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跟着渔民去赶海 笑 笑 时过端午,舟山东极岛和往常一样,青灰色的海水伴随着涨潮的涌浪敲打着港口的防护堤,港湾内停放着十几艘破旧的木制私人渔船,几个小孩蹲在船头,手拿一根细长的鱼线蹲在那里钓鱼,不一会便拉上一条火柴盒大小的“老虎鱼”。护堤上的一些地方摆满了渔民打上来的杂鱼烂蟹,大的不足半斤,小的不足五分硬币。旁边便是渔民堆放的由三层(大中小)网眼组成的绝户网。一位从外地赶来的青年在护堤上守着他的几根垂钓的重击海杆,不时和别人吹嘘他曾在这里钓上来四斤多的真鲷鱼,不管他说了多少曾经的辉煌战绩,在我登船的几个小时内,他的鱼竿纹丝未动。 海面上不时有渔船在慢吞吞地撒网,突然,从不远的海面上传来一声闷响,随后脚下的护堤微微一震,海面掀起了一缕缕波浪,原来有人在用雷管炸鱼,只见一个身穿黑色衬衫的渔民开着一艘小船,在投放炸药的海面来回搜索,等待被震碎内脏的大鱼浮上水面,他不时用网捞起一两条黑鲷或是橡皮鱼,没过一会,便收获了四五条半斤左右的海鱼。随后,他和他的小船也随着钓鱼者的谩骂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还没到东极岛码头就撞上了这幕,周围的人却没有太在意,可能早已屡见不鲜,只一味等待着到子岛“东福山”的客船。舟山群岛是全国最大的渔场,当年的大黄鱼,舟山带鱼更是威震全国,但时过数年,此行倒要看看舟山还称不称得上全国最鲜之地。 东福山岛,是舟山东极诸岛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东部海疆最东边的居人岛,再往东约九海里的外甩礁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直开12海里即是公海,就进入太平洋了。 我坐在船舷上,并没留意身边—位干瘦黝黑,满面风霜的老渔民,他忙里忙外地清点从庙子湖买回的副食品,中途停靠在一个叫青浜的小岛时,就分了一半给那里的居民,岸上所有人都跟他打招呼。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是东福山经济合作社的社长翁裕炮。外号“炮哥”。这名号有些奇怪,解释半天明白过来,东极诸岛属一个镇,下设庙于湖、青浜、黄兴、东福山四个经济合作社,又各自包含行政村和自然村,“总之,炮哥就是东福山的“老大”!他的家就在东福山。在舟山旅游,靠的就是船,东极周边诸岛距离都很近,因此想要跳岛转转。就要找到像“炮哥”这样的老大。 东福山全岛面积仅2.9平方公里,常住岛民仅二百来人,聚居在向西的一条大溪坑中,但至今仍有三位老渔民,非要住在岛东面的大树湾——那里距大溪坑一个多钟头步程,不通水电,却存有整个东极岛最壮观的石屋群。上百间石屋,全以蜜黄色花岗岩为墙体,顺山势层叠而上。据炮哥说,80年代初,这里曾住了八十多户渔民,“东福山的海产多,渔民很容易就能赚到钱,经济一宽裕,就想往沈家门迁,这些石屋就逐渐空了,现在的情况一年不及一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去打工了。”我在大树湾见到了那三位中国最东边的居民。一对老夫妇和一个小舅子,一见着炮哥就开始用温州话抱怨合作社不想法子给这儿通水电,可尽管抱怨,他们不愿意也搬离这里。每天有很多浮子,瓶罐被海浪打到岸上,光是捡拾这些垃圾,生活还是能维持下去。平日有渔船过来,便帮忙把浮子运出去卖,下回再送钱过来。他们每天吃点小杂鱼和自己种的蔬菜,隔几周去码头买些日用品,生活简单到了极点。 众所周知,舟山由于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并携带着大量的养分和浮游生物,并且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寒暖流的交汇使得周围的温度不会差异太大,既不太冷又不太热,喜温的鱼可以在暖流这边,喜冷的鱼能在寒流那边,因此是大量鱼类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东福山岛周边的黑鲷和乌贼群多得更是出了名,炮哥告诉我,一网下去,鱼多得船都走不了。