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

 吾行的天涯 2015-06-10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
  古襄寇才质集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此章《通玄经》言:春秋五霸,智诈萌生,盗贼滋章,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崄,政苛者民乱。上多禁则下多挠,上多求则下交争,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为为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五霸兵刑生贼乱也。
  以政治国,
  《通玄经□上礼篇》曰:以政治国,先为不可胜之政,而后求胜於敌。以未治而攻人之乱,是谓以火应火,以水应水,同莫足以相治,名之曰益多。
  以奇用兵,
  《通玄经》曰:以奇用兵,故以异为奇,奇静为躁,奇治为乱,奇饱为饥,奇逸为劳。奇正之相应,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何往而不胜。
  以无事取天下。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取天下而无事也。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通玄经》曰:事繁难治,法苛难行。
  天下多忌讳,
  《洞灵经》曰:俗多忌讳,则情志不通而天下胶戾矣;俗无忌讳,则抑闭开舒而欢忻交通矣。
  而民弥贫;
  《通玄经》曰:食者,人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主者,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故群生遂长,万物蕃植,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尸,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之道也。今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
  《通玄经》曰:坚甲利刃,不足以恃强。
  国家滋昏;
  《通玄经》:人君好勇,使民斗争,国家多难,其下必有劫杀之乱矣。
  人多技巧,
  《通玄经》曰:人多智能,奇物滋起。
  奇物滋起;
  《南华经》曰:夫巧智神圣之人,吾自以为失焉。且以巧斗力者太至,则多奇功;刻核太至,下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
  法令滋章,
  《通玄经》曰:治国有理,不在文辩。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盗贼多有。
  《通玄经》曰:智诈萌生,盗贼滋章。
  故圣人云:
  《通玄经》曰:法能杀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末世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古道淳朴而无盗心哉。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为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无为而民自化,
  《通玄经□道原篇》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故上无为而民自化。
  我无事而民自富,
  《通玄经》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故上无事而民自富。
  我好静而民自正,
  《通玄经》曰:我好静而民自正,故上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欲而民自朴。
  《通玄经》曰:我无欲而民自朴,故上无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此章《南华经□骈拇篇》 言:自三王已下者,天下何其仁义规矩钩绳嚣嚣然,雕琢於人之正性也。且夫三王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刻削其正性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淫其正德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古者天下有常然之道,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绳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绳索之固,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是其政於辩察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劳而无功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奚足以济世哉?三王政察民弊也。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通玄经□上礼篇》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石在中形见於外,非不厚且清也,鱼鳖蛟龙莫之归焉。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荫庇故也。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通玄经》曰:后世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犹广革者也,大则大裂之道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
  《通玄经》曰: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福兮祸所伏。
  《通玄经》曰:三王明浅,然后任察。任察者,下取善以事上则蔽。夫察於刀笔之迹者,不知无为,知乱之本。为察者则生乱,乱俗,亡国之风也。
  孰知其极?
  《通玄经》曰:祸福利害,非古圣人莫之能分,故曰孰知其极。
  其无正邪?
  《通玄经》曰:古者以正教化,易而必成;后世以邪教化,难而必败。
  正复为奇,
  《洞灵经》曰:近古是来,天下正直者寡。政省一则民淳朴,苍生正,可化不可刑也。
  善复为妖。
  《洞灵经》曰:近古是来,天下奸邪者众。政烦苛则民奸伪,当责众人之邪者,视己正乎哉。
  民之迷,其日固久。
  《通玄经》曰:后世以小成仁义为规矩,而知钩绳规矩之所用者能治人,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钩绳不能正曲直。上用规矩者,下亦有规矩之心,巧之具也,而非所以治矣。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水浊者鱼呛,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则下多诈,上烦扰则下不定。不知一人无为之本,而救之以刑政之末,无以异於凿渠以止水,抱薪以救火,名之曰益多。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是以圣人事省而治,求寡易赡,所修者,本也。方而不割,康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四者诚修正道治矣。
  方而不割,
  《通玄经□道德篇》曰:古者御之以道,方而不割,则民附化。《南华经》曰:古者有常然之道,方者不以矩。
  廉而不刿,
  《通玄经》曰:古者养之以德,廉而不刿,则民服也。《南华经》曰:古者常然之道,圆者不以规。
  直而不肆,
  《通玄经》曰:无加以力,直而不肆,则民足俭。《南华经》曰:古者有常然之道,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
  光而不耀。
  《通玄经》曰:无示以贤,光而不耀,则民淳朴。《南华经》曰:古圣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此章《南华经》言:古者贵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富贵而啬俭,可谓有德者也。民俭,国久也。
  治人事天,
  《通玄经》曰:人主之有民,犹城之有基。基厚则城固,民富则国丰。
  莫若啬。
  《通玄经》曰:古之圣人以道莅天下,啬俭损缺者,见少也,见少故能成其广,可以长久。
  夫唯啬,
  《通玄经》曰:人君之道,俭以养生。
  是谓早服。
  《通玄经》曰:俭则民不饥。
