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丽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摘要: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运动功能力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了康复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本文从运动疗法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运动疗法在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方案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疗法;早期康复;中期康复;后期康复;康复方案 1.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症状多为患者脑功能障碍症,表现为猝然昏扑、不省人事甚至突发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现象[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死因,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居第二位[2]。 资料表明,脑卒中后的存活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40%以上为重度致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依据。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康复疗法包括:综合康复治疗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康复、功能性电刺激,脑神经促通仪改善脑循环等。本文着重阐述了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2.1运动疗法概述 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的具体锻练,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3]。其主要针对各类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偏瘫,脑瘫等。同时也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运动疗法有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种运动方式,治疗时一般先做被动运动,当患者肢体恢复了部分肌力并能自主运动时再开始主动锻炼。 2.2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当中的应用 2.2.1早期康复运动疗法的应用 此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主要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或仅出现细微的联合反应;相当于Brunnsrom偏瘫功能恢复过程的第Ⅰ-Ⅱ阶段。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出现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早期康复主要训练方法如表1所示: 表1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周敬华,梁华忠[4]对4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14天以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4天以内进行评分,不进行康复训练,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康复组通过被动活动患肢,促进肌肉收缩,轻快牵伸肌肉,主动体位转换等方法进行有步骤的训练。采用Fugl-Meyer[5]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康复前后的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运动功能的恢复
可见,入院后康复组和对照组首次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个月后FMA评分增加,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2.2.2中期康复运动疗法的应用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以做到某些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runnsrom恢复阶段Ⅲ-Ⅴ期。中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直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主要训练方法如表3所示: 表3中期康复训练方法
孙军贞,方红等[5]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疗法;对照组以内科治疗为主。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入选病例用生活质量(OOL)量表进行评定,分4次评定:初次评定,早期评定,中期评定,后期评定。对于中期患者采用滚桶锻练、上肢锻练、下肢负重锻练、站立平衡、躯干控制锻炼及日常生活锻练。评定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康复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2.2.3后期康复运动疗法的应用 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于Brunnsrom恢复阶段Ⅴ-Ⅵ期。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使患者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后期康复主要训练方法如表4所示: 表4后期康复训练方法
孙军贞,方红等[5]对于后期康复的患者采用手指活动锻练、患侧锻练、步态锻练和相关器具的使用等方法,治疗一个月,患者恢复结果如表5所示,可见康复组的恢复速度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中后期的康复效果见效缓慢。从而表明,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疗法可以全面的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5两组不同阶段QOL比较情况
2.2.4运动疗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脑出血复发;深静脉血栓 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无症状的下肢DVT 易被临床漏 诊,因此应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血栓脱落同时尽早进行幻之功能锻炼;在运动疗法 训练前,要简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逐 步增加坐起和站起的角度,在进行斜床站立训练前,最好先在床上行双下肢的主、 被动运动同时胸部保护带最好不要系得太高,在站立训练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 的情况;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在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方面要 注意不要加重高血压;注意运动要适度,预防冠心病;小心摔倒;注意不要在运 动过程中痉挛;在运动疗法过程中要克服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6]。
3讨论 运动疗法着眼于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通过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调节肌张力、平衡及协调步态及各关节功能,提高全身运动水平[7],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当患者存在感染、器官功能失去代偿及运动中可能会产生严重并发症等情况时运动疗法应禁止使用。此外,由于患者受到心理、认知等功能障碍的限制,单独使用运动疗法其恢复是缓慢的、不完全的[8]。钟杰和鲁凤琴[9]研究表明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以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最后回归社会自主生活。患者的运动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能力。运动疗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与常规临床用药相结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因此,运动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臧文举.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07): 109-110. [2]方向华,王淳秀.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 847-853. [3]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66-1075. [4]周敬华,梁华忠.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50-752. [5]孙军贞,方红等.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与生活质量相关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6):360-361. [6]李敏.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肌痉挛3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09(14):143-145. [7] FEENEY D M. From laboratory to clinic: noradrenergic enhance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for stroke or trauma patient [J]. Adv Neurol, 1997,73:383-394. [8]董英莉,周凤英等.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9):57-58. [9]钟杰,鲁凤琴.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0):702-7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