故此那时候称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全国最鲜”是理直气壮,渔民收获近五百种鱼类。可舟山现在打鱼的人却少了很多,东极诸岛的许多老人开始做起了买卖,稍懂些美术的就开启了渔民画工作室,东极的旅游起步晚,零星的游客来了,也会带几张这酷似印象派的作品回去。而那些依然存有“打鱼”情节的当地人,多数也只是在长满海蛎子的岩石和护堤上抠抠凿凿,在码头摆起了地摊,只有极少数还开着自家渔船在海面上来回围网。 炮哥的家就在东福山北侧,还开了家小旅馆,其实他现在主要的收入依仗一群群从韩国或日本来的“鱼疯子”。炮哥只管开自家渔船接送他们到周围的礁石上钓鱼,生意不及原来,可能是因为这里黑鲷的数量太少了,大部分垂钓者都合租大船到公海上去过瘾,所以现在做些别的买卖,生活还能过得去。历史上,舟山渔民可不是这番景象,直到现在,还能看到有些渔民依靠打鱼积累下的万贯家业,并开着上档次的酒楼或旅馆。炮哥送完东西,便开船带我回到了青浜岛,正好赶上东极岛最大的渔家乐“海华山庄”在那开业。现在,舟山跳岛旅游的人逐渐增多,渔民就开始自发地搞一些渔家乐。但称得上宾馆的,总共只有三四家,所以,海华山庄的开业,对青浜岛的渔民来说,是件大事!店老板相当大方,当天来的所有外地客人都免费人住山庄,并宴请全村人吃海鲜宴。山庄摆不下那么多桌子,就直接搭在了石板街上。鲈鱼,黑鲷,沙鳗,泥螺,佛手……全是夯实的海肉,不掺一点素菜。长达四五个钟头的一顿饭,吃得风生水起,全村人喝的都有点高。店老板一家承包了大船,到远洋外海捕鱼,借着酒劲风趣地告诉我:“我家的船,到了哪,别的船就不要捞了。“可这样的家户在舟山群岛毕竟不多,那时渔业发达时赚足腰包的渔民大部分已经去了温州做起了其他买卖。留在本地的便吃定了外面来的游客。剩下的渔民只能在近海围网作业,但收效甚微,只见青浜岛码头上晾晒着橘叶般大小的鱼虾螃蟹,据说这里的人已经好久没见过黄鱼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经济鱼类了。许多渔民也有了到公海捕鱼的意识,可是财力不及,没有远洋捕捞的大船。 按照这里的传统,开业庆典一直要持续到深夜,我和店老板的伙计不断从后岛外围的网箱里拿海货,店老板告诉我,以后有机会让我吃到野生的黄花鱼,现在只能将就吃点养殖货。由于外海作业的大部分海产都销往国外,所以根本到不了这里,但毕竟国内的市场需求还蛮大,所以也搞起了网箱养殖。店老板对今后前景的规划如火如荼,说游客不但可随时在网箱中挑选购买,还可以投喂取乐。但是店老板承包养殖的浅海变得无比浑浊,任何其他海洋生物都没有,海底朦胧能看清一些白色的沉积物,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第二天,好心的炮哥安排了一个船老大带我出海打鱼,要抵达下网区,需一个多小时,我便蜷在船舱内保存体力。我们坐的绿眉毛船并非游船,而是实实在在的打鱼船,狭窄的船舱内锅碗瓢盆和一些渔用品一应俱全,板间床的枕头竟是一袋大米。其实前天凌晨船老大他们就已经走了一趟,网已张过,现在只是去收网。远远的,海面出现了白色浮子,下面就是渔网所在。突然,海面上有一群海鸟追着我们飞,还没回过神海面上竟跃起了一对海豚,紧跟在渔船周围,翻跳、摆尾,喷水,引得我一脸兴奋。无意瞥见船老大的神情,又得意又有点不屑,“这玩意,我们都叫它拜江猪!它们来吃小鱼的,现在少多了,以前很容易看见,一来就是几十只,还能帮我们赶鱼呐。”说完,把船马达一停,套上雨靴和雨裤,将十多米长的竹把铁钩直直插入水中撩渔网,两个帮手也上来拉,他们熟练利落地把网子绕在船帮的桩头上,一圈一圈,最终,大网上来,捕获一大片!貌似收获不小,可仔细一翻,只捡到两条一斤的鲳鱼,剩下的便是无数的小虾,小蟹和海蛤蟆。船老大过来捡货,翻捡的同时一脸无奈,炮哥也走了过来,将那条即将产子的鲳鱼青青扔回了大海。 历史上的舟山渔场生活栖息着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海产。