  早服谓之重积德,
  《通玄经》曰:积德成王,积石成山,积水成河。不积而成,未之有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通玄经》曰:善为政者积其德,积德而民可用也。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去奢守俭,故能长久。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通玄经》曰:古之圣人不敢奢骄,守俭故能久。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通玄经》曰:民者,国之根也。俭者,人之本也。
  是谓深根固蒂,
  《通玄经》曰:人主之有民,犹木之有根。木大者,根深则蒂固。
  长生久视之道。
  《通玄经》曰:民,根本也。国,枝叶也。根本深壮。枝叶茂胜。
  治大国章第六十
  此章《南华经》言:吾师乎?吾师乎?韰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於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古者圣人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道不伤民,天下和乐,与民和乐也。
  治大国,
  《南华经》曰:上古圣人明白於天地无为之德者,此之谓大宗大本,宗本於道,与天和者也。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故知天乐者,无天怨也。
  若烹小鲜。
  《南华经》曰:圣人所以无为,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民乐。故知民乐者,无人非也。
  以道莅天下,
  《南华经》曰:上古圣人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此之谓与天和者也。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故知天乐者,无物累也。
  其鬼不神。
  《南华经》曰:古者圣人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此之谓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民乐。故知民乐者,无鬼责也。
  非其鬼不神,
  《南华经》曰:古者圣人言以虚静,推於天地,通於万物,此之谓天乐,与天和者也。
  其神不伤民,
  《通玄经□精诚篇》曰:太上神化,民无言。而神化有言也,
  非其神不伤民,
  《通玄经》曰:无言之神化者,化载无言,不伤有神人之神性者也。
  圣人亦不伤民。
  《通玄经》曰:民无为而治,有为也则伤。无为而治者,
  夫两不相伤,
  《通玄经》曰:为者,不能无为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伤民也。
  故德交归焉。
  《通玄经》曰:古知天乐者,圣人之心,无为以畜养天下,天下和乐也。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此章《通玄经》言:战国天下公侯以天下一国为家,即气实而志强,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浚上,执维坚强,作难结怨,久不为和,天下大乱。故交结国静,罢兵不争,天下太平也。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通玄经》曰:故道不以坚强胜,不以贪竞得。胜在天下自服,得在天下与之。柔弱则胜,仁义则得。
  天下之牝。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为天下牝,故能长久。
  牝常以静胜牡,
  《通玄经》曰:用兵取胜之道,以治待乱,以静待动,以牝待牡,不可先动也。
  以静为下。
  《通玄经》曰:是以圣人执雌牝,故能立其雄。日进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守静道,拘雌节,柔弱以静安。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通玄经》曰:以大事小,谓之变人。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通玄经》曰:以小犯大,谓之逆天。
  故或下以取,
  《通玄经》曰:小弱有道,不争而得。
  或下而取。
  《通玄经》曰:强大有道,不战而克。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冲虚经》曰:小国吾抚之,若赖兵权,灭亡可待。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冲虚经》曰;大国吾事之,是求安之道。
  两者各得其所欲,
  《南华经》曰;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故大者宜为下。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卑谦清浄者,见下也。见下故能执其高,矜者不立。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此章《南华经》言:古者圣人之治也,治外乎必先治内,无为清静,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后世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之,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劳而无功,不如三皇坐行此无为之道,不劳而自治矣。进道不劳也。
  道者,
  《通玄经》曰:道生万物,理於阴阳,化为四时,分为五行,各得其所,命之曰道。
  万物之奥,
  《南华经》曰: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善人之宝,
  《南华经》曰:且道者,庶物得之者生,为事顺之者成。《通玄经》曰:天下莫易於为善,所谓为善者,则静而无为,适性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於已,故为善易也。
  不善人之所保。
  《南华经》曰:且道者,庶物失之者死,为事逆之者败。《通玄经》曰:天下莫难於为不善,所谓为不善者,浇蔽矫诈,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也。
  美言可以市,
  《通玄经》曰:先教以道,次导以德,可以诱善。
  尊行可以加人。
  《通玄经》曰:简劝不听,即加之以威刑。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通玄经》曰:如此严诫,不善何有。人无弃人,物无弃物。
  故立天子,
  《通玄经》曰:古之立天子者,以立天下之道,反本无为,虚静自化。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民强掩弱众暴寡,诈者欺愚,勇者侵怯,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教,积财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之。
  置三公,
  《通玄经》曰:古者一人之明不徧周海内,故置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又立诸侯以教诲之。
  虽有拱璧,
  《通玄经》曰: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唐瘦癯,舜黎黑,禹胼胝,非欲贪禄慕位,将欲事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於庶人,思虑不困,於是求赡而不劳者,未之有也。
  以先驷马,
  《通玄经》曰: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自卖,管仲缚束,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四体不勤。於是求赡而不劳者,未之有也。
  不如坐进此道。
  《通玄经》曰:古者三皇,教不下堂而化行四海,无一言而大动天下,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生之已能以神化者也。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通玄经》曰:古者君臣上操约少之事,下效易为之功,君臣不相厌,行之久远也。《洞灵经》曰:人主清心省事,人臣钦检守职,太平立致矣。
  不日求以得,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於江海。江海无为,能取百川归之。不求故能得,不行故能坐,天地之道,无为而备,不求而得。
  有罪以免耶?
