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率我真 2015-06-10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


    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成于1883年,吴昌硕是年40岁。全卷存诗一百廿四首,其门人跋“(此)缶师诗稿系壬午至甲申三年中所作”,“因检刻本细较(校)颇多未载,删改之处亦复不少,确是初稿,殊为名贵,幸宝藏之,勿为有力者攫去”。
    吴氏晚年作品朴茂雄强,篆书尤为人称道,而这件小行楷写的十分精到、稚致,超尘脱俗,全卷神定气足,是其中年时杰构。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136cm,横4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风香邻有无,花影佛跏趺。历劫龙吁盋,餐霞凤别梧。石真彊取诗,柱诗奈不奇。觚山傥(此字点去)燕支夺,狂歌待老夫。普宁寺牡丹。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
    本幅书录五言诗一首,末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下钤“仓硕”印。无藏印。“丁卯”为1927年。
  此轴书法古拙遒劲,于法度之外别开生面。用笔时而厚重沉著,时而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有如其画梅之法。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无倾倒之势,充分体现了吴氏书法“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上下左右取姿势”的书法特征,并可从中看到许多绘画的用笔特点,面貌独具一格。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手稿,纸本,纵22.8厘米,横22.8厘米。湖州博物馆藏。

    此手稿既没书写时间,也无钤盖印章,但观其书法,其行书风格初具雏形,只是字里行间结构布局稍显凌乱,应为吴昌硕中年前期之作。四十四至五十四岁这段时间吴昌硕寓居上海,与翁铁梅互有往来,此信稿大概为当时之作。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金文扇面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节临石鼓文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行草团扇,56岁作,23 X 25CM。

 

[转载]清 <wbr>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书作
    吴昌硕《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136cm,横47cm。

    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