但由于多年的近海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舟山近海的名贵鱼种濒临枯竭。 一般来说,舟山群岛内湾地区每逢小水清澈,无大浪时都能钓上鱼。但选择时机很有讲究。内湾水浅,通常为4~5米深,若是浪大,会直接影响鱼的活动,使鱼不开口。而小水潮汛的时候,外湾水清,大群鱼从各处汇集而来,当大水潮汛之前时,外湾水色已经浑浊,就会使进到内湾的鱼跑不出去,这时候内湾钓场是绝好的机会。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桃花岛龙洞白沙岛南岙嘴等类似内湾位置。老钓手多喜欢在大水和有浪的时候出矶外岛礁,如白沙岛,东极岛。这是因为外岛礁水深,又少有浑水,当大潮汐时,洋流湍急,使得鱼儿不得不挨近礁石边以求喘息。 鲷类鱼均可潜到很深的海域,真鲷基本是在砂砾海底活动,有资料记载黑鲷可以自在地游到八十余米的海底,真鲷则达到200米,属于在没有礁石掩护下上浮的鱼种,需要大量的诱饵引诱其离开海底。其他鲷类,基本的活动范围都是以礁石为依托。也就是说礁石和礁石连成的海底岸线就是它们的大马路,小黑鲷甚至会较近距离地在礁石和水面之间活动,自然状态下约在1~3米水深之间 三两结伴地追逐潮流,顺着礁际游动。较大一点的黑鲷会在5~10米水深处,其群体密度相比于小鲷则少得多。在内湾海钓,由于水浅,礁石底线近,所以鲷鱼会紧挨着礁石。 未成年的小鲷群体会和同样大小其他种类的鱼群一起混迹江湖,生活习性也多数由群体中其他鱼的共同反应所决定。然一旦成年,在经过春季繁育的大群集结之后,便会选择悄然隐居。秋季再集结,但群体数量明显少了。年复一年,当黑鲷个头达到五斤以上时,若还有结伴儿,最多就两条了!大鱼的思维和小鱼不同,别的鱼在浅层疯狂吃食,它最多在远角浅尝几口。别的鱼随潮而去,它反而懒得游动,在一个氧气充足水深合适食料不断的沟坎安静等待和休息。在钓大鱼的思维中,我们一般会选择钓远,钓深,但有时候脚下的沟坎浪花飞舞水流通畅,水深合适(退潮后仍有五米),且有大虎头鱼上钩的情况下,没准就会有大鲷接连咬钩了。里洋鞍铁墩礁东北面 以及带船礁,吃饭礁几条深沟就是最好的例子。内湾在退潮后水深不到两米,这类情况较少出现。 户外探险 ★舟山哪些钓点适合矶钓? 浪岗山列岛:位于朱采尖岛东北方向42海里处,因附近海域水深浪大,渔谚“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故名浪岗山。它由中块、东块,西块三块为主的十个岛,七个礁组成,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岛礁陆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除中块西部平缓外,其余四蕾陡峭,不易攀登,水深均在20米以上。主要钓品有黑鲷,黑毛,石鲷、真鲷,鲈鱼,虎头鱼。 里甩外甩岛:里甩也叫四姐妹岛,位于沈家门东北约59.7公里东福山东11公里,由四个岛,一个明礁,一个干出礁和三个暗礁组成,东西向排列,岛礁息面积0.017平方公里,主岛习称中块,高26.9米。外甩也称两兄弟岛,由两对小岛和一个明礁组成,南北排列,岛礁总面积0.02平方公里,为我固东海国景基地之一,水深约30米~40米,登礁较困难,岛屿小,窖人不多。主要钓品有黑鲷,真鲷,石鲷,虎头鱼。 东福山岛:位于沈家门东北49.5公里处,为舟山群岛最东端佳人岛,东北—西南走向,面积3.27平方公里,岛上山高,临大海,悬崖,岩峰众多,周围海水清澈,北岸和西南岸水深均在20米以上,泥质底。东福山周围有大半、东大鸟峙等小岛八个,和已命名的八个明确、六个干出礁。潮流属规则半日湘,为顺时针回转流。主要钓品有黑鲷,真鲷,黄鳍鲷,鲻鱼,鲈鱼,石鲷等。 嵊泗列岛:位于舟山群岛北部,是钱塘江与长江的入海交汇处,由404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67.83的平方公里。