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定慧

 金 刚 狼 2015-06-09
1戒(即:信、勤、愿、):
  ====注意-三明与三法印-可能有区别====
  三明:
  宿世明,知道过去世的生活。
  因果明,因知道过去世的生活,进而知道过去世的恶报与善果的因缘。善恶所作,终是自受。
  真谛明,知道因果,业力的报应法则,进而体悟到 四真谛。
  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四法印:
  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
  一切暂时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因缘构成的,合成的,
  执着于建立在这之上的一切情感,感受,感知,色形,都是痛苦的(对五阴的执着)
  超越一切,舍离一切,无执着于一切,包括涅磐这一概念本身也要被超越。
  ========
  戒律成就的个人理解:
  # 三明 三(四)法印(成就者亲证,初修者坚信) >产生的思想> 正见 正思维(八正道,以 四真谛 观察_思维) >产生的思维模式> 观察_思维(此是道谛。于 内境 外境 中观察_思维)>产生的结果> 解脱涅盘(此是灭谛)
  # 无明(众苦之源,轮回之因) >产生的思想> 邪见 邪思维(八邪道,认物为已,贪着其中) >产生的思维模式> 贪、嗔、痴(此是集谛。于 内境 外境 中沉迷其中) >产生的结果> 生死轮回 苦 无常(此是苦谛)
  # 恶世众生由 信仰 三明 开始。(知前世生活,知因果轮回,知四真谛)
  然后是八正道。其中重点是 正思 和 正见,于 冥想 中,生活 中,于各种感受 中,各种觉知 中,观察_思维 四真谛,于其中分辨什么是 苦,什么是 无常;1 如:物质 的(色),感受 的 情绪 的(受),思维 的 概念 的(想),意识的升起,行为(行),六识、对个界的 分辨 和 感知 (识)。2 如:对 苦谛 深入的 思维,它与其它三谛的关系,它与 五阴 的关系,它与 六根尘 的关系,它与 贪、嗔、痴 的关系,它与 观察_思维 的关系,它与 等等 的关系,3 如:于心中诵念 四真谛 等等。如此等等 观察_思维 ...,以成就坚固的 正见 正思维。
  之后,心中已有解脱的基础,即从内心成就 戒律 的基础,能于 内外境 中 观察_思维 ,不于 内外境 中产生 贪、嗔、痴。
  最后,于 八正道 中修持其它 正道行,便易于成就;于所持 戒律,便易于持守。
  (由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 成就。 正见,正思维 是 正语,正业,正命的基础。)
  2定:
  由 戒 生 定。(戒之后,由正精进(四正勤),正念(四念处)成就 正定。)
  3慧:
  由 定 生 慧。
  不消除产生欲望的思维模式(八邪道),就会永沦六道轮回。
  记住:不是放纵,不是压制,是如实观察,是以 正见,正思维为基础,以法分辨,以法如实的观察,以法如实的思维,以法觉悟,内身(主要)和 外身 的一切 生起、存在、消失。
  例如:色(物质,身体),
  受(感受,情绪),
  想(记忆,概念,知识),
  行(思想上的,身体上的行为),
  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
  的 生起、存在、消失。
  “如实”的功夫从对:深刻理解四真谛,如实修行八正道 等三十七道品中来。
  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观点去对待内境,外境中的各种 生起,存在,消失。
  佛经都是说 如何成就 戒 定 的,
  佛经只能指到如何入正定,
  而 慧 是真法之境,不立文字,只可亲证
  及使经中解说 戒 定 慧 的内容,那也只是为 戒 定 服务的,只是可说的正法,而不是应该亲证的那个真法。
  在[中阿含] 的[漏尽经] 里佛陀教导七种断烦恼的方法如下:
  一、有漏从见断:由于正知正见的缘故才能断烦恼。遇到善友善知识,听闻圣法律等正法,思惟如何实践正法,如实的知苦、苦之因、苦之灭、苦灭的方法。断除我见、疑(佛法僧三宝)和对戒律与道法的戒禁取三结。并且断除常见(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见解)、与断见(死了就没了的见解),消除对三世的疑虑,如:我有过去世吗?我无过去世吗?我有来世吗?我无来世吗等?自疑我是谁呢?众生那儿来呢?有灵魂吗?无灵魂吗等等的邪见?