  《南华经》曰:古者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则自治矣。
  故为天下贵。
  《南华经》曰: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此章《南华经》言:应帝王无为之治,有虞氏不及泰氏。泰氏无为,其卧徐徐,无寝梦也,其觉于于,无思虑也。其智清信而不诈也,其德甚真而不伪也,未始其道入於非人。有虞氏有为,其犹减善仁义以要求人心为善,亦得人心诈伪,而未始仁心出於非人。古者圣人能为无为之道,无事无味不为难也。
  为无为,
  《通玄经》曰:为无为,事无事也。《南华经》曰:逍遥无为也。
  事无事,
  《通玄经》曰:事无事,知不知也。《南华经》曰:逍遥乎无事之业。
  味无味。
  《通玄经》曰:古之人味道不舍也,今之人舍道不味也。
  大小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道大以小为成。古圣人法天无为,柔弱微妙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
  多少,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多以少为主,道多以少而成。古圣人法天无为,以道莅天下,损缺其明者,见少也。见少,故能成其美。
  报怨以德。
  《通玄经》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患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则知其所以来矣。
  图难於其易,
  《通玄经》曰:古者以正教化,易而必成,后世以邪教化,难而必败。
  为大於其细。
  《通玄经》曰:事或易为而难成者,或难成而易败者。易为而难成者,事也。难成而易败者,言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通玄经》曰:人皆知无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难成其道矣。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通玄经》曰:以博奕之日问道,闻见深矣。易而不难,小而不大。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行而治,不为而成,是以天心动化精诚为教者,三皇无为也。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於江海。江海无为,无不为大,百川归之,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通玄经》曰:言而不信,施而不仁,行而不治,为而不成,是以外貌有为者,五帝三王不精诚於道也。
  多易必多难。
  《通玄经》曰:后世无政教之原,而欲为万人之上也,难矣。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事者难成易败,言者难立易废,是以圣人之所留心於道,明者之所独见於无为也。
  犹难之,故终无难。
  《通玄经》曰:舍其易而必成,从事於难必败,愚惑之所政。上无为也,下亦无为。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此章《通玄经》言:末世之人邪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伪。不闻道者无以反正,不通德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好於邪,则易易而忘其本,即好於邪。水之性欲清,沙土秽之,人之性欲正,邪言害之。知其己奸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己欲无所用,虽廉者不能让之。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以为天下笑者,未尝非己所好也,故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於己,万物变为尘垢,无所用矣。故曰: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其安易持,
  《通玄经》曰:智虑邪正者,祸福之门也。
  其未兆易谋,
  《通玄经》曰:动静公私者,利害之枢机也。
  其脆易破,
  《通玄经》曰:夫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其微易散。
  《通玄经》曰:积正成福,积邪成祸。
  为之於未有,
  《通玄经》曰:凡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至於大患至,不可不慎也。后人皆知祸发救患,不知慎微使患不生。夫使患不生易,施於救患难。
  治之於未乱。
  《通玄经》曰:道者慎小微,大祸不滋。今人不务慎微使患不生,而务祸成施救於患,虽神人不能为。谋患祸之所由来,万万为法,无方可救。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通玄经》曰:十围之木始於把,毫末渐长,积小成大。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通玄经》曰:百仞之台始於下,累土成山,积微成广。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通玄经》曰:跛鳖千里,跬步不休,积近成远。
  为者败之,
  《洞灵经》曰:好质白之物者,以黑为污。夫好货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邪甚者,不见正道之可好。末世人夭者,非不为术也,巧术甚,人愈短。《通玄经》曰:夫好事者未尝不穷,好邪者未尝不失。各以所好,反自为伤,故曰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洞灵经》曰:好质黑之物者,以白为污。夫好马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鬼甚者,不见神明之可好。末世神怒者,非不祀神也,淫祀胜,神愈怒。《通玄经》曰: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怨,为天下笑,未尝非好欲也,故曰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今天下之人邪於神鬼,孰能正之?治在道不在术,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无为,故无败,
  《通玄经》曰:好於淫祀,不顾后祸者,邪气也,故曰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通玄经》曰:末世执於鬼神,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故曰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通玄经》曰:祸福之起微而不可见,小人不知祸患之门,动而陷於罪,不慎微好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通玄经□符言篇》曰:官败於失政,孝衰於无终,患生於执为,病在於不慎,故慎终如始,无败事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圣人见其终始,不可不察也。纣为象着而箕子唏其华侈,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其非礼。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欲不欲,
  《南华经》曰:古人欲者,欲其所不能欲也,至欲於道矣。
  不贵难得之货;
  《通玄经》曰:古人不贵难得之货,不重无用之物。
  学不学,
  《南华经》曰:古之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至学於道矣。
  复众人之所过。
  《通玄经》曰:古人之於善也,无小而不行;其於过也,无微而不改。
  以辅万物之自然,
  《通玄经》曰:古之圣人者,性合乎道也,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听而聪,自然之道也。
  而不敢为。
  《南华经》曰:古者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