嵊泗列岛海底为典型大陆架构造,海底由西向东延伸倾斜,20米等深线在泗礁本岛黄龙岛,绿华岛一线;最深处在海礁东南,约为70米。海底底质多为长江,钱塘江冲积泥沙。近海游钓活动的可选鱼种多达三十种以上。嵊泗可展开的海钓活动类型齐全,选择余地大,具备较理想的海钓环境,加上区位优势明显,这里也是承办各粪国际海钓大赛的理想场所。 白沙岛海钓会所:提供白沙岛上设施最齐备的宾馆式服务,会所于2008年5月17日开业,有一标准的网球场,KTV,棋牌室等配套设施。海景房360元/间(含早餐,淡季半价)。渔家客栈:岛上约有十家渔家客栈,拥有床位40张,其中新建的三家“渔家精舍”,实行一室一厕,并且每户渔家客栈都有自己设计的,庭院风格。如客房门牌皆是用鱼的种类来分,黄鱼房、黑鲷房等,很有趣味。 房价60~80元/人。普通渔民民庭旅店,房价更为便宜,约45元/人。订房电话:0580-3061212。白沙岛宫方网站:WWW.baishadao.com。 兰溪,跟着养蜂人觅花期 张 丽 兰溪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千年古城兰溪隶属金华, “溪以兰名,邑以溪名”,是中国兰花之多。兰溪最有名的就是全国最大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八卦村。其次为水陆兼有,长达千余米的“地下长河”——六洞山。兰溪古城多藏龙卧虎的古村落,新近被开发的千年微派古村“长乐福地”和芝堰村已渐渐吸引喜欢深度游的驴友的目光。而最吸引我的,是山上帐篷里住着的养蜂人。 当地人 姜师傅,64岁,浙江兰溪人,已经养了45年蜜蜂。如今有一百五十多只蜂箱,每只蜂箱约有三万多只蜜蜂。一年中只有过年那两个月在家。姜师傅从老家兰溪出发,到广东的广宁县,再到湖南的澧县,然后山东、河北、内蒙古……从海南到长白山,这些年。为了养蜂,不停地转场,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姜师傅在回到兰溪之前在内蒙古养蜂。由于北方天冷得快,回老家过年顺便抚育幼蜂。 我在油菜花即将绽放的时候,到达兰溪县找到姜师傅,与其一行到达广宁县。广宁县位于广东西部,肇庆市北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是全省山区县中离珠三角最近的县,距广州130公里,至肇庆90公里,也将纳入“珠三角经济小时圈范围。是广西湖南等内陆省份陆路来往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浙江的养蜂人主要在江山和兰溪,而兰溪有“蜜蜂之乡”,的称谓,当地的村民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都会养上几群土蜂自古以来在兰溪就已形成传统。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只要有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能看到兰溪养蜂人,他们随着当地的花期变化,如期而至,过着空中牧场般的“游牧”生活。姜师傅说,浙江养蜂人越来越少,现在很多人不干这行了,特别是年轻人,吃不起这个苦。“我本来也想让儿子干这行,但是他不肯。现在养蜂风险也大,不说别的,像我们这样全国各地跑,运费就要两三万,遇到行市不好,那就要亏了。 养蜂人除了舟车劳顿的辛苦,还有一个问题,想要在第一时间采到最好的蜂蜜,就得在花开之前提前育蜂待花开之后,所有的工蜂都可以开工采蜜,产量大增。提前育蜂需要大量的白糖来养蜂,而这几年白糖的价格浮动太大,让养蜂的成本逐步增加,这让很多养蜂人渐渐对养蜂望而却步。而除了白糖还是不够的,蜜蜂在繁殖时期还需要大量蛋白质作为基础,所以,这个时间蜜蜂还得采集大量的花粉来自我供给,因此这也是我在广宁县找到姜师傅的原因,这里有适合的温度,有提早盛开的花儿。 我们的到访让姜师傅一家有点意外。真正开始与养蜂人一起生活,才知道养蜂人的不易。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没有水,没有电。