  二、有漏从护断:由於防护、收摄自己的六根来断除烦恼。当我们的六个根门对着外头的六境(色相、声音、香气、味道、身触之境、法)时,能对心加以防护,修持不净观来断除对六境所生的欲贪。
  三、有漏从离断:远离险恶的环境来对付烦恼。远离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毒蛇等;远离恶道、深坑、沟涧、深泉、山岩等;这些是比喻远离恶知识、恶友、恶外道、恶邻居、恶居住处。若与恶伴党相处,不坏也学坏,对圣道不疑也会生疑。
  四、有漏从用断:当穿用衣服时,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不为此而自生骄傲之心、不是为了妆扮身体,只是为了防止蚊虫、风雨、寒热的缘故,及为了遮羞。当受用饮食时,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不为此而自生骄傲之心、不是为了使身体肥壮,只为身体能够长期健康,去除烦恼忧愁,旧病痊愈,新病不生,而为了修习清净梵行。当使用房舍、床褥、卧具时,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不为此而自生骄傲之心、不是为了装饰身体,只是为了身体疲倦时,得以用它休息及静坐。当服用汤药时,应当思惟我不是为了得到特别利益、不为此而自生骄傲、不是为了使身体肥壮,只为去除病恼,而能保住命根。
  五、有漏从忍断:由於忍受苦楚来断除烦恼,常想精进修习断除恶法,修习善法。遇到有恶境磨练时,如饥渴、寒热、蚊蝇、蚤虱、风日所逼,恶人的恶声、捶杖、拳头所辱,乃至身遇诸病,极为苦痛,乃至命欲断绝时,种种极苦不乐之事皆能忍受。若不能忍受,烦恼忧愁就会生起,若能忍受苦恼,烦恼不会生起。
  六、有漏从除断:由除去、断除、舍离来断烦恼。当烦恼生起时,思惟该如何舍离或除去这烦恼,观察它生起的原因和缘,断除烦恼之因与缘,就不会再受烦恼来困扰我们的心了。并且思惟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攀取外缘外境;因此*思惟无常、苦、无我三法印的法则,来断除根本的攀缘和执取(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除去心中对外境所生的贪欲、瞋恚、愚痴等烦恼,使忧恼不生。
  七、有漏从思惟断:由修习培养七种觉悟的因素来断除烦恼。依远离、依无欲、依趋向於寂灭为主要的原则修习七觉支。修习四念处来培养念觉支、修习决择善恶法来培养择法觉支、修习精进断恶修善来培养精进觉支、修习四禅定来培养喜悦觉支、修习四禅定来培养轻安觉支、修习四禅定来培养定觉支、修习观照来培养舍觉支,依远离、依无欲、依趋向於寂灭,灭尽诸烦恼结使,而达到涅盘解脱的境界!!
  他对智者和愚者的说法都是:
  “相信我,一点一点地去做,就象登山那样,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大地就会铺展在你的脚下,你自己会看到真理,认识真理。用不着别人的教导,也用不着象《吠陀经》那样古老的经文,因为天国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向内心看。”佛陀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这个目的,佛陀把那些有耳能闻,有目能见的人招集到一起,给他们讲授了所有古代的和未来的圣人们的教义。让知识与时间手挽手向我们走来......
  这是一定要胜利的信仰,因为般若是它的王杖,知识是它的脚凳,各派学说是追随它的奴隶。
  佛陀讲过:“我们知道,如来不屑于理论说教。”这是因为法的心胸无限,它囊括永恒,也不晓得还有时间的概念。
  几句箴训。它们是圣人为那些没有亲眼见过和亲耳听过如来佛说法的人们准备的,目的是使他们也能冥思苦索,习以悟道。
  “人们只要理解法界真如,他就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是心的产物。”
  “所有的生物从一产生就孕育了法的性质,为此也就具备了觉悟的原始萌芽。由此,生与死,包括涅盘本身也会被超越,成为离开我们脑际的昨夜的梦幻,消失在更伟大的光辉之中。”
  “对于肉眼来说,植物树木皆属粗俗之物。但它们在佛眼里却是由细小的精神微粒所构成的。”
  “野草、树木、国家,甚至大地都会完全觉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