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四古” 痴心不改
——苏州吴都学会二十年参与古城保护之路
□苏报记者马玉林
苏州吴都学会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从事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尤其是在“古城、古建筑、古镇和古村落”等“四古”的保护与利用,弘扬和创新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重塑古城,为多项改造出“金点子”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州市对古城的一些街巷进行改造,吴都学会及时介入,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成功地保护了古城的传统街巷格局和历史建筑风貌,比如37号街坊改造,就是遵循“保护古城,继承文脉,恢复风貌,延伸内涵”的宗旨,在充分体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风貌特色和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完善古城功能,改善、改造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条件,这样既保留了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又保护了古城的深厚历史人文内涵,且具有了现代的社会功能,从而创新出了古城改造的成功模式。 后来,吴都学会又首提并顾问、参与了苏州古城的盛家带历史街区,山塘、阊门、平江等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苏州环古城风貌带的保护整治,苏州古典园林的申遗,苏州古城的申遗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古建重生,倾心关注并参与保护 吴都学会自始至终一直关注和从事苏州的古建保护,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像控保建筑袁学澜故居、葑湄草堂、传德堂、玉涵堂、珍珠塔园等等的保护、修缮都凝聚了吴都学会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其中的清朝诗人袁学澜故居的保护性修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改造前,里面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而修复后的老宅,恢复了传统宅第的园林风格,粉墙黛瓦、飞瓴翘角,将军门气宇轩昂,砖雕门楼隽秀儒雅,厅、堂、楼、馆焕然一新。 这些古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不仅自身避免了日渐败坏,甚至坍塌的命运,而且还得到了重生,有了新的生机,变得更加容光焕发,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从而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古镇出彩,为申遗做出新贡献 最早将“古城保护”的领域扩展到“古镇”和“古村落”的是吴都学会的专家、学者,最早从事“古镇”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的也是吴都学会的专家、学者,这样的古镇保护的工作很多,比如周庄、甪直、同里等古镇的保护,震泽镇的核心街区宝塔街的保护整治,比如吴江市区盛家厍历史街区的建设改造,等等。 其中,特别要提的是沙溪镇的整体保护性规划。当时,作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太仓沙溪镇要进行保护性整治,镇政府特地邀请吴都学会的领导和专业人士座谈,倾听意见,并委托学会做规划。学会接受镇党委政府的委托,委派专家负责。专家们为此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查勘、记录和考证,精心编制成《沙溪古镇保护与更新概念性规划》,受到一致好评。现在,沙溪古镇和周庄、同里、甪直、锦溪、黎里、千灯等古镇一起进入申遗名单,并已经开始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这里也有吴都学会的一份功劳,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村涅槃,为做“活”花多少心血都值 吴都学会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实践是非常重视的,学会的专家、学者跑遍了苏州县市的所有知名的古村落,并对它们进行实地调研,还经常召开“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研讨会、座谈会,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好的开展工作,并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这些“古村落”保护中比较著名的是太湖叶山岛徐湾古村落和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的保护。吴都学会的专家、学者在对徐湾古村落进行了细致、专业的考察、调研后,呼吁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之进行保护,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从而加大了其保护力度,从而使该古村落被列入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名单。明月湾古村落的保护整治,吴都学会的专家更是担任了总顾问、总规划,其《明月湾村保护整治意见》从保护的目标、原则、重点、步骤、速度等方面全面指导明月湾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该古村落的保护整治工作取得了成功,现在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文物局、建设局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录。 苏州吴都学会情系“四古”痴心不改,会长史建华表示,吴都学会始终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就是要在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发挥专家的作用,今后会继续努力。 |
|