水的问题,让我们颇费周折,我们大约走了五公里才找到了水源。顺道在挑水的时候捡回来一些柴火。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火才慢慢生起来。 养蜂人像候鸟一样迁徙,有些就不走了。他们停留下来,所以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迁徙,也许,可以认为他们是留守的养蜂人。他们住简易帐篷,带着几十只蜂箱。没有电和水源,这种生活,在我看来艰苦得不可思议。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在与蜜蜂打交道。为了能让蜜蜂更勤劳,养蜂人就得比蜜蜂更勤劳,蜜蜂围着花儿转,人围着蜜蜂转。 到达广宁,姜师傅的蜜蜂还处于繁殖期,姜师傅戴上防蜂帽子,从每个蜂箱里拿出停满蜜蜂的隔板仔细观察,看看蜜蜂的数量有没有变。这是每天必做的,看一下蜂王的情况,现在是新蜂王替代老蜂王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检查蜂王是否健康。如果蜂群受到感染那生出来的小蜜蜂就会缺胳膊少腿,不能采蜜。姜师傅说,工作非常繁琐,比如会遇到毒花,虽然对采蜜没有影响,但是会伤害蜜蜂幼虫,再比如蜜蜂会生病,会出现寄生虫,如果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得整箱消毒,这些都需要每天观察。 广宁的繁殖期快结束之时,姜师傅夫妇把蜜蜂都招回,收拾简单的行李,带培育好的蜂群到达湖南澧县,开始采蜜。我们的运气比较好,刚来的一周天气晴朗,姜师傅每天可以从一百五十多箱蜂里收获约四百多斤蜜。蜂箱最初的设计是圆桶形,而后来慢慢演变成四方的箱形,方形的好处是箱盖可以自由打开,自由取蜜。取蜜时,取出巢脾,放进摇蜜机里甩蜜,过滤后就可以了。但取蜜还不能太着急,如果太急,取出来的蜜质就不好。 澧县的油菜花花期结束后,姜师傅夫妇带着蜜蜂群继续寻找花源,采蜜地点与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中间的过程好多旅行者要像在春天探访早春的花儿一般,做好功课。记得2008年为了能看到婺源最早的油菜花,在2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查婺源往年油菜花的花期,然后又查到最近十天的天气预报,主动通过电话向当地人问询花蕾的情况,如果遇到下雨,时间又会往后拖,想要在第一时间达到,就要下工夫。赏花早到的好处是游人很少,不管是旅行者还是摄影爱好者,都不喜欢闹哄哄的人群,而且这个时间性价比高,房价,交通等都还没开始往上涨。养蜂人也一样,采蜜的地点与时机的选择相当重要。养蜂人也有自己的迁徒路线,对于自己熟悉路线的蜜源了如指掌,他们也一样关注天气情况,对下一站地点的花期在估算着。秋天的时候,姜师傅会选在半山安营扎寨,他说:“秋天,半山上不知名的、知名的野花可多了,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是树啊草啊,但是蜜蜂自己能找到花,它们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有一种叫‘拉拉草’的野草,秋天开花,蜜蜂采得特别多”。“在半山养蜂,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农药,纯天然,因此这里采的蜂蜜更加绿色优质。“在半山上采的蜜,主要是被制成花粉和蜂皇浆。”姜师傅介绍说,“因为半山遍地野花,所以制成的蜂皇浆叫百花蜂皇浆,而从油菜花中采的蜜则制成油菜蜂皇浆。”不过,要想吃半山花制成的蜂皇浆,要等到明年了。让姜师傅最欣慰的是,半山居民很欢迎养蜂人,因为蜜蜂不叮人,还能在家门口吃到百分百纯正的蜂蜜。” 