个月能接回的程度。 后来进入12月,中旬的时候,我卖出了一半的融资盘,另一半则用现金还款。为何?并非我预期后市会走衰,而是当时我的工作出现变动,担心未来的现金流问题,所以必须适可而止。 同样的道理,在春节前半个月,我又加了一笔融资,全部加的兴业银行,价格14元左右。现在看来,又是加在低点。为何加融资仓位?因为工作离职的补偿金已经差不多谈妥了,未来有一笔资金入账。加上当时兴业银行的即时市净率大约1.05倍,符合我对估值的要求。因此毫不犹豫上的融资仓位。后来自不用说,资金到位后即直接还款,不再继续保留融资仓位。 但是,我在2013年5月份也动过融资,主要是当时浦发银行的估值大约1倍PB的即时市净率。动融资,也是因为有分红还没到账,预计股票分红能够覆盖融资仓位,并且计划在分红到账后直接还款的。 那一次之所以动用融资,除了满足两个基本原则外,也是当时判断银行股在休整后会继续上攻。 结果呢?6月钱荒了!你翻回去看到浦发银行的K线,从缓慢盘升的走势变成断崖下跌的走势!从我10元左右的融资价格,最低直接跌到7.18元,跌幅30%!如果我融资仓位高的话,我直接就爆仓了! 在这一次钱荒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对后市的判断非常精准,盘感很好。包括历次股市见底或主攻前,都写博文表达观点,并且都准。这一次之后,我原有的投资思维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对趋势的判断,时准时不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准。因为这样你每一次准确后,都会后悔之前买少了,因为你会不断加码,不断加杠杆。最终输在下注最大的那一把! 其中改变最大的一点,收录在即将出版的新书《投资第一课》中: 除非想要投机,否则投资者应当避免沾染投机情绪。也就是说,应当避免产生“这只股票可能还会跌一阵”或“涨一阵”的预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投资者必须承认自己无法预测股价的涨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投资者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同时,通常也在观察股市的涨跌,难免会对未来的走势产生潜意识的心理暗示。而且事后投资者往往会对正确的心理暗示记忆深刻。这个心理暗示正确的次数越多,就越将投资者引向对股价涨跌的判断,而不是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判断。 这位球友,股市中最大的苦恼,无外乎与别人比收益。再从新书中摘抄一段送给您: 股票涨了,但没有大盘涨的多——折磨;股票涨了,但没有其他主流板块涨的多——折磨;自己持有的股票总是涨得慢——折磨;自己刚卖掉的股票总是大涨——折磨。在轮番的折磨中,初入者不断变换自己持有的股票,有时根本不记得自己买了哪几只股票。 这个世界,钱是赚不完的。比尔盖茨赚了多少钱,我们不会妒忌。但听到初中同学最近发大财了,很多人反而愤愤不平了——你想啊,他读书那会成绩比我还差呢! 但是,这位同学付出了多少,我们不清楚。或许我们朝九晚五时,他活得比狗还累。投资也是如此,你只看到了高收益,却没看到他们为此承担的高风险。 当高收益已经发生,你回头来看觉得是高收益。但是站在过去的那个时点,你能肯定这只股票在未来一定会涨吗?反正我是不能,如果我能的话,早就不玩股票玩期货去了。 人类赚钱的欲望,是难以终止的。能做到的人我是非常佩服的。@云蒙 说最后能全身而退,我希望她能做到。 例如体力劳动者,如果轻轻松松掰下手指就能轻松赚钱,你觉得他还会愿意在烈日下暴晒吗?这个道理跟赌场是一样的,顺手几把就能赢钱,赢很多钱,赢好几个月薪资。这种感觉太好了!一旦喜欢上这种感觉,你会在赢钱时离开吗?不要说赢钱的时候不会离开了,即便开始输钱也舍不得离开——因为想要找回那种上瘾的赢钱的感觉。 熊市修炼投资能力,牛市修炼投资心态。 建议回顾《为何是“七亏”》一节,链接: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4845029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5124424 @今日话题 已有27人赞助了这篇帖子105雪球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