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活动

 学会无语 2015-06-10

     经过两天的时间,将启蒙5整理出来了,虽然有点累,但也是值得的,经这一整理,对这一堂课印象加深了,不似之前单纯是听,始终不那么深入。有时间的话,我想将千字文整理出来,之前我亦尝试过整理一下,奈何有些文字不太熟悉,独立完成不了。

    这次是初次的整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妈妈体谅下。



                 启蒙5——寻寻觅觅叠音词
                                 广东CAT—尧妈   2013-11-23整理
这个星期主要来讲叠音词。主要分几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讲叠音词,书里面有的就不再重复了,大家可以看书,我主要是帮助大家能够把这些知识串起来。
首先第一讲叠音词的历史。书上也讲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就从诗经开始了,从诗经里面叠音词就非常的多,书里面也讲过大约有300多个叠音词,能达到顶峰就是《古诗19首》,如果从中国的文学地位上来讲唐诗宋词,它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古诗19首》。比如曹操 的诗  《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些受到《古诗19首》的影响非常深,有一个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也是受到了《古诗19首》的影响,在书里面,我是举了几个例子(书78页)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几个叠音词的运用一下子就把淑女的形象描述了出来。后面我还举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jiǎo)河汉女。
纤纤(x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特别熟悉的李清照。这里面有七组叠音词把诗人愁苦的形象描写了出来,尤其要提醒这七组,寻寻觅觅表示是动作,冷冷清清是表示周围的环境是感受,凄凄惨惨戚戚是表示内心的感受,可能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没太注意一背就过去了,在这首诗中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欣赏这七组叠音词里面又分了三组,前三组是寻寻觅觅是动作,后一组是冷冷清清表示了周围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表示内心的感受。对于六尘六根来说这寻寻觅觅就是色法,冷泠清清就是触法,凄凄惨惨戚戚就是意法,是内心的感受,这个是从叠音词历史来说的。
还有书里面讲叠音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开始时总是叠音的“爸爸、妈妈、喝水水、吃饭饭、睡觉觉、穿衣衣”都是叠音词,通过这个很通俗的例子我们就要知道叠音词:第一,由来已久;第二,用途广泛;第三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个语法的现象一定要把它用之于我们的作文,我们平时讲课一直在讲知道与知识是两回事,知识一看就记住了,然后一考试问你这是什么词?是叠音词,然后打个100分,知道是要运用的。我在启蒙篇里分析过孩子的作文现状是什么,普遍来讲三年级就要开始考作文了,在一二年级玩命学了许多知识,但是我们没有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能力,没有把这些知识转换成知道,这里面的因素有许多,有体质的原因,有老师讲课的原因,也有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的原因,没有往作文和表达的方向去转,我们学的字词句段都要为将来的写作服务,字词句段有了这个基本工说白了这个欣赏的水平已经有了一大半,所以我在启蒙篇专门把叠音词这个现象列为一章,我们一定要用它。
第二个内容:叠音词的产生。我们前面讲过字的来由的时候也讲到了,中国字是象形文字,有音形义,它还需要表情达意,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组合,与西方的文字不同,西方的文字有音有义,没有形,它没有象中国的汉字那么明显的规律,说到音形时还附带了两个现象:1.双声词;2.叠韵词;3.叠音词。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那么音是怎样来的?用现在的汉字来讲就是一个“声母+韵母+声”就构成这个字的读音,所以在一个词上来讲,声母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就是双声词,这个在书上面也讲过,我跟大家瓣开了揉碎了来讲,就是这个音中的读音有各种各样美妙的语法现象,韵母一样的是叠音词,如:徘徊……,如果说声母与韵母一样就是叠音。换句话来说,叠音词就是:读音一样,字形一样,意思一样的词叫叠音词我们不能被这个名称所迷惑,叠音词好像读音一样就叫作叠音词,那你还是没有领会到叠音词的美妙,因为一个中国的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一个字一个义,一个字一个形,所以叠音词应该是读音一样,字形一样,字义一样的词才叫叠音词。大家一定要更加深入的去领会,因为读音一样、声母韵母一样,所以叫作叠音词,但是这种认识不深入,要深入的话就是意思、读音、形状一样,这才叫叠音词,既然一个词有音形义的美,叠音词又作为一个特殊的语法现象,所以我们要从理念上要知道叠音词首先有义的美,如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这个意思就有所影响,还有《古诗19首》里面,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如果只有一个音就没有意思,所以字义从字音来的。中国的汉字就是音形义,任何一处都能够体现出文字的美,通过音来体现它的美,从义来体现它的美,从形来体现它的美,而叠音词却恰恰是同时体现了音形义的美,语音重复的。还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常说,谎话说上一千遍,谎话说上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叠音词说是通过两个循环的、重复的词,在你的耳根或意思里产生了这种冲击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都是通过声音的循环,声音的重复,给你产生冲击力的美感,这就涉及了语言的心理学,或是文字美学,涉及到这个范畴。还有《木兰辞》:“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白居易《琵琶行》:“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即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能听出那种重复的美、循环的美。如果说假话说上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假如说你坏,你坏,你坏,你就是坏;妈妈是好人,妈妈是好人,妈妈是好人,妈妈就是好人,那妈妈一下子就从白骨精变成了好人;爸爸坏,爸爸坏,爸爸坏,爸爸就是坏。通过循环的、重复的语调,强化语义的效果。还有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重复就形成了那种急迫渴望的心情就出来。有一种现象,写作有时候要避免重复,但如果要为了强化效果的角度还要特意需要加强叠音,所以叠音更广阔了,不仅仅是一个词的概念。还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恰恰利用字的重复,音的重复来强化语义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