拉布拉多,跟着猎人去狩猎 鹌 鹑 加拿大拉布拉多 当地人 我在拉布拉多城认识的两位同事均非寻常人等;艾瑞克(ERlc)来自南非,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物们基本上没有他没打过的,不提天上飞的,据说光四条腿的大家伙就已经猎过千只以上了;杰克(JACK)则来自芬兰,酷爱观鸟,哪怕十里地外黑杉树顶的一个小黑影,他一眼就能告诉你是歌雀还是山雀。跟着这两位去打猎好处多多,有吃有玩还有免费导游讲解。 在加拿大育空地区搭便车旅行,皮卡车(PICK-UP)后座上不同口径的猎枪有四支,从打松鸡的到猎熊的,各有各的规格,据说是不能混用的,也是,用猎熊的子弹打松鸡,可不真是杀鸡用牛刀了吗?车主的正经职业是工程师,打猎则是兴趣所在,这种兴趣在北美实在是太普通了,打个比方,如果去村民家做客,主人通常去后院抓只鸡炖了待客,工程师猎人则去森林打只松鸡,都是寻常生活的一部分,要说不同,那就是打猎需要许可证(PERMIT)。北美的许可证分很多种,有效期和费用因地不同,通常来说,像松鸡野兔之类的小猎物(SMALLGAME),一年有效的许可证费用也就二十多加元,猎驯鹿(CARIBOU)许可证的费用则高达一百二十多加元,还只能在9月到来年4月的驯鹿狩猎季内使用,而且只能猎两头驯鹿,至于熊嘛每张许可证每年只能猎一只如果运气不好,啥也没猎着,那就算做贡献吧。如果非本地居民,许可证费用加倍甚至数倍谁让你没在本地交税呢,这从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狩猎许可证制度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北美的很多野生动物被滥猎到了几乎灭绝的程度,比如雪雁(SNOW GOOSE),上世纪初因其肉味鲜美而被大量捕杀,数量从几十万锐减到数千只,禁猎后,雪雁的数量迅速恢复,几十年后居然超过一百万只,鸟口众多便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于是开禁,通过控制发放狩猎许可证的数量来控制鸟的数量。每年4月,八十多万只雪雁从美国波士顿地区向北极繁殖地迁徒,通常会在蒙特利尔附近停留两周,那段时间里,湖中河上空中鸟群如雪片撒落。 等到了9月,故事的主角就是南迁的北美驯鹿(CARIBOU)了,生活在加拿大东北部乔治河流域的驯鹿群是北美最大的驯鹿群,数量多达七十万头。想像一下鹿群迁徙的壮观景象吧,北国的森林,地面都覆盖着厚厚的苔藓,鹿群过处,地面足足矮下十公分去,能吃的全被啃得干净。为了保证生态平衡,每年发放的狩猎许可证允许猎去百分之五左右的成年驯鹿,也就是说有三万五千头鹿可以合法地被送进各家厨房,当地人口不足三万,即便男女老少连吃奶娃娃都上阵,也很难完成指标,因而狩猎季一到,很多外省甚至外国人或驾车或驾机北上猎鹿,当然,发给他们的许可证费用就要贵很多了。 因为工作关系,有段时间长住在拉布拉多城,那里正是乔治河驯鹿群迁徙的必经之地。通常,猎人们驾车沿500号公路进人拉布拉多腹地,路边结冰的湖泊上覆盖着白雪,很容易发现驯鹿的踪迹,有时候鹿群嫌雪厚行路不便干脆走上公路,往往导致交通大堵塞,不过那反倒是野物们最安全的时刻,因为哪怕鹿就站在车前,你也不能开枪,法律规定公路两边五十米内不能狩猎,也不能在五十米外对着公路开枪,否则保不准哪个倒霉蛋开车开着开着就吃了流弹。发现鹿群后,雪地摩托车就派上用场了,过湖上山穿林,鹿能走的地方都能去,尤其是地面积雪很厚的地方,不愧为北国冬季最佳交通工具,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推崇传统的狗拉雪橇,那个我也喜欢,逮着机会就坐,但就速度来说,狗拉雪橇远赶不上雪地摩托车,更何况现代养雪橇狗的开销远高于养车的费用,经济上也不合算。等到终于追上鹿群并撩翻一头肥鹿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查看猎物,而是立刻在鹿腿上拴上连同许可证一起发放的狩猎标牌,每条腿都要拴上少一个就很可能导致罚款,要知道,那些政府官员们可不是只管发证的,监督也是工作之一,无论是在暴风雪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都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从天而降出现在你和你的猎物面前,所以呢还是老老实实守规矩的好。