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必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

 yagi1 2015-06-10

如果你不为自己的人生而活,谁会为你的人生而活?

你不必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

作者:岸见一郎/译者:林咏纯 

 

当你不再迎合他人改变自己,坚持过自己的人生,你就已经改变了!

迎合别人对自己的期望,等于放弃自己的人生!

阿德勒说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但也因此我们活在别人的期望下:优异的成绩、高薪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让我们愈来愈急着迎合这些标准,反而将自己真正热爱的、可以感受到幸福和自信的事物摆在一边。

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就要先喜欢目前的自己。你的短处其实也是另一种优点,不健谈其实意味你是个好听众。即使没有丰功伟业,你的存在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来说也是一种温馨的贡献。因此,怎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呢?

不管你决定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因为它最符合你的个性,就该好好坚持并不受别人评价影响。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我们也才能尊重别人的标准,平等对待身边的朋友、家人。

你喜欢自己吗?

如果我询问前来谘商的人:「你喜欢自己吗?」得到的答案都是「讨厌」,几乎无一例外。

以手机来说,即使不喜欢现在使用的手机,还是可以购买款式更新、机能更好的机种。但如果是「自己」的话,就算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也无法取得其他的自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到死都必须与这个自己相处。即使我们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也无法像购买新手机一样取得不同于现在的自己,如果这样就无法获得幸福的话,我们绝对不可能变得幸福。

阿德勒曾说:「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如何使用得到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即使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也必须忍耐。」阿德勒的意思是,「如果无法把现在的自己变成另一个自己,那就赋予这个自己不同的意义,让同样的自己看起来变得不一样。」这是让人变得喜欢自己的方法之一。

不过,在此必须指出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一个人无法喜欢自己,其实是他自己决定不喜欢自己,而不是「自己有这样的一面,所以我无法喜欢自己。」

如果用喜欢、讨厌某个人的情况来想就可以理解了。我们会如何看待一个人,其实是自己决定的。如果我们讨厌某个人,轻易就能找到讨厌的理由。譬如某个人说,我讨厌他或她优柔寡断的个性。但是,这个人以前觉得他现在批评的人很温柔,也喜欢他或她没有控制欲的特质。或者,我们可能原本喜欢某个人做事谨慎、仔细,后来却开始发现他连细节都要计较很囉唆。或是原本觉得某个人大而化,后来才开始发现他很白目。

我现在说的虽然是「开始发现」对方与刚认识时不一样,但事实的真相却是,「我们自己决定要让对方看起来不一样」。换句话说,改变的不是对方,而是我们看待对方的眼光。

像这样改变看法是有目的的。我们并非突然毫无理由地以不同于先前的眼光看待某个人。我们之所以会改变,是为了要终止与这个人的关系。有些人不想承认自己不再喜欢某个原本喜欢的人,因此只要觉得对方改变了,就有正当理由可以决意终止与这个人的关系。

人讨厌自己也可说是相同的情况。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不要喜欢自己。正因为有这样的决心,才会想不出任何自己的优点,只把目光摆在缺点上。他之所以不看优点只看缺点,就是为了要讨厌自己。

那么,人为什么会下定决心讨厌自己呢?我想,前面关于「看待他人的眼光」的说明就可以理解,但如果要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是因为我们决意不与他人建立关系。

即使我们想与某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是可能遭到对方讨厌。如果因为害怕被讨厌而从一开始就不想与对方建立关系,那么就能源源不绝找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会认为因为自己有这些缺点,所以没有人愿意接纳自己。他们觉得,这些缺点造成自己无法对喜欢的人表明心迹。

别人不接纳自己、不喜欢自己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这样很不幸吧?但这样的不幸,其实是自己选择的。

如同先前所提,生活型态是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有些人即使讨厌这样的自己,一旦提到要他们改变行为模式,还是会害怕。因为如果下定决心改变行为模式,采取不同于先前的行动,就无法预测下个瞬间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即使不方便、不自由,他们依然执着于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态。

有些人与自己偷偷怀有好感的人擦身而过时,看见对方移开眼神,就觉得对方是在躲避自己。他们并不是因为对方躲避自己而放弃表明心迹,而是因为不想发展进一步的关系才觉得对方是在躲避自己。在我看来,这样的人自己堵住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想尽办法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人,因为下定决心不可以喜欢自己,所以对这样的人来说,要变得喜欢自己、变得幸福并不容易。打个比方,这样的人因为背对着他人,所以如果不把身体转过来与他人面对面,就会像待会儿提到的,即使试着以优点取代缺点也还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果他不改变避免与人建立关系的决心,就无法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现在的自己。

如何才会喜欢自己呢

由此可知,如果不喜欢自己就无法获得幸福。但是该怎么做,才能不再讨厌自己呢?

第一点,就像前一章提到的,必须知道生活型态是自己选择的。因为做出决定的人是自己,所以也可以重新决定。与其说是因为有缺点,所以无法喜欢自己,还不如说是因为自己决定不要喜欢自己,才会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缺点。若是如此,只要改变这个决定就可以了,但是改变决定也非一件简单的事。

第二点,必须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态外,也存在着其他的生活型态。我们不能只是讨厌自己原本的生活型态,还应知道现在存在着不同于自己当初选择的生活型态,即使刚开始选择其他生活型态会不习惯,但只要能够确信这样的生活型态能让自己活得简单、幸福,就能够产生改变。

不陷入他人的评价当中

即使我们不喜欢自己,但遭到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缺点还是会不舒服。很多人都会在意他人的评价。但是,因为他人的称赞而开心,因为他人的指责而悲伤、愤慨,这真是太奇怪了。人的价值,并不会依附在别人的评价上。一个人被批评为坏人,也不会真的变成坏人;相反地,就算被称赞是好人,也不会真的成为好人。

在意他人的评价,代表想要迎合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刚好就和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摆在一旁,以便符合他人期望而活的人一样。如果活着不只要满足一个人的期望,还要满足许多人的期望,就非得十分勉强自己不可,也必须不断地看着别人脸色过日子。

不仅如此,我们如果只是不断地配合在意别人对自己想法的人,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将会不信任感那个人。因为最后会发现,自己宣誓忠诚的对象,不是想法互不兼容的人,就是与自己敌对的人。

做原本的自己

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展现出比真实的自己更好的样貌。即使不刻意表现得更好,还是会有人愿意接受你现在的模样。但害怕他人评价的人,就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不仅如此,他们也无法相信周围的人,且认为没有人会真正接纳自己。

努力让自己变得和从前不同很重要,也有必要,但如果只是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而去迎合,那么即使能够努力让自己改变,你也不再是你自己了。

犹太教有这样的教义:「如果你不为自己的人生而活,那么究竟谁会为你的人生而活呢?」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是别人人生舞台中的配角。

● 摘自其实你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一定可以实现的阿德勒勇气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