现在猎人终于有时间处理猎物了,通常的做法是砍去头和四脚,开膛取出内脏,将鹿躯放到雪地摩托车后座上凯旋,如果几个朋友起出来,往往会带上雪地摩托专用的雪橇。至于身后留下的驯鹿头脚内脏也不会浪费,严寒就像个大冰箱立刻将其冻上,直到来年5月雪化冰融,正好给了冬眠醒来饥肠辘辘的黑熊当午餐。 打猎还是禁猎? 凡就打猎的事问及国人,绝大多数的反应第一是杀生,第二便是保护动物,赞同的总是凤毛麟角。无论是否有信仰,中国人或多或少地受佛教生死果报的影响,虽然这并不妨碍大家大碗吃肉,但打猎既是杀生,杀生必得报应的想法相当普遍。而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则因环境保护的概念而反对打猎,这点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积极性,因为中国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恶劣,野生动物保护还保护不过来呢,如果开了杀戒岂非都要绝了种? 在国外又是不同,尤其在北美,地域广阔,动物数量众多。百多年前的滥捕滥杀曾导致某些野生动物濒临绝种,可后来的禁猎保护又导致某类动物数量过多反而破坏生态平衡,比如雪雁是一种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并在北极圈繁殖的大型迁徙鸟类,数量过多时,会因吃净沿途的水生植物根茎导致植物死亡,进而导致其他以同类水生植物的叶或种子为食的鸟类饿死,生态平衡由此遭到破坏。适当的打猎可以将雪雁控制在合理的数量上,并能够通过发放狩猎许可证数量来维持平衡,此外,狩猎许可证的费用可以用来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相关动物。当然,制度必须靠严格的执法来维护,否则只是空话而已。 至于打猎是否是杀生,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选择。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人类文明的萌芽始于渔猎采集,可以说如果没有最初的猎手,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更不会有现代的人类。 关于拉布拉多 北美的三大狩猎地,个人以为当属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拉布拉多(LABRADOR)地区。 拉布拉多地区一共只有两条公路:从魁北克省的贝科莫(BAIE-COMEAU)到拉布拉多城的389号公路以及继续东行到达古斯贝的500号公路(也称泛拉布拉多公路)。两条公路全长1125公里,大多数路段为沙土路,沿途也没有手机信号,从蒙特利尔出发到达古斯贝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堪称北美最荒野的公路。从蒙特利尔出发每天有三家航空公司的六个航班(旺季多达十个航班)飞往拉布拉多城,从纽芬兰首府圣约翰斯每天有两个航班经停古斯贝到达拉布拉多城。飞机均为26座到36座的小飞机。 对于打猎者来说,可以以拉布拉多城或者古斯贝为基地,两城虽小但设施齐全,酒店餐馆超市应有尽有。建议事先与两城的户外旅行社联系,以便提前申请狩猎许可证以及安排打猎向导和交通等事宜。富有冒险精神的猎人,还可以在两城租用私人小飞机。拉布拉多地区的猎鹿季为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4月,猎熊季则为5月至9月,小动物和钓鱼则全年都可以,只不过冬天钓鱼需要钻孔机(DRILL)在冰上钻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